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宋詞欣賞

宋詞欣賞

嶽飛《滿江紅》賞析

【b】怒發沖冠,倚欄細雨。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不要遊手好閑,白頭偕老,郁郁寡歡。

靖康恥,猶未雪;朝臣何時會後悔?開著長車,賀蘭山乏人問津。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註釋

勃然大怒:形容極度憤怒。曉曉:形容突然下雨。長嘯:激動時捏嘴,發出清脆悠長的聲音,是古人的抒情之舉。閑散:輕松,隨意。靖康恥辱: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帶走惠帝、秦。賀蘭山:在現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建築的景色。

翻譯

我大怒,獨自爬上欄桿,風雨剛停。我擡頭看了看天空。我不禁仰天長嘯,心中充滿了愛國之情。三十余載功名如塵,八千裏人生走過多少風雨。我的英雄,我們要抓緊時間為國家做貢獻,不要虛度青春直到老。我忘不了靖康時期的奇恥大辱。作為國家公務員的怨念什麽時候會消失?我要登上戰車,突破賀蘭山的缺失。我躊躇滿誌,發誓要喝敵人的血,吃敵人的肉。等我收復了舊山河,我要向國家報喜。

欣賞

這是壹首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傳世名曲。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充滿了愛國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嶽飛率軍從襄陽北上,先後收復洛陽附近的部分郡縣。前鋒逼退北宋故都汴京,壹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老巢黃龍府(今金故都吉林農安)。但此時,宋高宗壹心求和,命令嶽飛立即調兵。嶽飛只好帶領壹支軍隊來到鄂州。他覺得自己錯過了機會,收復失地、擺脫靖康之恥的野心難以實現。他懷著復雜的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歌《滿江紅》。生於北宋末年的嶽飛,見證了中國的山河破碎,國家的毀滅。少年參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為己任。轉身,為了“收拾舊山河”而努力奮鬥。這就是這個詞所表達的英雄氣概。第壹部通過望欄桿表達了為國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第二部表達了為甘昆報仇雪恨、統壹天下的雄心壯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莫待見青春的雲與月,莫待見青春的頭,真是悲哀。自傷未愈的中國“三十”這句話,可以通過勸人及時奮起而被千古銘記。但“八千裏之路”是壹場嚴峻激烈的救國戰役,至今仍顯示其血性鬥爭。因此,它以“時不我待”來實現其驅逐路虎、收復河山的野心。

作者簡介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0月27日)民族英雄、軍事家、抗金名將,漢族。字,號穆,後改為石鐘吾。河北襄州(今河南)湯陰縣永和鄉(今安陽市湯陰縣城東三十裏,財源鎮程剛村)人,孝順人。

嶽飛20歲參軍抗金。紹興十壹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也許)的罪名將嶽飛毒死至臨安風伯閣。他死於南宋高宗年間,時年39歲。1162年,宋孝宗復職,武穆和被殺,抗晉將領被立為七王,嶽飛被立為宋代鄂王和王。後來改忠吳,盡忠孝義,留下了《集》(又稱《武穆遺書》)。

嶽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仰。他懷著無酬壯誌開始北伐的悲憤心情,寫出了千古絕唱《滿江紅》。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別閑著,又白又難過。靖康恥,猶未雪;朝臣何時恨之入骨!開著長車,突破賀蘭山的缺失。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從頭,收拾舊山河,上青天!)它仍然是壹部鼓舞人心的傑作。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達了對“嶽家軍”的最高褒獎。

