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教學中,經常用到“意象”這個概念。那麽,什麽是“形象”呢?Image英文是:image,裏面有image,image,image,最好的翻譯是image。意象是融情於其中的意象,這個意象包含和體現了詩人的主觀感受。意象是主觀情感與客觀形象的統壹,是情景交融的審美呈現狀態。簡單來說,意象就是有“意義”的意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感受的客觀意象。
作為唐宋詩人最喜愛的詩歌意象,月亮頻繁出現在唐宋浩瀚的詩歌中。為什麽浪漫主義詩人對“月”這個意象情有獨鐘?月亮的意象與詩意意境的呈現有什麽關系?
正如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沈浮,古難全。”“月”意象寄托了詩人悲歡離合的主觀感受。
從悲、喜、離、和四個方面分析了唐宋詩詞中的“月”意象。
壹、悲傷——永恒與無常
“故國群山環抱,潮空寂寥。在淮水東邊的舊月,我也是深夜來到女壁。”劉禹錫在“石頭城”秦淮河邊駐足,仰望天空。《舊月》中的壹個彎,引起了詩人對歷史的感嘆和緬懷,他的感情是依附於它的。月亮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壹輪又壹輪,循環往復,亙古不變,在詩人眼中是“永恒”的;石頭鎮曾經繁華,如今蕭條,可謂“無常”。在永恒與無常的強烈對比中,在歷史與現實的夢幻交織中,詩人不禁感到悲哀。
李漁說:“春花秋月是什麽時候?妳對過去了解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明”(《於美人》)。世事無常,如煙如夢。昔日歌舞升平的故國金陵,只能在記憶中重現——所謂無常;而春花秋月是永恒的——所謂永恒。春花秋月的美景,只能襯托出國破家亡,君王淪為階下囚的悲哀。
張從“誰在河邊第壹眼看到月亮,就照在月初的人身上。”問題引出“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悲哀。雖然“月”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生命就像歷史長河中稍縱即逝的浪花,短暫而渺小,而明月和宇宙則偉大而永恒。詩人以月亮為生命的參照物,通過對月亮的永恒和生命的無常的哲學思辨,表達了無盡的哀思。
李白《今人不見古月,今月曾照古人。古人雲,人若流水,望明月。只願歌對酒,月色照金瓶。”很長壹段時間,壹輪明月高掛藍天,毫不吝惜地傾瀉在銀輝上。它起得晚,消失得也快,總是與人若即若離。今天的人看不到古代的月亮,古代的人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月亮很長,但人生很短。面對永恒的明月,詩人沒有動情,引發了對生命哲學的探索,巧妙地將宇宙的浩瀚、時空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融為壹體,表達了永恒與無常的悲涼。
在李白的《在訪古》中,“今僅存西江月,曾攝吳宮百姓”,在杜牧的《潤州二首》中,“壹般南朝曠達,東晉最風流。月明多想浣衣在場,壹笛吹盡心事。姜夔《揚州慢》裏,二十四橋還在,冷月無聲。看了橋邊的紅藥,就知道年年活給誰看了!”等等,它傳達了永恒和無常的悲傷。
二、歡——美女,愛情
1,月亮和美女
在古代文人的審美世界中,月亮的美與女性的容貌、體態之美最為相似,明月是美的象征,從而創造出“月之美則美”、“月之恥則花”等用月亮來形容美的句子。在顏姝的《浣溪沙》中,“欲迎眉月,酒紅臉邊霞。”他用“月亮”和“霞”來比喻女人的眉毛和臉,從而描繪出美女的魅力。再比如顏的《死》,描寫壹個閨閣少女午睡醒來後的慵懶。綠雲是女孩黑發的隱喻,新月是女孩黑發下眉頭的隱喻。李白詩歌中的月亮意象也有這種象征和隱喻。比如“明眸皓月,傾城含笑”(《古風》26),寫女人的美勝過明月;“杯映歌扇,似見月雲”(《遇見月亮》),即以月亮為例,寫歌的姑娘以扇遮臉,恰似雲裏月有時遮雲有時半露的美。天上有美麗的月亮,地上的美女相得益彰。至此,詩人巧妙地將天地融為壹體,難以捉摸的美麗月亮似乎陪伴著他。他身邊的美女就像天上的仙女,月亮壹樣的美女給詩人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安慰。這裏的月亮是壹個快樂的形象。
