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詩歌,喜歡每壹個字留下的文學內涵,喜歡作者的每壹個思想和想象。當我沈浸在詩的世界裏,便會看到“青天黃葉秋色綿綿浪,浪上寒煙”的空靈景觀,看我回洪手揮五弦時回蕩在耳邊的天籟之音,“祝人長久,千裏* * *美”的審美意境,無不震撼古今。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學習詩歌。現在我們讀詩更多的是作為壹種精神寄托,壹種情懷。詩歌是詩人心中說不完的話。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仿佛看到了每個朝代的繁榮和興衰。它構築了我們所有人最堅實的集體意識,也讓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空間達到了最大公約數。咱們中國強則有禮,弱則頑強。
正因為有了這種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民族才波瀾壯闊,我們的生活才充滿詩意。是我們每個人的脊梁和自信,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不竭動力。
高曾經寫過壹首歌,歌詞裏有壹句:生活不僅僅是關於當下,還有關於詩和遠方。其實詩歌可以帶妳遠遊,妳可以在古詩詞中領略中國風光之美。
妳可以通過杜甫的詩《望嶽》感受五嶽之首泰山的雄偉:“造物主賦予這裏壹切神秘的大自然的恩典,而?壹天馬上進入黎明和黃昏。”;通過李白寫的《望天門山》這首詩,我感受到了天門山的洶湧氣勢:“天門斷楚河開,此處清水東流。”
詩歌是最美的語言。當妳真正用心去研究的時候,妳會發現,中國的詩浩如煙海,但每壹首詩都是詩人內心的表達,都是說不完的話。
從“關關羽,在河洲”的天真單純,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其修遠為Xi”的追求;從“東臨碣石,望滄海”的誌向,到“遠離家鄉”的隱士浪漫生活;從盛唐的“黃河之水如何移天外”,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壹直被這些含義無窮的詩歌滋養著,代代相傳。
壹位歷史學家曾說,千百年來,無論政權如何更叠,禮崩樂壞,但中國還是中國。就是因為傳統文化從來沒有斷絕過。我們每壹個人都堅信自己是龍的傳人,這種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來自於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所以,要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就要從熱愛詩歌開始。詩歌壹直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最高成就,如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紅樓夢》如果沒有詩,至少會失去壹半的光彩。可見,詩歌是中國各個時代文學形式的代表,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國的詩有多美,中國的語言就有多美。這就是詩歌的力量。如果把人生看做壹場旅行,那麽詩歌就是最便攜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