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全詩生動描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助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動人的故事,並通過自己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相,感染了讀者千百年。這首詩的主題是“長恨歌”。這首詩對後世的許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命為縣尉(今Xi周至縣)。有壹天,我和我的朋友陳紅、王誌富去螞蟻附近的仙遊寺參觀,談到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王誌富認為,像這樣傑出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打磨,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比詩更深,比愛更深。嘗試做壹首歌怎麽樣?”於是白居易寫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後兩句是“地長存,天長存;總有壹天兩者都將結束,而這無盡的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他們稱這首詩為“長恨歌”。同時,陳紅寫了壹部傳奇小說《長恨歌》。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谷,象山居士樂天人,最隱先生。白居易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