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中的典故

古詩中的典故

古詩中的典故

妳認識在古詩詞中尋找典故的人嗎?每首古詩都有典故,每個典故都有出處。想了解壹首古詩,就得知道它的典故,才能理解它的內涵。下面,是關於尋找詩詞中典故的分享。

古詩詞中的典故1 1、長城:指鎮守邊關的將領。

比如陸遊的《怒》壹書中的“塞外空,鏡中鬢先褪”,劉禹錫的經典《檀道濟家世》中的“萬裏長城壞,秋廢野草”。

2.樓蘭:指敵人。

如王昌齡《從軍》中的“黃沙穿金甲百戰,不破樓蘭不還”,李白《夏塞之歌》中的“我願彎刀斬樓蘭”。

3.匈奴:泛指敵人。

比如曹植的《白馬篇》說“長驅直入匈奴,左古陵縣北”,嶽飛的《滿江紅》說“壯士饑豬肉,談渴匈奴血”。

4.尺寸元素:指字母。

如古樂府《長城洞飲馬》中“胡兒煮鯉魚,內有尺書”,秦觀《行到》中“梅花寄帖,魚過尺,此恨無輕重”。

5、青鸞:指使者。

比如李商隱的《無題》,“從彭山到青鳥沒有多條路,聽著!——把她說的話給我拿來!”、楊的《水調歌頭》中“青鸞為新聞,巖谷相望久矣”。

6.五六:隱士的象征

如王維《輞川別業致》中“負值遇醉,五柳唱野詩?”。

7.鷓鴣:艱難或憂郁的象征。

如辛棄疾的《菩薩蠻》中“江暮愁,山深聞鷓鴣”,李靖的《浣溪沙》中“沙上無鴻雁,竹間鷓鴣啼”,李漁的《更漏》中“雁驚,城黑,屏金。”

8.商人:指不顧國家危亡,醉生夢死的狀態。

比如杜牧寫的《博秦淮》“商婦不知亡國恨,猶唱後院花隔江”,王安石寫的《桂枝香》“商婦猶唱遍,留遺後園”。

9.歷史:指忠臣的歷史。

比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自古無人死,故我當存赤子之心”,李曉光的《沁園春》中的“富貴安康,天佑蒼生,老有所名,故我在赤子之上”

10,夢蝶:代表虛幻的人生。

如李商隱的《錦瑟》中的“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被蝴蝶蠱惑,王的春心杜鵑啼”,陸遊的《仿徨》中的“睡在幽窗成蝶,醉在“啼”字裏”。

古詩中的典故2古詩中的典故

1,南浦:告別之地

比如屈原《九歌》裏的“東去反子,送美人南浦”,江淹《別府》裏的“何傷?”範成大《橫塘》中“春來南浦,壹江青,石橋朱樓猶兩”。

2.桑榆:指晚年。

比如在劉禹錫的《酬樂天看舊》中,“晚說桑榆晚,猶滿陽光”,在王波的《王騰亭序》中,“寒角已去,桑葚未遲”。

3、射天狼星:指敵人。

比如李夢陽的《秋表》中“壹客穿城追野馬,壹將射箭射天狼”,蘇軾的《江城子》中“望西北,射天狼”。

4.彎腰:指卑躬屈膝。

詩人常與否定詞連用。如李白《登夢天目山》中的“我怎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以誠實的面目示人的達官貴人卑躬屈膝呢?”

5、畫眉:指夫妻之愛。

如朱清玉《朝政考至張書記前夕》中“妝後低聲問君,畫眉深淺不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