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明水鎮的社會進步

明水鎮的社會進步

文化教育技術

北宋初年,黎城人天昊定居明水,設館授生,學者數百人。江秀書院始建於1840,建成於1847,成為齊魯著名書院。1912年開始修建四個營地和淺井。1929成立七區第九小學(校址王白莊)。1943年,山東私立江秀中學(校址侯家莊)成立,招生131人。到1948年章丘解放,全國有17所小學,學生1318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包括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各項教育事業空前發展。80年代後,全鎮掀起全民辦學熱潮,尊師重教蔚然成風。1987在全市率先實現中小學改革,被濟南市評為學校改革先進單位。1989,鎮成人教育中心成立,達到省級示範學校標準。截至2000年7月,共註冊了83個培訓班,有78,50名學員。1990明水鎮成為全市率先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四個鄉鎮之壹。1993年,明水鎮被評為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先進單位,教委總書記王華傑被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1995 11月,成為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鄉鎮。1995,全鎮6所幼兒園被章丘市托幼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示範幼兒園”。同年,在全省率先融資60萬元建立明水教育發展基金,促進了全鎮教育的發展。從1978到2000年底,全鎮義務教育總投資達5400多萬元,新建或改建學校30所。投資460萬元建設5棟教師公寓樓***138戶。全鎮現有幼兒園36所,小學26所,學生4700人。初中畢業率70.2%,章丘第壹。學生入學率、鞏固率、教學儀器設備達標率均達到省標準。

建國前,全鎮有32名中醫,4家大藥房。1956,明水中心聯合診所成立,衛生技術人員20余人。1957,變更為明水衛生院。六七十年代,每個村都設立診所,有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92年,明水鎮投資1.5萬元,建設1門診樓,總面積3500平方米,職工宿舍樓2棟。已投入654.38+0萬元購置先進醫療設備,眼科醫療技術和設備處於省內領先地位,開展了多項國內先進醫療技術研究。其中“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獲章丘市科技進步壹等獎。1995開展的“後房型人工晶狀體兩點縫線固定植入術”獲濟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委“高新技術增長點”稱號,填補了濟南市的空白。1996 10國家防盲辦孫教授陪同世界衛生組織亞太防盲總幹事甘三和先生參觀明水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對明水鎮防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1997 10,濟南明水眼科醫院成立。65438-0999我院開展的“劈核乳化術治療成熟期白內障”臨床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央視、山東法制報、齊魯晚報分別進行了報道。眼科醫院院長黨廣福多次被評為濟南市勞動模範、青年科技帶頭人。截至2000年底,明水衛生院(含眼科醫院)占地21畝,總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醫務人員305人,床位200張,年門診量79965438人,住院人數5000人。1998 165438+10月,全鎮開始實施鄉鎮醫療機構壹體化管理,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了29個村中心聯合診所,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160人。2000年,全鎮共有科研機構6個,科技人員130人,開展科研項目13項,獲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3項。與省內外25所大學、中專合作開發新產品5項。“激流”牌便攜式電泵最好,“PT1230自動膠印機”獲“七五”全國星火成果博覽會金獎,明水種子站研制的“高柏”牌大蔥品種享譽全國。1 994、1997、1999被命名為濟南市科普先進鎮,1998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科普先進鎮。

明水出類拔萃,文風越來越俗。舞蹈、曲藝、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代代相傳。1956建成文化站,1962建成廣播站,開始播放自制節目。從1992開始,電影放映團隊常年巡演,壹年放映100多場。各大村、機關、學校、重點企業都有閱覽室,明水鎮有檔案室。明水文化藝術節在1992舉行。1993年3月,1997出版轉載了《明水從今到古》壹文。6月,1998,10,該書的姊妹篇《明水謝穎》與讀者見面了。兩本書堪稱完美,相得益彰,內容詳實,汲取前車之鑒,雅俗共賞,集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於壹體。它們確實是教育人民“熱愛和建設自己的家鄉”的好教材。

明水是山東省體育先進鎮,體育設施達到省級標準。群眾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體育競賽形成體系。節假日村民之間的籃球比賽已經成為活躍人們生活的傳統活動。1990年7月,明水鎮農民籃球隊代表章丘縣參加“豐收杯”農民籃球賽,獲得亞軍。1991 5月,明水鎮舉辦濟南市五縣城關鎮農民籃球邀請賽。從1996到2000年,該鎮每年都舉辦“金秋農民運動會”,展現了新時期富裕農民的良好精神面貌。

