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白詩詞歌賦的背景是什麽?

李白詩詞歌賦的背景是什麽?

1,李白: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701-762),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力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旋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和神話中吸取營養物質,形成了他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自屈原以來活躍的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杜麗”、“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秦安縣)。隋末遷居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這裏是李白的出生地。他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漫遊。五歲時,他家搬到綿州張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離開四川,開始廣泛流浪,南至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居於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四處遊歷,希望廣交朋友,祭奠名人,從而得到介紹,壹舉登高,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十年的漂泊,我卻壹事無成。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至齊、魯,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此時,他已經結交了許多名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歌,名揚天下。天寶初年,經道士吳仁雲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拜翰林。不久,由於權貴們的悔恨,他於天寶三四年(公元744年或745年)被趕出北京。此後,他壹直在江、淮兩地遊蕩,思想極其無聊。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造反。此時他隱居在廬山,恰逢王勇大軍壓境,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林反叛蘇宗,被消滅。李白受到牽連,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到宣城(今安徽宣城)的半路上被赦免釋放。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卒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他有著“濟貧”、“安黎苑”的進步理想,並為實現這壹理想奮鬥了壹生。他的大量詩歌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華,而且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放蕩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歌想象新穎,構思獨特,情感強烈,意境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磅礴,風格奔放,形成了壹種奔放的藝術風格,達到了中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李太白集》等詩900余首,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2.杜甫: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河南珙縣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之西,故名杜少陵。生於唐玄宗元年(公元712年),卒於大歷五年(公元770年),享年59歲。

他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劇變時期。因為隋末的農民起義沈重打擊了封建統治,有力地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的發展,而唐朝的開國統治者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的基礎,也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了壹些改革,才使初唐和盛唐的經濟更加繁榮,政治更加開明。人口方面,開元二十八年,已達四千八百多萬,超過隋朝。再比如隴右養馬。開元元年只有24萬匹,開元十三年翻了壹番。杜甫詩(《驃騎之歌》)中所謂的“當時四十萬馬”,也不過如此。價格低。貞觀四年,大米三四塊錢壹桶,開元十三年,杜東大米十塊錢壹桶,清啟大米五塊錢壹桶,跟後來的壹千多塊錢甚至幾萬塊錢壹桶根本沒法比。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開放必然會促進文化的發展。但由於封建社會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的矛盾是壹個無法解決的根本矛盾,這就註定了相對繁榮和開明的局面只能是短暫的,甚至是表面的,而長期的、內在的、本質的趨勢是衰落和混亂。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755年)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當時政治日益腐敗,封建最高集團日益腐敗。、楊貴妃的妹妹李、、楊等。都非常驕奢淫逸,使人民的稅負日益加重,社會矛盾激化。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民慘遭殺害,無數人死於饑餓和流離失所。八年後,雖然安史之亂最終被平定,唐朝的統治延續了約150年,但在混亂時期,國家大事混亂,人民生活十分痛苦。而且大亂之後,占統治地位的吐蕃和回紇的入侵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這些在杜甫的詩中都有深刻的體現。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對人民表示壹些同情。當然,他對國家大事的關心和對人民的同情是建立在維護封建朝廷和封建統治的基礎上的。另外,玄宗開元年間(713-741),雖然社會相對穩定,但封建統治的教化畢竟十分有限,而作為封建文人階層壹員的杜甫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所以他的詩中常有美化的地方。

當時詩歌的發展也經歷了曲折的道路。初唐時期,王績與"四大家"(王波、楊炯、陸、、羅)等人開始引領詩歌從六朝的繁縟風格走向清新雄渾。陳子昂改革後的詩風進壹步奠定了唐詩的最初基礎,而盛唐的李白、王維、王昌齡、高適、岑參、杜甫則將其發展到壹個嶄新的階段。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李白和杜甫。杜甫創作始於盛唐(指開元、天寶),中唐前期(蘇宗、代宗)較為活躍。他創作的主要和成熟時期是在中唐時期(公元756-770年),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大多寫於安史之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