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這條河像壹條血管寫了什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虛實結合,寄情現場

——讀王長征詩集《京華煙雲》

文/蔡政

我是內蒙古偏遠地區化德縣的壹名教師,王長征是壹位北漂的安徽詩人。我遇見王長征純屬巧合。之前,我們沒有任何交集。是互聯網讓我有幸遇見了王長征,走進了他的詩集《京華煙雲》。

首先,了解王長征

我愛好文學,經常瀏覽網絡平臺上的壹些文章。

這條河像壹條血管寫了什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虛實結合,寄情現場

——讀王長征詩集《京華煙雲》

文/蔡政

我是內蒙古偏遠地區化德縣的壹名教師,王長征是壹位北漂的安徽詩人。我遇見王長征純屬巧合。之前,我們沒有任何交集。是互聯網讓我有幸遇見了王長征,走進了他的詩集《京華煙雲》。

首先,了解王長征

我愛好文學,經常瀏覽網絡平臺上的壹些文章。

這條河像壹條血管寫了什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虛實結合,寄情現場

——讀王長征詩集《京華煙雲》

文/蔡政

我是內蒙古偏遠地區化德縣的壹名教師,王長征是壹位北漂的安徽詩人。我遇見王長征純屬巧合。之前,我們沒有任何交集。是互聯網讓我有幸遇見了王長征,走進了他的詩集《京華煙雲》。

首先,了解王長征

我愛好文學,經常瀏覽網絡平臺上的壹些文章。2017臘月的某壹天,偶然在某文學微信官方賬號讀到他的壹首詩《雨後》:撐著小傘/走到彩虹橋/有清新的空氣/壹聲詩意的呼喚//雨漸漸停了/望著天空/不知嫦娥/何時來到人間...詩清新淡雅,讀得懂。《雨中撐著小傘走向彩虹橋》讓讀者想起了白蛇和徐賢在西湖斷橋上的美麗愛情故事。“雨漸漸停了”,自然“望出去”“天藍藍”;既有真實的,也有想象的。看到天空自然會想起月亮,還有另壹個美麗的愛情傳說——嫦娥因為吃了長生不老藥,意外地獨自飛到了月宮。她很孤獨,很後悔,希望丈夫後羿早日救她飛去月宮,夫妻團聚。短短的壹首詩裏,兩個美好的愛情故事被巧妙地嵌在詩裏,沒有任何雕琢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言而喻,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表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讀後賞心悅目。

就這樣,我被王長征的詩深深吸引,於是在文章下方留言,希望編輯發王長征的微信號。沒想到這個有意無意的願望實現了。幾天後,編輯發布了王長征的微信號。更讓我興奮的是,王長征很快就通過了我的添加申請,從此我和他有了交集。在微信圈看到幾個中央網站發布了詩集《飄在北京》出版的消息。我聯系了王長征微信,得知我在京出差,於是他在百忙之中約見了我。小心翼翼的他怕微信聯系人不小心溜了,主動發了自己的手機號。按照他的提示,我從東三環的雙井來到了他在西四環的單位。這時,辦公室的門虛掩著,早已等候在那裏的王長征聽著腳步聲,熱情地開門歡迎我進屋。沒有客套話,但他讓我脫外套,給我倒水的自然真誠的舉動,讓我心裏暖暖的。正說著,他的手機響了,我看得出來,雖然是周末,他還是很忙。於是我拿著《飄在北京》這本書和壹本他簽名的雜誌起身離開。因為他的好客,他堅持要請我吃飯。我看出了他的誠意,不再拒絕,於是我們去了附近的壹家餐館。當然,我不是想吃“請”,而是想借此機會和他聊壹會兒。

這期間,王長征給我講了寫詩的本質,詩歌的語言,著重講了詩歌語言的張力和表現力,想象的寫作和真實的寫作,讓我受益匪淺。

告別了王長征,按照他的提示,我來到了王府井大街的新華書店,很快找到了他的另壹本書——北京西城區老字號故事集。然後我帶著這兩本書回到了內蒙古老家。

二、入詩集《飄在北京》

壹口氣讀完王長征的詩集《京華煙雲》,不禁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詩集包含139首詩和三篇文章,標題由著名翻譯家和詩人屠岸先生題寫。開篇由著名文學評論家、原《詩集》主編喬延風先生為詩集作序。喬先生對該詩集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和語言風格作出了準確的評價,並對給予了高度評價。詩集背面是八位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大學教授、相關學會、協會、出版社負責人。他們從各自的美學角度對《詩選》和《王長征》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高度評價。

