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翻譯

古詩翻譯

這首寓意物的小詩,是唐代最早詠蟬的詩,為後人所推崇。

第壹句“垂下飲清露”,“垂下”是古人系在下巴下的帽帶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突出的觸須,形似下垂的冠纓,故稱“垂下”。古人認為蟬性高貴,居高飲露,所以說“飲清露”。這句話表面上講的是蟬的形態和食性,實際上處處蘊含著隱喻。“掛”寓意官職地位(古代常以“冠纓”指代妳的官職)。在壹般人看來,這種達官貴人的地位與“清”是矛盾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但在作者筆下,他們卻統壹在“垂首飲清露”的形象中,這種“貴”與“清”的統壹,正是因為三四句中的“清”不需要用“貴”來反襯,筆法相當巧妙。

第二句,“蟬鳴遠播”。懸鈴木是壹種高大的樹,有“疏”字,樹枝高大清晰,與最後壹句“秋風”相對應,“流動”的蟬的長音悅耳,用“楚”字形象化了蟬鳴所傳達的意思,仿佛讓人感受到蟬鳴的響度和力度。雖然這句話只是用聲音寫的,但讀者可以想象出清華裏擬人化的蟬的高水準和優雅的韻腳。有了這種對遠處蟬鳴傳播的生動描述,三四句的戲碼就有了根。

“聲高不被秋風”,這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是在後兩句的基礎上對詩歌的探討。蟬傳播到四面八方。壹般人往往認為是秋風傳來的,詩人卻有不同的理解,強調這是因為“高”而自達。這種獨特的感覺包含著壹個道理: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界的支持(比如有權勢的人的幫助),就可以把自己的名聲傳得很遠很遠,就像曹丕在《典論·文》裏說的那樣,“他們不偽造好歷史的文字,也不靠飛的氣勢,他們的名聲是自傳性的。”這裏強調的是人格的美和力量。兩句中的“己”字和“非”字相互呼應,表達了對人內在品格的熱烈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壹種雍容華貴的風度。唐太宗曾多次稱贊虞世南的“五絕”(德、忠、博學、文風、文筆)。詩人個性化的“蟬”,或許自有深意。沈德潛說:“蟬每鳴其聲,獨尊其性。”(《唐詩》)這確實是壹個破理論。

清石步華《侍役詩》雲:“詩三百余興,唐人尚有此意。同樣的吟誦,余士南的“遠聲高,不由秋風”,是壹句清華人語;王洛賓的“他的飛行穿過重重迷霧,他純凈的聲音淹沒在風中的世界”是壹種急需的語言;李商隱的“清心寡欲,徹夜空唱”是牢騷者。比興不同。”這三首詩都是唐代的名作。由於作者身份、經歷、氣質的不同,雖然他們同樣致力於比較,但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了富有個性特色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詠禪”詩的三大奇觀。(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