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分析舒婷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征。

分析舒婷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征。

中國女詩人舒婷,福建省龍海市石馬鎮人,70年代末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鳴鳶尾》、《始祖鳥》、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蘊含著靈魂深處的力量,激起了幾代人的情感* * *舒婷的詩與眾不同,在中國文壇獨樹壹幟。借助於對各種事情的詳細描述,體現了迷茫與希望並存的復雜心態。

在朦朧詩人中,舒婷的詩歌創作很有代表性。她以優美的文筆和口語化的敘事內容,觸動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她的詩歌還充分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女性氣質。通過漸進而有節奏的變換,把各種深刻的哲理平平淡淡地展現出來。因此,研究其詩歌語言的創作特點,對當今詩歌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渴望和悲傷的共存。在舒婷的詩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

1.1和早期的《向海》壹樣,描繪了不顧風雨頑強拼搏的主題。作者寫道:“讓妳做壹個假裝的咆哮,讓妳做壹個虛偽的平靜,讓妳帶走過去的壹切——這個世界既有沈淪的痛苦,也有覺醒的喜悅。”當她反思當今社會時,她不會只沈浸在無望的痛苦中,而是積極地做出自己的回應。後來的《神女峰》表達了對封建思想的解構,對傳統女性觀念的排斥,對現代女性意識的充分張揚和釋放。“河邊的激流/金菊女貞/正在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上哭壹夜。”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全新的、非傳統的。

1.2舒婷的詩歌創作始於“四害”橫行的那壹年。那時候,到處都是沈重的憂傷和悲傷,痛苦和悲傷。她用自己敏銳的情感觸角,默默記錄了那個屈辱而荒誕的時代。“我的痛苦已經變成了極好的傷害。/想不夠也說不出來。”(《雨別》);在壹代人的青春即將枯萎的時候,她只能用這樣無奈的話語來表達內心的失落和悲傷。正是因為這樣壹場義憤填膺的反抗風暴,才催生了後世對人生的無盡思考:“也許妳追求了壹生/妳還是要從追求本身去尋找”(《送朋友出國》)。

2.以“愛”貫穿主題。“愛”是她情感支撐的神,是她潛意識裏最簡單的聲音。

在舒婷的詩中,既有對命運的不屈的自愛,也有在壓抑的社會環境中的“不沈淪”。“燈亮著——它用這樣熾烈的愛回答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候——燈亮著——它在黑暗中是那樣的傲慢和暴虐”(當妳走到我的窗下)。她呼喚“生命人性”,是她蔑視黑暗的勇氣。在《致橡樹》中,提出了明確的愛情觀:“愛——不僅是妳偉岸的身軀,還有妳的位置和妳腳下的土地。”這不是愛屋及烏的呼應,而是對愛的壹種堅持和理解。“我們分享寒潮、風暴和雷電;我們* * *享受霧,流動的陰霾和彩虹。”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愛情,不要把愛情當成交易。我們壹起走過的日子,有風有雨,有高潮有低潮,都是精神交融的大愛。顯而易見,她不拘泥於世俗的愛情觀對當今社會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