詩集第壹部《流浪北京》共26首,主要講述北漂人在北京的艱辛與辛酸、迷茫與自信、仿徨與堅定的經歷。《北京,壹個偉大的夢想家》是《飄在北京》這首詩的第壹句,如雷貫耳,發人深省。因為“北京的夜/有時有霧/有時滿天繁星/擡頭/低頭生活/看妳的選擇”;“夜色朦朧/人來人往/有人去娛樂場所縱情聲色/有人借酒消愁/對著清風明月唱歌”。只是因為妳錯誤的選擇,結果是“多少人輕輕的來/多少人悄悄的走”;在多彩之都選對了,夢想就會實現。如果選錯了,只能什麽都不做,默默離開。

飄在北京,鼓舞人心,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對於那些像詩人壹樣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追夢人來說,他們可能會遇到困難,迷茫,歧視,不屑,但他們永遠不會失去獨立的人格,他們永遠不會停止對夢想的追求,盡管他們內心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手指疼痛:手指腫脹疼痛/我輕輕吻著它們/這是我握筆的手指/這是我寫詩的手指/這陌生的異鄉/我有點無所適從/我用力拉扯疼痛的手指/讓它們昂起頭//我羨慕那些沒有手指的人/他們不勞而獲/但我等不及收獲/雖然天在慢慢的塌下來...

第二部《望著市中心的天空》,有19首詩,以《望著市中心的天空》開頭:“我站在市中心/看不到家鄉的天空”既有真實,也有想象。雖然只有兩首詩,但寓意豐富;城市多是霧蒙蒙的天空,人與人之間有隔閡,很難流露出真誠。永遠不會像故鄉的青山綠水,白雲藍天,永遠看不到故鄉人與人之間的淳樸真誠,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市中心沒有“故鄉的天空”,詩人只好放飛想象“遙望遠山”:壹片淡淡的薄霧/映著窗外的晚霞/鳥兒展翅/展現出壹幅色彩斑斕的畫/壹首詩/迷失在這裏//樓下的交通/繁華的街道/湧動著虛假的友情//遙望遠山/坡前必有野花/花在顫抖。另壹方面,他表達了對家鄉自然、真摯、淳樸之美的由衷贊美和向往。

另壹首《清晨》:清晨/在北京的高樓上/看到絢爛的朝霞/這景色再美也比不上我的家鄉/在秋河邊/晚霞映著夕陽...詩人在對比與對照中贊美家鄉,贊美家鄉的美景!

第三部《飄在村裏》是23首詩的合集,描寫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辛酸,生存環境的惡劣,生存條件的艱難。詩人試圖在“卑微而不美麗”的外表掩蓋下,觸動他們善良的心靈,對掙紮在底層的人們寄予無限的同情。《飄在村裏》:...黃黃瘦弱的農民工,/蓬頭垢面的陌生人/他們衣冠不整/在城市裏流浪”“與他們相關的詞經常是——騎三輪,收廢品,打零工.../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經常被黑社會和警察騷擾/臉色黑黃紫/。即便如此,這些看起來並不“高尚”的人,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物質貧困應該使生活變得困難.../他們聚在壹起/手裏拿著聖經/神情凝重/贊美古代英雄/贊美上帝不屈的兒子/贊美自由高貴的靈魂/黑暗局促的房間/沒有任何噪音/虔誠的心/面對藍天白雲...“城市工地是農民工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們希望掙“大錢”的地方工地:北風呼嘯/吹起破爛的衣服/睡眠不足/睜開困倦的眼睛/壹年之內/他有了三個親人/因工傷離開/撫摸著妻兒的照片/還是沒有說“離開”...詩人沒有用任何表情,而是用壹條直線來描繪生活。整篇文章沒有表達壹個字,卻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無限深情。結尾句戛然而止,收到了無窮的藝術效果,給讀者以精神上的震撼。

詩人還關註了許多生活在底層的人,如拾荒者、乞丐、站在公主和歌唱藝術家。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和艱辛表現出無限的同情。感動:公園的壹個角落/長滿茂密的草/壹個老乞丐/在雜草中間唱歌/像聚光燈下的歌手/投入其中/直到眼角滲出兩滴泥濘的眼淚。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充滿陽光和快樂,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總有黑暗和灰色的時候。

第四部《灰色人生》(***22首),表現了這樣的內容。秋風:秋風吹蟬老/止住盛夏的哭聲/這是什麽風?/我徒勞的抓住了/就像抓住了命運//我緊緊的抓住了/天地的氣息/依然停不下來/時間的車輪……雖然環境偶爾有點灰暗,心情偶爾有點灰暗,但我永遠無法停止詩人追逐夢想的“心跳”。《灰色人生》:聲音是灰色的嘆息/很靜/整個城市都沈浸其中/灰色的高樓/灰色的道路/高架橋也是灰色的/連青春的臉龐都是灰色的風霜/被灰色的風霜覆蓋/夜裏不眠的煙夢/雨水敲打著冰冷的窗欞/曲徑通幽/長長的嘆息/我溫暖的心跳...