人們的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人民生活貧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鎮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92年人均收入糧食148斤,住房面積11.7m2。到了80年代,溫飽問題解決了,面粉和大米成了家庭的主食。90年代,在吃好的基礎上,註重營養搭配,有“天天雞鴨魚肉雞蛋,不如玉米面配野菜”的說法。服裝,色彩鮮艷,款式新穎,高檔面料。2000年,全鎮人均收入4045元,人均年終存款余額1.28元。彩電65438臺+冰箱05584臺,洗衣機8385臺,電話65438臺+摩托車04454臺+汽車04369臺+05臺。全鎮村村通自來水,柏油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9.8%。如今,全街道人均住房面積39平方米,10個村建起了公寓樓,總面積13.79萬平方米,另有15.35萬平方米在建。

城市建設

明水壹直重視城市建設,先後三次派人參加建設部舉辦的鎮村建設管理培訓班。1994年4月,啟明副鎮長代表明水鎮參加了建設部召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交流會,並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1994年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鄉村建設先進單位。王家寨等3個村連續7年(1992 ~ 1998)被省政府命名為“村莊建設明星村”。到2000年底,全鎮共拓寬改造街道204條,總長473公裏。1997 65438+2月,完成全鎮所轄村莊建設規劃,確立鎮村建設總體思路。1996 65438+10月,明水鎮投資800萬元建設蓮花公園,位於慶忌公路明水段,占地116畝,其中水面60畝,花木綠地40畝。每年接待遊客50 ~ 60萬人次,再現“黃昏時風斷斷續續,還帶著水的味道。”2000年,實施了占地160畝的新莊社區搬遷改造工程,新建住宅16棟,拆遷戶356戶,建成綠化廣場96畝。

出名

農村經濟總收入居全市鄉鎮之首,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鄉,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先進單位、全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組織、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小康鎮、山東省百強鎮(33個)、濟南市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濟南市“三個壹”工程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擁軍優屬模範單位、濟南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濟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黨員教育先進單位、軍(警)民建設先進單位、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科技興農先進鄉鎮、濟南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等。

集體福利

1986年,鎮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住院老人18人。秀水等16村,60歲以上老人按月領取養老金。從1992上半年開始,全鎮實行養老保險。到2000年,參保人數達到3193人,實行老年補貼制度,補貼總額為20271萬元,相當於職工工資總額的11%。全鎮實行農村醫療補助制度。繳納少量合作醫療基金,醫療費用可報銷10% ~ 20%。1994,明水鎮大學生獎學金設立。

組織建設

* * * 1938地方組織建設。3月,明水縣村的張加入了章丘縣的中國* * *生產者黨。1946上半年,第壹屆章丘明水區委在章丘縣委駐地埠村成立。1946年底,明水前水村成立明水區第壹個黨支部。截至1978年底,57個村全部建立了黨支部,黨員總數達982人。1984年2月,明水公社與明水鎮合並,鎮上成立了59個黨支部。1994、1997、2000年,* * *明水鎮委被山東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4 ~ 2000年,* * *明水鎮委連續七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基層黨委,1994 ~。65438+1999年9月,河套、雙山、李家堡、東浪溝劃歸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分支機構減少到55個。近年來,各村黨支部不斷調整充實。到2000年底,該鎮的黨員人數已增加到2735人。1998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46上半年,章丘明水區政府成立。1950年9月,明水區改為八區。3月24日1958,撤銷區明水鄉成立。1958年9月明水鄉改為明水公社,行政組織稱為人民委員會,是行政和社會的統壹體。1961被稱為明水鎮公社管理委員會。革委會成立於9月1968。1980 65438+2月,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恢復。1983 1明水公社分為明水鎮政府和江秀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2月,江秀公社管理委員會與明水鎮政府合並,成立明水鎮人民政府。