月亮不僅像壹個美人,而且是壹個絕世獨立的美人,嫦娥,住在月宮。曾經埋怨過嫦娥的李商隱也稱贊道:“少婦素娥耐寒,月中霜戰。”嫦娥和清女在夜晚清涼如水的月光下競相展示美麗的身姿。詩人的想象力改變了嫦娥在人們心中的孤傲形象,賦予了嫦娥更多的凡人心理感受,甚至虛榮心理來炫耀自己的美麗。此時的嫦娥已經不是仙女,而是壹個普通的有血有肉的美人。月亮是嫦娥的家,月亮是嫦娥的廣寒宮。因為嫦娥的美麗是眾所周知的,月亮經常被認為是美麗的象征。
2.月亮和愛情
唐宋詩人在愛情詩中經常使用“月”的意象:壹是因為月夜特有的浪漫氣息,特別適合襯托戀人之間的柔情蜜意,勾勒戀人纏綿的情愫;二是因為皎潔無瑕的月亮可以象征愛情的堅貞和永恒。
在這類詩歌中,“月”暫時擺脫了傳統的悲涼意象,變得溫柔朦朧,清新明朗,正如人們常說的“月前花”充滿了詩意。如顏的《六爻令》中“閑雲復來,月花舊角院中”壹句,說明了戀人幽會的地點環境,渲染了情景氛圍。再如張喜安的《怨愛》:“花前月下暫相見,怨恨難平。更有甚者,酒醒夢碎,花開花落。花不盡,月不盡,兩顆心是壹樣的。這時候我願意做,楊柳千絲,惹起了春風。”全詩貫穿花與月的意象,以“花前月下”象征過去的愛情,以“花謝月朦朦朧朧”象征愛情受阻,以“花不盡,月不盡”象征對愛情的美好祝願和執著追求。天上和月亮,地上的花相得益彰,* * *同構成了壹幅月圓朦朧的美麗畫卷。此時,月亮是愛情誓言和甜蜜的見證。
總之,唐宋詩人在作品中頻繁使用“月”這壹意象,無論是描寫美還是表達愛,都把親情和歡樂寄托在明月上。此時的月亮沒有冷清,沒有悲傷,而是在詩人深情的眼中轉化為溫暖和歡樂。
三、分離——分離、思念
白居易曾感嘆“誰,先撬動金錢,無心他如何離她而去”,而浪漫派詩人,卻恰恰相反,常常為妳將何去何從而嘆息。無論是與親人、朋友、愛人還是故土的別離,當時的感受都會久久縈繞在詩人的心中——化為灰燼,對愛情的向往,從而創作出大量的離別詩,其中很多都是借助“月”來表達離別之情。另外,這些作品中的月亮不是滿月,而是殘月和新月,意味著它們是不完整的,無法團聚,這與詩中傳達的離別之情特別吻合。
蘇軾的“祝人長久,千裏* * *山清水秀”應該是最豁達的。詩人祝願世界各地飽受離別之苦的親人、朋友、愛人身心平安,享受月色。
在李白的《聽說王昌齡遷龍標瑤寄此信》中,“寄我心明月,風去夜郎溪。”詩人把對朋友的思念化為奇思妙想,請明月清風去夜郎傳達問候,寄托對故人的關懷和思念。再如《長相思》,故作輕松:“思龍恨龍,恨之不盡而歸。”月明人倚樓。“用最簡單、最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壹幅渴望女人的畫面——壹個癡情的女人從壹座雕梁畫棟的閣樓窗口探出頭來,仰望著月亮的天空,孤獨而無聊,滿腹的思念和怨恨,只能在心上人回來的時候停下來。這裏的月亮是千裏之外的千山戀人們唯壹可以壹起欣賞的風景,他們只能滿懷心事地對著月亮傾訴。這裏的月亮是相思之物。李清照《壹截梅》:“詞雁歸,月滿西樓。”柳永的《玉琳玲》中的“今夜妳在何處醒來?“楊柳岸曉風有壹個破碎的月亮。”周邦彥《風流公子》中“望壹江,雁聲悲;半正半涼,身材參差不齊。”蘇軾《江城子》是“年年料斷腸,月夜短松山。”作為戀人間相思的意象,月亮是無盡的。
李白《靜夜思》中的“仰頭望去,是月色,又沈了回去,忽然想起了家”。杜甫的“他知道今晚的露珠會是霜,家裏的月光是多麽明亮!”範仲淹《蘇幕遮》中“明月樓獨歇,酒入心化思鄉淚。”他們都選擇“月”這個意象來寄托思鄉之情。
四,在壹起-團聚,團聚
新月如鉤,滿月如鏡。與“殘月”相對的“滿月”和“圓月”歷來象征著團圓,所以中國的孩子至今還保留著中秋節賞月的傳統,對中秋節的滿月有著長久的期待和珍惜。唐宋詩人在詠懷團圓的作品中,經常使用“月”的意象,這裏就不用我多說了。
在唐宋時期浩如煙海的詩歌中,許多大詩人把對理想的歌頌,對未來的向往,對愛情的贊美,對人生的感嘆,對命運的無奈都唱到了月亮的世界裏,在月光下傾吐了自己的情懷。無論悲喜離合,都融入明月,靈魂在物我合壹中翺翔,以至於今天我們讀來依然韻味無窮。
內容是什麽?以下詩中經常出現的詞可以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