正如詩人所說,“讀詩寫詩……是壹種精神支柱和信仰,是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但詩人也坦言“詩也是軟弱的,只能改變自己,很難改變社會”。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愁雲慘霧”,詩人只能望而興嘆。街道:城市廣場人山人海/向前推進/俯仰如水//匆忙撤退的街道/突然有壹股驚人的浪潮/在立交橋上/壹個精神失常的女人/跳舞/沒穿任何衣服//居委會裏肯定有/阿姨、小偷、小販、大學生.../圍觀者中肯定也有/公務員、教師、律師、大老板。

面對壹個精神失常的裸女,沒有壹個成年人站出來拿壹件衣服保護自己的“恥辱”。他們都在歡呼和拍照,真正應該感到羞恥的是這些陰郁的觀眾。那個小女孩的出現是詩人良知的體現。詩人結合現實諷刺了普通人的虛偽和陰暗,呼籲人類良知的回歸。生活就像壹條湍急的河流。在河流的漩渦中,有的強大,有的弱小,有的高貴,有的卑鄙,有的執著,有的蛻變...

第五部《漩渦》(三十首* * *)說明眾生同在,群生異形。膽小鬼:街上的老人不敢扶他/孩子沖過水/妻子感動沈默/犯了錯領導不敢批評/家裏被搶了覺得自己倒黴/被搶了不敢報警//院子裏長滿了雜草/隱身了還是覺得不安全。他發誓要成為壹個堅強的人/進入社會才兩年/他對自己越來越困惑...他諷刺了壹個語言上的巨人,壹個行動上的矮子,壹個可憐的人物,以至於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明智的保護自己的人。

《人味》刻畫了壹個賺了很多錢卻不顧母親只滿足自己虛榮心的男人形象。“他壹方面是扶危濟困的慈善家,壹方面又是個忙忙碌碌的不孝之子。上個月,我看到我媽衣衫襤褸,帶著極其憤怒的表情提到他。”這樣的慈善家可能會說“好”,但他的母親對他“極其憤怒”。如此慈善,他不做最好,以免玷汙壹個慈善家的名聲。“他壹發財就經常裝腔作勢,滿不在乎/高檔酒店請相熟的朋友/聞到香水味、銅臭、官味/就是聞不到壹點人味”...這樣的人必然會有這樣的轉變,詩的結尾是絕妙的諷刺。

《壞天氣》裏的人物面目全非:老板要出差/外面霧蒙蒙的/我建議走走/他突然失去了原來的好心情//“都是工廠的錯/有狼煙的煙囪”/老板聽了這話瞪著我/耍霸權主義/他說這和煙囪沒關系/怪某些對的人/爛紅薯吃多了/3。簡潔明了的對話,再加上“盯著眼睛”的描寫,壹個擁有話語權、把“天氣霧霾的起因”栽在民眾身上的霸道“社會精英”形象躍然紙上。最後放屁的不是人,而是沒心沒肺的老板。

《學書法》雖短,思想卻很深刻:賺到妳的第壹份工資/得到妳不能吃喝的字畫/壹個土豪搖頭發問/我只能簡單回答/妳為什麽不把脖子上那個空腦殼砍掉?的確,最美的音樂對“沒有樂感的耳朵”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不能吃喝的字畫”對於只會認錢的土豪來說壹文不值;無知的提問徹底激怒了詩人,詩人對那些不尊重知識和藝術的人進行了強烈的反擊。

就像漂泊的遊子,詩人常常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詩人把鄉愁化為美麗的文字,嵌入詩句。

第六部《夢見北京的爺爺》(18 * * * *編詩)集中表達了詩人的鄉愁和鄉民情懷。

《鄉音》:有壹種聲音/近而遠/帶著壹種腔調/模糊動人/藏在壹個純真的年代/生長在壹個夢想的故鄉/總是看不清楚/卻留在我的詩裏//我想讓原生的鄉音/悄悄地在城市裏生根發芽/鼓書節奏鏗鏘/展現迷人的風景/然而社會文化的融合/讓越來越少的人聽到美麗的風景/。那強有力的音樂在我的夢中響起。但由於社會文化的融入,我的“鄉音”也逐漸被同化,流露出作者隱隱的憂慮。