1946上半年,鐘* * *領導的群眾組織在明水區淺井村成立了第壹個農民協會。1964年,明水公社貧下中農協會成立。1950年6月明水區民主婦聯成立,1958年2月改為明水婦聯。1950年6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明水區委員會成立,1957年7月,改為中國* * *生產性青年團第八區(明水區)委員會。明水鎮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於9月,1988。1995 10成立明水鎮工會工作委員會。明水鎮計生協成立於6月1980。

輪廓

李清照(1084 ~ 1156)名易安居士,明水人。宋代著名文學家李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前期(即北宋)主要作品有:《如夢》(昨夜雨驟風吹)、《剪枝壹枝梅》(紅蓮留芳秋玉)、《醉花吟》(霧濃雲愁永)等。後期(南宋)有:聲慢(尋)、千古樂(以夕陽融金)等。她的詩全部收入吳連洲主編的詩集《秀水詩抄》。

李勉(1490 ~ 1563)出生於明水。明朝嘉靖五年(1526),秀才。他在官場海中漂了三十多年,在雲南做過官。我壹生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清正自持,敢於與奸夫作鬥爭,有時還能得到提拔,經常被排擠和貶謫。最後因為反叛嚴嵩等人,被迫成為壹名身患舊病的官員。

劉(1870 ~?)號馮,西營村人。曾任北洋政府眾議院議員,與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是密友。1927被張宗昌任命為山東自治籌備辦主任。1930年韓復舉在魯掌權後,逐漸失勢,退出政壇。

劉靖宇(1917 ~ 1974),原名張希厚,高家坡人。1937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 * *產黨。歷任冀南特委第四支隊參謀長、濟南三師政治部副主任、文成縣委書記、濟南第壹區委組織部長、第五區委宣傳部長、大連市西崗區委書記、旅順市委書記。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蘇東司專員、副司長、代理司長,“文革”中死於迫害。

李振東(1918 ~ 1976)是楊珊東村人。1937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 * *產黨。戰爭年代,轉戰南北,參加過多次著名戰役,當過連長、副營長、營長。解放後調到北京警備區任副團長、團長。1968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軍事委員會主任,1973任北京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1975北京因傷去世。

程崇遠(1917 ~ 1991)茶酒村人,黨員。歷任冀魯豫軍區後勤部軍工部長、燃料工業部基建設計處副處長、電力工業部設計處副處長、華東電力管理局副局長兼上海電力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83退伍後,任《中國軍事史料》編委會委員、《冀魯豫軍事史料》編委會主要負責人,組織編寫了《中國軍事史料叢書》和《冀魯豫軍事史料叢書》。

趙興元,男,1925,黨員,前營村人。14歲參加革命,歷任黑龍江省軍區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營長、上校、師長、副司令員、政委,旅警備區副司令員、政委。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受過9次傷。他兩次被授予特功,六次立大功,七次立小功,三十三次高高興興地接見毛主席。1988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趙興元當選為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第十屆、第十壹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政協委員。

張放出生於1930,明朝四地居住。1947年初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第壹次擔任明水區組織部長。調任浙江省工作後,在寧波歷任組織部長、秘書、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劉傑原名劉。出生於1932,西營村人,軍隊退休幹部。1949年初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入黨。歷任副班長、連隊文員、區隊長、軍事教員、秘書、訓練科長(專職團崗)、教務部副部長(副師職)、國防大學學生隊隊長(專職師職)。獲得多項獎勵,榮立三等功壹次。

康出生於1932,淺井村人,北京北方交通大學教授。65438-0950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幹部學校學習,65438-0956考入北京大學法語系西方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在鐵道部國際運輸局做翻譯,分別在北京鐵道學院和上海鐵道學院任教。從教後,參與編寫《核心法語》、《大學法語》等教材。翻譯出版了科幻小說《大木筏》等多種譯本。

李佳升,出生於1934,是著名的爆破理論專家。65438-0956,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工程學校畢業,65438-0967任中國駐坦桑尼亞軍事專家組專家。此後在工程兵指揮學院任首席教員、教研室主任、教授。主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保障經驗》、《爆破教學模式與軍事爆破工程問題解答》等多部著作,成功開發“73型模擬火箭爆破器”教具,獲工程兵科技進步二等獎。擔任《爆破》雜誌特聘編委,被列入軍隊院校名師大典。

