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1902-1928),中國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壹。他原名露比,因仰慕梅花的美麗和堅貞,便以石評梅為筆名。我曾用筆名評論過梅、、舒雪、冰花、新竹、等。1902年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1919年就讀於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時熱衷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早報副刊連載長篇遊記《模糊的余輝》,與摯友陸在1924編輯《京華日報副刊》。
石評梅壹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遊記和小說,尤以詩歌見長,被譽為“北京著名女詩人”。大部分作品都聚焦於對愛、真理的追求,對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小說以《紅鬃馬》和《馬嘶的故事》為代表。
她去世後,她的作品被廬隱、陸等朋友編輯成《陶語》和《偶然的草》兩部文集。
2.《墓前哀》的寫作背景。
1925年3月6日淩晨,石評梅的愛人,北大才子、傑出* * *人高因病去世。對石評梅的簡介是在29歲的時候做的。按照高的遺願,他被安葬在陶然亭旁邊。
高的死對石評梅是壹個很大的打擊。她覺得自己太脆弱,優柔寡斷,不能及早與高結合。所以,她經常去高的墳前哭,陪著高和陶然亭,魂牽夢繞。她覺得自己殺了高,欠了他很多。在高的墓碑上,石評梅寫道:“我不能像彗星壹樣抓住妳的生命。我得把剩下的眼淚流到妳的墳前,石評梅,直到我不能來看妳為止。”她用青春的生命寫下了《墳前哀》,這是給愛人的永恒絕唱。三年後,石評梅傷心欲絕,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