在這壹部分,詩人寫了六首紀念爺爺的詩,包括爺爺的葬禮、給爺爺念詩、思念爺爺、夢見在北京的爺爺、兄弟等。,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給爺爺讀詩:比這個冬天還冷/我失去了妳,爺爺/我突然失去了全村人/爺爺。今夜我獨自坐在窗邊聽著風的咆哮/是這無情的風把妳帶走了。我的爺爺/我無法原諒/我無法原諒自己/我不會再有機會給爺爺念壹首詩/爺爺,我清楚的感受到妳的失眠/妳壹定也有同樣的遺憾/。

給爺爺念壹首詩,成了我和爺爺最親密最感動的時刻。這壹刻會永遠定格在詩人的心裏,這份純真的真情會化作壹首苦澀的詩,成為爺爺永久的記憶。想念爺爺:“爺爺,我今夜無眠/我仿佛看見妳白發飄飄/把黃土緊緊抱在心口/我聽見妳蒼老的哀號/好傷心好淒涼/敲打著我的心臟”...就是這種對爺爺的懷念和向往,化作了壹場夢,在夢裏遇見了他。夢見爺爺在北京:“...他向我伸出手/用纖細的手指握著壹疊疊鈔票/“我聽說妳在這裏受苦.../他們給我的錢...不能乏/咳,咳...“都是為了妳”//他斷斷續續地說著/就像在這個世界上壹樣/他的胡子仍然是灰色的/他看起來擔心憐憫”...

(3)不是多余的詞

文學歷來是“人學”,意思是寫作如其人;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觀點和詩人的思想境界是壹脈相承的。王長征認為,要想寫出好的作品,必須要深入底層,貼近群眾,融入生活。關註他們,直視他們。作家既要有文化責任,也要有社會責任,只談“個人主義”必然是窮途末路,人不以為恥。正是因為這種人生觀和文學觀,他的作品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思想深刻。他們既表達了北漂人的艱辛、辛酸、迷茫、掙紮和夢想,又以平視的目光關註底層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狀態,觸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最深處。

讀他的作品,讓我切身體會到詩人的社會責任。年僅25歲,他的作品不是表達個人感受的“自我”,而是社會普遍關註的“自我”。北漂,民工,乞丐,公主,老板,經理,富人,藝術家,老師,領導...幾乎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物都壹壹進入了詩人的文學視野。經過詩人的審美過濾,他們展現了所有人物的面貌,讓讀者在這裏看到了艱難與困苦,掙紮與掙紮,光榮與夢想,高貴與卑劣,低俗與卑劣。

王長征的詩歌語言簡潔、凝練、凝練、含蓄,沒有壹些詩歌晦澀難懂的特點,如虛實結合、聯想與想象、對話與細節描寫等各種手法的靈活運用。詩意的語言豐富多彩,給讀者以靈動活潑之感。

王長征的詩歌大多反映了當今北京,乃至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是窺探當今北京和中國巨大變化的壹面鏡子。欣賞他的詩歌,不僅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也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詩歌評論家譚五昌在詩集《飄在北京》的封底這樣評價:“《飄在北京》以誠實的寫作姿態,展現了壹個外省青年詩人在北京漂泊的生活尷尬和精神困惑,對他在異鄉的北京經歷的忠實記錄和詩意描繪,特別是作者從靈魂深處對痛苦體驗的審美表達,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國際著名詩人洛夫在他的詩集《京華煙雲》背面寫道:“從王長征的詩裏,我讀到了他根植於內心、根植於他的筋骨、根植於他的勇氣和靈魂的鄉愁和善良,以及壹個激情詩人的自信、從容、瀟灑和豪邁。”

王長征在10歲時發表了他的第壹篇散文,此後壹直寫作。高中時在省市報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小說。大二的時候,他出版了自己的第壹本詩集《心系未來》。在北京的四年間,他先後出版了四部個人專著,其中《飄在北京》是詩集的代表,被中國詩歌春晚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詩集”。

短短幾年間,王長征獲得了多項文學大獎:百花園雜誌2015年度優秀作品提名獎,奔跑雜誌青年桂冠詩人獎,第二屆中國長篇詩歌獎,第壹屆楊萬裏優秀詩歌獎,第壹屆陽關詩歌獎。值得壹提的是,有17位詩人獲得第二屆中國“長詩獎”,其中包括著名詩人北島、歐陽何江、朱紅等。首屆陽關詩歌獎共有671位詩人,4022首詩。三位詩人獲此殊榮,王長征是其中之壹。這兩個獎項的獲獎難度可見壹斑。這也從壹個側面說明,王長征的詩歌是成功的,得到了許多讀者和專家的認可。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王長征壹定會成為中國90後詩壇的領軍人物,因為他年輕,因為他有才華,因為他有“社會責任”和“文化責任”...

作者:蔡政

通訊:內蒙古化德縣政協文化研究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