嶽飛出生於北宋襄州(今安陽)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的壹個佃農家庭。年輕時,他遭遇了金女真貴族對宋的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了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與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同呼吸,有著堅決反抗女真貴族壓迫、收復故土、統壹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Xi等民族的人民自發組織起來進行反抗。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壹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抗金戰爭在黃河、淮河南北展開。嶽飛和著名的抗金戰士宗澤、韓世忠站在了抗金鬥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的決定招劉戈為猛將,嶽飛也被征召,但他很快就因為父親嶽赫的去世回到了家鄉湯陰縣。1126年冬,嶽飛在襄州城第三次參軍,回到劉浩軍中。劉浩命令嶽飛招募安吉千,嶽飛不負眾望,擁有錢驥及其下屬380人。嶽飛因此彌補了信博。靖康元年(1127),65438年二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河北襄州開設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恒波為大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設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制為劉浩。嶽飛屬於劉浩的前軍隊。根據臘書的命令,康帥府的任務是趕赴東京(今開封)解除首都之圍。嶽飛奉命帶領300名戰士前往古力偵察。他遇到金兵的軍隊,就打起來,打敗了金兵的軍隊。跟隨劉浩了解東京之圍。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滅北宋,帶著、、和皇室回到北方。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在南靖繼位,即南宋。早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動員了包括嶽飛在內的壹大批將領。

嶽飛堅決反對和談,主張抗戰到底。建言元年,趙構即位,嶽飛上書,大意是:“陛下登上大寶,國有主公,足以破敵之計。但是勤王的老師們每天都在聚會,對方說我弱,要趁虛而入。黃千山和汪伯彥無法從聖旨中恢復過來,日日南下,未必是中原的希望。希望陛下乘敵洞之機,引六軍北上,以兵怒之,復中原。”宋高宗沒有采納嶽飛的建議,以越權為由解雇了嶽飛。之後嶽飛北上,在河北招募張索的軍隊,並借用“正八品修武郎”擔任中國軍隊的統帥。張對嶽飛非常賞識,很快就提拔他為“從七品武精郎”,執掌大權。建炎元年(1127)九月,張命嶽飛進王彥部,北伐金。嶽飛英勇善戰,數次擊敗金兵大軍,獲得了巨大的威望。但王彥思想保守,不敢打仗,使得嶽飛孤軍奮戰,軍糧不足時嶽飛不肯幫忙。嶽飛知道自己與王彥有差距,於是回到宗澤,控制了留守公司。宗澤死後,杜充接替了他的位置,嶽飛復職。三年後,杜沖將回建康,嶽飛說:“原處大小,不可棄。這個地方不是我的,會被幾十萬人收回。”杜沖不聽,嶽飛只能隨軍回家。

杜充鎮守建康,金軍遇到漢奸李成在烏江,杜充留在家中。嶽飛抽泣著進諫,請見老師,杜沖出不來。金軍隨後從馬家渡河,杜沖派嶽飛出戰。所有的將軍都被打敗了,孤軍奮戰。杜重金投降後,將領們大肆掠奪多條線,嶽家軍邱卻無動於衷。兀術向杭州進發,嶽飛準備進攻廣德。他贏得了所有六場戰鬥,奪取了敵人的王權,並抓獲了40多名叛軍首領。嶽飛說服王權為己所用。嶽家軍駐守中村,軍隊缺糧。士兵們寧願挨餓也不願打擾人民。金的士兵說:“這是嶽爺爺的軍隊。”為投降而戰。

1139年(紹興九年),嶽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談即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宣稱“晉人不可信任,和解不可依靠”,並直擊丞相詭計多端、居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以至於“秦檜得了爵位(帶著遺憾)”。和談達成後,趙構下令大赦天下,並獎賞了文武大臣。但聖旨三次下達,嶽飛都拒絕了,沒有得到開福儀三司(壹級官銜)的賞賜和三千五百食邑的授予。在婉言謝絕中,他苦澀地表達了對和談的反對:“今日之事,可危不可安,可憂不可喜。”再次表達了收復中原的決心。“我願大獲全勝,將來收復兩江之地,壹雪前恥,報效國家。”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的承諾潑冷水,從而使趙構和秦檜懷恨在心。秦檜等人跪在嶽飛殿前。

1139年夏(紹興九年),金兀術撕毀紹興和談,他們老巢;再次對宋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在東西兩軍取得對金大姐勝利的形勢下,嶽飛從長江中遊進軍,發起了不可阻擋的反擊。“現在是他展示其收復中原野心的時候了。

