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新材料成分指導材料

新材料成分指導材料

首先,明確新材料構成的特點

“新材料成分”中所謂的“新”,是相對於往年的“舊”材料成分而言的。往年的“舊材料作文”壹般是有材料的題目作文或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不是。那麽是什麽樣的呢?

請看2006年全國高考的作文題,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壹只鷹從禿鷹的峰頂俯沖下來,叼走了壹只羊羔。

壹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事就好了!於是烏鴉模仿鷹的俯沖姿勢,努力練習。

有壹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好,就從樹上沖下來,跳到壹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飛起來,但是它的身體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它怎麽拍打翅膀都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看見了,問這是什麽鳥。牧羊人說:“這是壹只忘記名字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也很可愛!”"

需要對素材有全面的了解,但是可以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來構思構圖。獨立確定概念、風格和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意思,不要抄襲,也不要抄襲。

只給材料,既不規定題目,也不給題目,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壹個側面和壹個角度構思作文”

。筆者認為,這是新材料構成的基本特征。

如果和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作文對比,會更容易看出它的特點。

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有兩個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似之處:

①所有材料提供給考生;

(2)兩者都給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度,具體來說就是“三自”:獨立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

差異:

①考試難度不同。

題目作文給考生提供了壹個題目,就是限定了壹個範圍,比如2006年廣東高考的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壹個雕刻家正在壹個壹個地雕刻壹個未完成的大理石,壹個小男孩好奇地看著。

男性...

雕像逐漸成形,頭部、肩膀、手臂和身體,接著是頭發、眼睛、鼻子和嘴巴...壹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現在我面前。

小男孩非常驚訝,問雕刻家:“妳怎麽知道她藏在裏面?”

雕塑家笑了。他告訴孩子:“石頭裏什麽也沒有,但是我用壹把切肉刀把我的天使移到了這裏。”

請以“在妳心中雕刻壹個天使”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題目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題目範圍內。

顯然是要求“在妳心中雕刻壹個天使”的題目,考生馬上就有了構思作文的立足點,更容易審題。

但是,新的材料構成並沒有提供範圍和立足點。學生要完全理解材料,選擇壹個側面和壹個角度去構思作文,顯然難度更大。

②觀念與物質的關系不同。

題目作文的思路和給定的材料聯系不是很緊密,所以有些可以用,甚至不用。比如,所附材料只提供了壹個雕塑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在構圖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是,用新材料寫作的思路不壹樣。它必須使用自己作文中的材料(下面會詳細討論),只是考生的態度和角度不同。

總之,新材料作文比舊材料作文更難審題,對材料學習的要求大大提高。

那為什麽要用新的材料成分來測試呢?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壹是該題型更符合語文新課程《課程標準大綱》的需要,突出了對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考查,註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第二,考試形式也需要不斷更新,不可能是多年的老面孔。

二、抓住兩個關鍵,破解新材料構成

那麽,應該如何用新材料寫作文呢?根據其“充分了解材料,選擇壹面,從壹個角度構思構圖”的特點,要壹步步破解。這其中的關鍵是把握兩個問題。

(壹)全面了解材料:

以前用舊材料寫作時,研究材料相對簡單快捷,只要壹兩分鐘。用新材料寫作文是不可能的。按照廣東高考作文評卷組組長陳妙雲教授的要求,閱讀材料的時間至少要五分鐘。因為這是立意之本,樹之根,水之源。而且,在我看來,不僅要充分理解材料,還要恰當地分析材料,因為只有經過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閱讀材料,要了解和分析關於思想內容的幾個基本問題:

1.材料的主題是什麽?

比如2006年的全國高考卷,它的主題是:通過烏鴉的不自量力模仿老鷹抓羊羔的原因。

事情和牧羊人及其子女的評論表明,人要量力而行,但也要有敢於嘗試的精神。

2、材料可以分成幾部分?

如上,可以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評論。

3.材料中有多少個角色(或方面)?他們的行為或言論(或這些方面)分別表達了什麽意義和價值取向?

還是如上,可以總結如下:

老鷹:熟練而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烏鴉:貪多嚼不爛,就會失敗,就會錯誤地向鷹學習(鷹“潛水”,烏鴉“從樹上沖”)。

牧羊人:認為烏鴉不自量力是可笑的。

4孩子:覺得烏鴉也有可愛的另壹面(敢於嘗試)。

當這些問題弄清楚了,任務的第壹步就完成了。

(2)選邊,從壹個角度構思構圖。

這是第二個任務。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什麽是“簡介”?什麽是“角度”?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側”的意思是“旁邊的那壹面”。壹個立方體有六個面,都可以分別看作是邊。同樣,壹件事、壹篇文章的內容形式也呈現出多面性。就壹篇文章的內容而言,可以包含多面。分解時,要采用分類的方法。眾所周知,《東郭先生》這個故事,根據其思想意義,揭示了狼的兇殘本性,批判了東郭先生的糊塗和欺騙,歌頌了農民的聰明和機智。再比如2006年全國高考的作文題,也是按照思想意義來分的。有肯定鷹的壹面,有批評烏鴉不自量力的壹面,有說明牧羊人看到問題抓住本質的壹面,有說明孩子看問題全面的壹面,等等。只要充分理解材料的內容,這個問題並不難。

選擇壹條邊,然後選擇壹個角度。就是選擇壹個合適的角度來看這壹面,立意含蓄。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角度”的意思是“看事物的起點”。對於同壹件事,站在不同當事人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發現。還是以2006年全國高考作文為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①從鷹的角度來看:

妳可以憑借力量和技巧獲得成功。

②從烏鴉的角度來看:

不學無術或不學別人技術的本質是註定要失敗的。

③從鷹與烏鴉的對比來看:

