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張舒對張舒挽歌的悼念

張舒對張舒挽歌的悼念

郭沫若挽聯

九歌遍天下;

死壹千年就夠了。

——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館主任郭沫若攝張舒詩歌總會。

善良為父,忠誠為民,死時奉獻國家,手中不留弱女;

底層的窮人是黃色的,上層的窮人是藍色的,九歌招魂,旗幟永遠守護在未來。

——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館主任郭沫若攝張書、張大真父女(1)

1938在桂林,日本敵機經常轟炸。那時候大多數人都習慣了空襲,並不覺得可怕。當有警報時,他們通常拒絕躲藏。另外,敵機是從廣州起飛的,預警到緊急預警的距離很短,有時來不及躲。所以有的人幹脆不躲。就這樣,張叔父女慘遭犧牲。65438年2月24日中午,張叔回家吃午飯,妻子周女士據說有點意見不合。鬧鐘響的時候,壹家人正開始吃飯。這位女士跑到附近的門洞逃生,但張叔和他3歲的女兒沒有和她壹起走。警報解除後,父女倆在花園裏遇害。父親手裏的女兒血肉模糊,父親的腦袋被炸成了空殼。周傑回家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暈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失去了理智。當我看到有人喊“張叔”的時候,我就不停地唱著張叔作曲的《紅曲博》。張舒是第壹個參加3號館宣傳部工作的同誌,冼星海在抗戰歌曲傳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張叔犧牲得如此慘烈,人們由衷地表示哀悼。

在桂林各界舉行的追悼會上,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館主任郭沫若為張書父女題寫了四副挽聯。

壯烈地歌唱洪波、洞庭湖、長江頭,喚醒了三楚健兒,沖向前線;比特冷水,八桂城,七星絕壁下,痛飛腳滿血,誓為此報仇。

——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館主任郭沫若拍張書、張大真父女(二)

壹片模糊的血跡,分不清哪個是父親,哪個是女兒,父女* * *死了,留下管弦樂隊革命;

經過多年的努力,唯壹的目的就是拯救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人民,誓死戰鬥,告慰忠誠的靈魂。

——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館主任郭沫若攝張書、張大真父女(三)

第壹部分描述了張書父女被日機殺害的悲慘境遇。張書死了,但他的歌曲繼續為革命服務。第二部分總結了當時的形勢,立誓完成抗戰建國的大業,告慰張書忠魂。第壹句“艱難”在這裏就是“困苦”的意思;最後壹句“抗建”指的是抗戰建國的原因。這個協會的語言通俗而真誠。

黃自病死,聶耳葬身大海,張叔死於敵炸,他負責送我肩,形勢隨之;

抗敵歌在前,路歌在後。在聖戰期間,洪堡的歌曲打破了敵人和奴隸的勇氣。

——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館主任郭沫若拍張書、張大真父女(4)

紀念、題詞、嵌章

山水呼吸,開啟精神境界;

靈劍溪的忠誠靈魂。

——廣西桂林市東郊七星山下靈劍溪畔的張舒墓。

仁、忠、善、不知疲倦;

財富和繁榮豐富了我的生活。

——安徽歙縣坑口鄉肉川村張書故居,也是政治支柱。

張書故居位於安徽省歙縣坑口鄉肉川村。早在1988 65438+10月,就被歙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肉川不僅是張舒的出生地,也是他萌發音樂細胞、獲得音樂文化啟蒙的地方。故居位於桑嶺下的路邊,背靠長滿杉樹和竹子的後山,面對潺潺的山澗。高高的有麒麟祥瑞之物的馬頭墻,上翹飛檐的磚門套,告訴人們這是壹座建於明末清初的古徽州民居。故居布局為磚木結構建築,三開間,前後兩進,雙天井,前二層後三層。開門見廳,是壹個客廳,取名“義正廳”。張鳳山說:當時大廳上方懸掛著“儀征堂”的橫匾,但在文革中被砸毀。牌匾下方懸掛的是朱的座右銘書法正廳,兩側各有壹副對聯(見“正廳”對聯下文)。這對“堂柱”掛在營門的兩根柱子上。張書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他七歲入私塾,自小主張隨村燈唱班學習民間樂器和民樂。從此,我把音樂和我壹生的愛。張叔用過的壹把土三弦至今還掛在他故居的大廳裏,旁邊是他留下的壹把沒有外殼的口琴。如今,看到東西,想起老朋友,似乎有壹種熟悉的韻律在耳邊流淌...

為善而讀書是幸福的法則;

花長竹,生出壹顆美好而明亮的心。

——佚名安徽歙縣坑口鄉肉川村張叔故居壹正堂所寫在通往後堂側門的墻上,有壹張1924年7月的官報,是張叔14歲離開家鄉跟隨父親在浙江衢州求學,最終以全校第壹名的成績從衢縣高中畢業的喜訊。大堂二樓東側的廂房是張叔住的房間。張叔睡過的雕花紅漆木床、用過的寫字鞍桌等舊家具還在原處。許多張叔父親寫的家書還在馬鞍桌的抽屜裏,而桌上的小皮箱和高腳瓷油燈,壹次又壹次地向人們講述著他從衢州到惠州的愛情故鄉的故事,講述著他壹個個刻苦學習的不眠之夜。

1934年6月,田漢受邀在此小住幾天。這不僅是張舒最後壹次回到家鄉,他的工作室也裝飾著田漢,他寫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1988 12.20在歙縣舉行“張叔誕辰50周年紀念大會”時,張叔在京從事樂舞的兩個女兒舒雲和淑生也堅持住在父親住過的房間和木床裏。紅浪歌探源,張書故居不過癮。今天,張樹的雕像矗立在歙縣連江邊,家鄉的人們將永遠記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