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曾國藩在家鄉解決瑣事,在孤獨中寄信安撫家人不要得罪家鄉。

曾國藩在家鄉解決瑣事,在孤獨中寄信安撫家人不要得罪家鄉。

皇帝有三個窮親戚,曾國藩就更不用說了,他在湖南走出山沖,在皇城的根下漸漸站穩了腳跟!曾哥老家荷葉塘有壹大批窮親戚,他們家基本都留在山沖。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系讓他壹直割,但他當然不能割,因為割就是不孝。

道光二十四年是曾國藩在官場的上升期,但他在家書中寫了壹點自己與家鄉的不合。那麽,他是如何解決這些小矛盾的呢?

職場上升期,社交活動多,名氣大。

65438年至0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曾國藩在北京的情況逐漸好轉。首先是居住環境,於是2008年3月24日,我搬到了前門西的年兒胡同。壹個***28套房子,壹個月租金30串錢。曾哥舒服地說:“很寬敞。”

而且這幾年曾哥堅持在北京學習提高,修養和努力逐漸顯現。他在當年5月12的信中坦承:“今年的應酬比往年增加了好幾倍。”那些是什麽樣的娛樂?這封信列出了。

首先,我為人們寫對聯。我的客戶大部分是四川湖南的,工作太忙,業余時間給不了。多年的實踐終於有了豐碩的成果,他敢於用畫筆抖落。

第二,多借錢。曾哥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但是請人幫他花錢還是不夠,所以借錢的人十有八九是失望的。不過曾哥還是很註重態度的。“不管借不借,借多借少都要對客人有禮貌。”

第三,在各種宴會上會見客人。

第四,會見學生,這“需要很大的精力”。今年,我見過最有名的徒弟是湖南新寧的江忠源。郭松濤當時在場。笑著笑著,他看到江忠源出來了。曾師兄突然對郭嵩燾說:“蔣先生壹定是功勛卓著,名滿天下,可惜死於壹場交鋒。”當時天下還算太平,但曾哥說出如此血腥的話,實在令人驚訝。看得出來,他讀史書讀了很久,讀了壹些思想。

此時,曾國藩在湖南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在18年2月18的家信中承認“省會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在長沙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但不知道名氣是怎麽提升的。

當時最好的消息是道光想見他。12年5月的詔書透露,10年5月,朝廷頒布法令,從16年5月起,皇帝要接見壹批地位低下的官員,並酌情提拔。每天有兩個訪客,曾國藩是第六個,應該是18年5月。曾哥高興地說,這是皇帝的“勤政求才”。這個傳統已經實行了十六年。道光似乎還是很重視人才選拔的,不然也不會提拔林則徐。

果然,18年5月,道光在秦廳見到了曾國藩,並與他談了壹次話。道光非常滿意,於是提拔曾國藩到國子監教庶吉士,並得到了主持考試的好職位。太好了,曾國藩有足夠的錢養家。

曾哥,妳家人知道妳在北京過得這麽好嗎?妳老家人知道嗎?

農村的瑣事安撫家人,不要得罪農村。

曾國藩在北京蒸蒸日上。他家裏來了五封信,壹封來自他的父親,其余的來自他的兄弟們,信中講述了他家庭的壹些情況。這和曾哥在北京的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瑣碎而復雜,但必須處理。

首先是給村民發手書的問題。曾哥在65438+2月18的信中提到,我的家鄉有個地方叫西充,有四個村子。結果人們並不高興,因為這封手寫的信有點寂寞。“送禮物太容易了,學生都有芥蒂。”因為曾國藩是我口中的京官,我不能說心裏壹定有怨言。曾師兄想的真周到,給家裏發信息,解釋“讓他們知道我家不是很有錢”,讓他們知道我家沒那麽有錢。如果還不夠,請見諒。曾哥可能是覺得家裏人懶得跟別人解釋,所以又補充了壹句:如果我爸覺得沒必要跟別人“開誠布公”,那就把這封解釋信扔到廢紙簍裏。父母的意思是第壹,孩子在人際關系上不善於自己做主。這就是曾哥遵循的孝道。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麻煩了。當地的家庭往往希望嫁給曾國藩的四弟,生子公婆。曾國藩壹針見血地指出:他們不是想娶妳哥哥,是想娶我,是想占我便宜。

曾國藩對此持什麽態度?不甘心。原因是常家的孩子喜歡“發財發財,好好打扮”,結婚時甚至可能“亂了我的家規”,尤其擔心對方孩子是癮君子,吸食鴉片。此時,曾國藩從壹樓跳出來說:兄弟,妳嫁給誰不關我的事,但為了女兒的幸福和家庭地位,我必須派人打聽後再做決定。那麽,誰能得到確切的消息呢?曾國藩還任命了壹個具體的人——“從王三請示”。

村與村的關系那麽復雜,北京的風景解決不了。曾哥遠在北京,可以從眼睛瞎。但是,他家畢竟在老家生活,要和他們打交道,尤其是他那些沒有世面的弟弟們。於是曾國藩擬定了壹個“不去管”的政策。原文如下:“哥哥不壹定要當管家。天破,自有控制;洪水大的時候,由王宇控制;教室裏的大人負責家裏的事,我負責外事;我哥只關心他的作業,幹嘛問其他問題!”管是壹種氣魄;反正這也是壹種氣魄。這些話很過癮,很直接,很爽快,很實用。其實,曾哥為弟弟們簡化了復雜的世界:那是壹個關系非常清晰,責任各不相同的世界。女媧管天,大禹管水,父母管家,大哥管。妳在意的是什麽樣的心態?去看書吧。

其實有些糾結。如果我們冷漠對待他們,我們就會放下很多包袱,明確自己的責任。

在此基礎上,曾哥繼續勸說弟弟們保持樸素的態度,見見親戚、宗族,盡可能地“愛他們、尊重他們”。這也是儒家與鄉村相處的基本態度。3354年“愛群眾,與人為善”,用仁去廣泛地愛群眾,親近那些模範。如果妳現在和別人討價還價,那妳才是真正的導演。在全村,“不都是敵人嗎?”妳們都想成為聖人。有沒有和村子結仇的聖賢?

幾句話驚醒了焦慮的兄弟,知道人生的目標不是和周圍的環境競爭,而是放下,這樣才有提升和發展的空間。

當心另壹個失敗:八股可能導致終身錯誤。

當然,曾國藩給弟弟們的書信主要是學術文章。弟弟把之前小考的作文寄到北京,讓他改,曾哥卻意外地說我不擅長改八股,請曹錫元老師幫我改。曾國藩對八股文之外的弟弟們的詩很感興趣,要他們多學學韓愈、柳宗元、蘇軾等“祖宗的文章”。

在現實主義文學和八股之間,曾國藩非常擔心弟弟們的成長。他認為八股不是壹件好事。“這門課有很多人生錯誤。”為了未來,為了飯碗,沈浸其中,再耽誤真正的學習。他慶幸自己“幸運地早早拿到了科學頭銜,沒有受傷”。告訴曾國藩的六哥,妳現在二十多歲了,“也不算年輕了。”如果妳還在研究八股,在題海中沈浮,兄弟,恐怕在研究詩歌的黃金時代過後,妳在學術上還是很窮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曾國藩對當時的考試制度不是很滿意。至於怎麽解決,他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但從對兒子的培養中可以看出他的真實想法。他最驕傲的兒子曾紀澤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學習英語和數學,後來成為近代最傑出的外交家。

朝廷的政策不能變,但曾家的小政策可以變,絕對符合歷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