王光宇,出生於1937,出生於明朝,出生於中共黨員。65438-0957在山東師範大學體育系學習。工作後,歷任山東體育學院體育系田徑教研室助理,體育系籃球隊體能教練,山東省體育運動學校(現體育技術學院)政治工作科科長兼辦公室主任。1982後,歷任副主任、副所長、黨組副書記,山東體育學院黨委書記,省體育總會專職副主席。他主持的“我國優秀退役運動員現狀及對策”項目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特等獎壹等獎。

李善傑出生於1937,三盤村人,1958參加工作,1962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函授本科班。先後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委研究室工作30余年,後任山東省建築材料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出版的著作有《應用行政學》、《省級行政管理》、《機關行政管理研究》、《中國古今旅遊詩集》等。發表論文30余篇,詩歌500余首,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詩歌》、《中國詩歌之魂》。其事跡被收入《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專家專集》、《中國當代學者詞典》、《中國詩詞學會人名詞典》。

趙,男,1937,高級工程師,三建村人。65438-0953在聊城市糧食局工作,先後赴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商學院深造。任期屆滿後,歷任山東省委財貿政治部書記、山東省委辦公廳秘書、勝利油田黨委辦公室主任、東營市委副書記、東營CPPCC董事長。

李海基,1938,八裏莘莊人。1962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後赴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深造。參加工作後,先後兩次出國任教。從1975調入國家教委,歷任副主任、主任、副主任、正廳級巡視員、港澳臺辦公室主任(正廳級),並獲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紀念證書。出版專著《布魯塞爾大學》(654.38+萬字)、自編詩集《天涯萬裏歌集》等。

李,出生於三義村1938,黨員。現任青島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山東省噪聲控制工程協會理事長,山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振動與噪聲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篇,合作出版翻譯《海洋聲學》(約79萬字)。擔任項目負責人,完成16科研項目。其中八五國家重點項目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青島海洋大學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2項。並多次獲得“青島海洋大學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稱號。

張如良,出生於1938,出生於高家坡,黨員。1963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橋梁與隧道專業,現任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多次主持科研和公關工作,多次獲獎。在全國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篇。參與了電氣化叢書《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及應用》的編寫,與他人合作完成了《蛛網式平板網架結構》、《公路橋梁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等多部著作。

劉佳俊出生於1939,郎莊村人。1960在本溪礦務局工作,1969調入四川攀枝花礦務局任采煤隊隊長。被授予黨員稱號,四川省優秀* * *生產者,1989全國能源部勞動模範稱號,1991全國五壹獎章獲得者,1965438攀枝花市“十二英雄”,1965438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趙京江,出生於1939,滕棚村人,黨員,大專學歷。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副司令員。先後3次赴雲南、福建承擔運輸作戰任務,多次因成績突出受到表彰,榮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

高先慶出生於1940,祖籍高家坡村。1965曲阜師範大學政治史系畢業。工作後,歷任肥城盟縣委副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常委、新城鎮黨委書記、肥城縣委書記。1986調任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主持農業廳工作。1988任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現任省人大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韓乃印出生於1947,洋湖村人,大學文化。現任雞西市雞冠區委書記,東北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理事。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千余篇,中篇小說六部,兒童小說兩部。其小說《遠離太陽》(1.4萬字)獲東北首屆文學獎壹等獎。

徐建國,1952,汪溪村人,黨員,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現任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是壹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經過不斷發展和嚴格管理,於1995被評為“山東省工業、交通、財貿系統盈利百強企業”,於1997被山東省信用評級委員會評為超信譽企業,被省經委評為“管理示範企業”。

徐家珍,1967,包壯村人,運動員。在上海體育學院學習期間,連續五年獲得華東六省67.5公斤級舉重邀請賽冠軍,兩次獲得上海市大學生運動會冠軍,全國城市運動會第四名,第九屆上海市運動會金牌。1992,山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舉重67.5公斤級金牌。現在是濟南體校教練。

下轄村莊:阿賽村呂佳村茶酒村張家村聶佳村侯家村魚枷村孟佳村後營村西營村前營村中營村牛排村河南村賈政村三盤村三義村四盤村宋家磨村王鞏村修遠村範。村新莊村牛王村楊珊東村楊珊西村柳溝村王家寨村崗子村釣魚臺村闞家坡村東石河村西石河村官道店村太平村王東村王中村王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