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了中原人民和忠誠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嶽飛親自率領壹支輕騎進駐河南鹽城,與金兀術的壹萬五千精騎展開激戰。嶽飛領兵沖擊敵陣,大破吳金的“鐵浮圖”(侍衛親兵)、“拐子馬”(左右夾擊的騎兵),大敗吳金。嶽飛帶領楊再興深入敵後,試圖活捉金兀術,但沒有找到。他親手殺了幾千人,誤入小商河,在那裏被金兵的軍隊射了幾十箭,非常勇敢。嶽家軍的士兵有著“保命不去”的戰鬥作風,敵人鋪天蓋地的努力也動搖不了嶽家軍的陣容。鹽城大捷後,嶽飛進軍朱仙鎮(距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裏),金兀術集結十萬大軍抵抗,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嶽飛北伐中原,壹口氣收復應昌、蔡州、周琛、鄭州、郾城、朱仙鎮,殲滅金軍有生力量。8金軍軍心動搖,金兀術準備連夜逃離開封。南宋抗金鬥爭出現根本性轉機,又向前邁了壹步,陷入中原十余年。有望追回。嶽飛興奮地對將軍們說:“妳們直接去黃龍府喝壹杯吧!”(破酒戒慶)”而金軍發出“撼山易,撼嶽家難”的感嘆。"

在抗金戰爭輝煌勝利的那壹刻,朝廷接連斬獲12枚金牌,讓嶽飛“處理班底”刻不容緩。在要麽“訓師”要麽“失師”的不利局面下,嶽飛深知這是權臣的混沌生活;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承受移兵之痛。嶽飛憤慨地說;“十年的心血,浪費在壹次!所有的縣都將壹勞永逸地關閉!社會很難復興!幹坤世界,無理由回復!”嶽飛抗金被迫中斷。嶽家軍調兵遣將時,思念在王師北定中原的兄長已久,不再哭泣。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嶽飛故意威脅明天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北,準備北上渡黃河,好讓嶽飛從容組織大批豫軍南下韓翔,然後再撤出中原。這時有個不要臉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留了他的馬,規勸道:“太子(兀術)不走,但京師可守,嶽紹守軍退兵。”金兀術全軍返回開封,占領中原不費吹灰之力。

嶽飛壹回到臨安,就落入了秦檜、張軍等人的圈套。1141年(紹興十壹年),被誣告“謀反”,投入臨安大理寺(原址杭州小橋橋附近)。監督禦史萬厚彥(音末)親自審問拷問嶽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正在加緊籌劃第二次和談。雙方都視抗日派為眼中釘肉中刺,金兀術甚至言辭激烈地給秦檜寫信:“必須殺死嶽飛,才能實現和平。”在內外兩股惡勢力的夾擊下,嶽飛壹身正氣,光明磊落,精忠報國。從他身上,秦檜壹夥找不到任何“謀反朝廷”的證據,但嶽飛還是在紹興十壹年農歷除夕在臨安大理寺被殺,時年39歲。嶽飛還在城門口斬首了張喜安和他的兒子嶽雲。嶽飛父子和張喜安死於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支吾吾說“此事大可不必(也許有)。”韓世忠當場反駁:“莫須有”二字怎能盛行天下?“民族英雄嶽飛,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了八個字,“天天明,天天明”。這是悲憤的吶喊!

雖然嶽飛被殺了,但他對國家的忠誠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訴求,堅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在危機的情況下堅持了對金朝的正義鬥爭,懂得關心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挽救了半個南宋,使華南人民免受金朝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存了高度發達的中國封建經濟文化,使之得以繼續發展。嶽飛不愧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

嶽飛被殺後,臨安義士遵命,死於城中,草草葬於九曲叢祠旁。為了便於日後辨認,坤順把嶽飛佩戴的玉環綁在了屍體的腰上,並在墳前種了兩棵橘子樹。清道光年間(1821—1850),由於重建了下嶽飛廟墓,尋找嶽飛最初的埋葬地,終於在杭州中螺絲山下阪龍巷紅紙染坊旁發現了原來的嶽墓。1876年(光緒二年),這裏建起了“忠賢殿”,杭州人稱為“老嶽廟”。

嶽飛死後二十年,也就是1162年六月(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繼位。7月,他下令嶽飛平反,“恢復官職”,並以500元的高價購買嶽飛遺體,以“禮重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