有實力有本事就能成功,否則必然失敗;如果妳向別人學習,妳就不會成功。

④從牧羊人的角度看:

得意忘形,貪多嚼不爛是可笑的。

(5)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烏鴉雖然不會啃牙齒,但還是有可愛的壹面,敢於嘗試。

⑥從牧羊人和孩子的比較來看:

看問題還是全面壹點好。

有了這樣的分析,妳的構思就有了壹個明確的範圍,妳就可以選擇壹個側面和角度來寫作了。寫作時也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不能在材料的基礎上盲目討論材料。

肯定會有人問,高低邊和角度有區別嗎,或者說哪個邊和角度最好?在這個問題上,陳妙雲教授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都是壹樣的,都是平等的關系,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要扣住素材的主題或者部分主題。如果從鷹的角度來寫,壹定要涉及到主角烏鴉,用烏鴉來反證,證明自己要失敗了。選擇其他角度也是如此。這也是要求大家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同時,對材料的主題進行總結的目的。

為了進壹步說明問題,我們以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為例。它的標題是:

閱讀以下提示,按要求寫作。去過很多地方,我們來了又去;曾經有很多事情,我們經歷過,忘記了;有過很多很多朋友,有過相遇,也有過分離...那種我們從未有過的感覺,歲月輕輕送來。

請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詩),題目自擬。

這也是壹篇新的材料作文,但它選擇的材料不同尋常,像壹首散文詩。因為材料像散文詩,不是短篇小說,所以更難把握,難度更大,審題任務更艱巨。

為了處理這種新的材料成分,裂解程序基本上與上面提到的相同。不同的是,當我們充分理解了材料,我們應該抓住散文詩的特點來分析它。

材料的第壹部分是三個平行的句子,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種情況。第二部分是概述,說因為時間的推移,我對過去這三種情況有了新的認識。由此推導出的主題是:時間豐富和成熟了人的思想感情。

根據這個主題,我們壹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種情況看作三面,即“場所”、“事物”、“朋友”。比如寫農村老家的時候,小時候去過幾次,沒覺得有什麽可留念的。但是讀了高中之後,城市生活的喧囂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清新,和諧,簡單。再比如寫我有幾次沈迷上網,和父母吵架。長大後才知道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唐。再比如和朋友交往幾次,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友誼。

最好選擇壹個個體(也就是妳自己)或者寫別人。

也可以寫壹篇議論文,選擇壹種或幾種情況作為論據,闡明時間會豐富和成熟人的思想感情。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得到壹點啟示,就是在分析材料的時候,首先要判斷材料的文體特征,然後根據文體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材料。

三、備考要註意的三個問題

1,作文壹定要相關。

切記“符合題意”(即切題)是高考作文閱卷的第壹關鍵標準。所以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和寫作方面的訓練,提高自己審查材料和撰寫新材料的能力。

最近有幸聽到陳妙雲教授介紹廣東高考作文閱卷情況。她反復強調這壹點,希望考生的作文壹定要先切題,否則再好再精彩,也只能被判定為四類作文,不及格。舉個例子,

2006年全國高考試卷,壹個同學誤解了材料,寫了壹篇“保護動物”的文章,寫得很好,但還是被判不及格。“切中要害”(即切中要害)就像文章建築的墻基。墻基歪了,蓋的再好,再漂亮,樓也會塌。

為此,要多做“材料多角度分析”的訓練,提高對材料的考查能力。說清楚寫出來,不用胡,就像上面的2006年全國高考和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分析壹樣。熟能生巧。反復訓練,復習資料的能力壹定會增強。

並做壹些書面訓練。不僅要在復習材料的時候要切題,寫材料的時候也要切題。妳應該把問題的意思牢牢地寫在每壹個地方,不要分散妳的註意力。因為文中任何壹句題外話(比如壹段話)都會被扣分。

2.千萬不要猜測、抄襲或剽竊。

參加考試就是要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絕不能有僥幸心理和機會主義。猜題是百年壹遇的事,徒勞無功;間作抄襲總會露出馬腳,拋雞不蝕把米。有同學提前準備了《萬能》的開頭和結尾,現場的時候稍微用壹下。結果不倫不類,卻引起了審稿人的反感,被扣分。

相反,我們應該多看壹些與社會生活相關的文章和社會新聞評論,進行積極的換位思考,比如這樣的題目怎麽寫,我能不能寫出類似的文章,如果我寫出來會有什麽不同等等,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3.端正文風,語言要準確、簡潔、流暢。

近年來,中學生作文中出現了壹種不良傾向,即壹味追求語言的華麗,不求表達的準確簡潔。反而壹味堆砌文字,讓人陷入雲裏霧裏。這種不良文風引起了寫作界的警惕,遭到了強烈反對。陳妙雲教授曾經舉過壹個典型的例子,在這裏給大家介紹壹下,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壹個學生的高考作文裏有這樣壹段話:

輕輕拂去覆蓋心房的薄塵,打開心扉的幽幽水晶盒,壹束卡蘭煙花像精靈壹樣翩翩起舞,映襯著整個透明無瑕的世界。正是這靈動的火焰藍,閃現出許多激蕩的靈魂,成為我永生不可磨滅的紀念。

乍壹看似乎很美,但實際上語言充滿了疾病,晦澀混亂,華而不實。比如“幽幽”、“靈動”、“無瑕”都不是恰當的形容,而“卡蘭”、“火紅藍”都是杜撰出來的詞。妳心中的煙火如何能映出整個無瑕的世界?激蕩的靈魂如何閃現?這些又怎麽會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呢?等待提問讓讀者喜歡讀天書。這樣的文章會被扣很多分。

相反,語言準確、簡潔、流暢的文章給人壹種親和力,容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