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為外婆家近外婆家遠,還是因為外婆對我不如外婆好。在我的記憶裏,奶奶遠沒有奶奶親。
我是家裏的長子,媽媽很寵我。給我餵了兩年奶,但我不能斷奶。我媽沒辦法,只好把我放在外婆家脫奶。第壹次離開母親的懷抱,對於年幼無知的我來說,是非常難過的。其他很多事情我都不記得了,只有這次經歷記憶猶新。
我媽帶我去外婆家,吃了午飯,抱了抱我,趁我不註意就走了。也許是因為我壹刻也沒有離開過媽媽,我太依賴媽媽了,壹會兒失去媽媽就覺得不對勁,馬上找奶奶要媽媽。奶奶百般哄我,我也不見媽媽。我就是不相信她,就哭,哭,鬧,動,讓我奶奶帶我去我媽帶我去的後門。我不想要我祖母帶給我的所有食物和遊戲。她不知道該拿我怎麽辦。她的勸說沒有用,我也無能為力。我哭得死去活來。那時候,媽媽就是我的壹切。無論我奶奶怎麽安慰我,都無濟於事。我只有壹個願望,那就是見到我的母親。
在外婆家的最初幾天,度日如年,我心痛,卻又無可奈何。不知不覺,我在外婆家呆了整整壹個月,媽媽來接我的時候,我已經吃不下她的奶了。
在外婆家,我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現在想來,能夠離開媽媽的懷抱,不也是壹種人生的成長嗎?
長大懂事後,只要有時間和閑暇,我大概都會去外婆家,也許是因為桃李芬芳,桔子柚香,也許是因為外婆家旁邊有壹條無拘無束的小河,也許是因為外公晚上會給我們講往事,也許是因為舅舅家的書很多。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有過在外婆家脫奶的經歷,外婆也很愛我。
奶奶的房子後面是壹個果園。花園周圍沒有柵欄,但是當果樹結果的時候,沒有人來偷它們。當時奶奶所在的崇文樂家民風很淳樸。春暖花開,果園裏桃花盛開,明媚溫暖,李子樹沒有那麽張揚,也悄悄開出了白花。桃樹和李樹都有優良的品種。桃子水靈靈的,吃壹口又脆又甜又香又酸。李子只能晚點吃,吃早了牙酸。夏天,奶奶果園裏的棗樹不再單薄,“衣服毛巾上都是棗花”,這是我小時候深有體會的。奶奶家的棗樹多是蜜棗,也有糠棗。糠棗小而澀,蜜棗大而甜。紅棗紅的時候最好吃。有時候咬到嘴裏就舍不得放下,但更多的時候,是等不及它紅了,就恨不得把它們送進肚子裏。秋天,輪到葡萄柚樹展示了。柚子是壹種常青樹。它寬大的葉子壹年四季都是深綠色的。柚子小的時候,不註意是發現不了的。當他們長大後,他們脫穎而出。壹棵樹上,會有很多柚子,深綠色的,淺綠色的,掛在枝頭,讓人喜歡。奶奶會時不時用竹竿挑柚子的柄,柚子會“噗”的壹聲掉在地上,不用擔心柚子會碎。大柚子用刀剖開,果皮壹片壹片剝開。柚子的瓜囊又酸又甜,非常好吃。小花園裏品種繁多,壹年四季都不寂寞。這是我和我的堂兄弟經常出沒的地方。
奶奶家門前有壹棵柿子樹。柿子樹又高又大。當樹葉掛滿枝頭的時候,可以大面積的遮陰,我們也會經常在樹蔭下乘涼。柿子靜靜地結果,綠色的小果子壹顆壹顆藏在葉子裏。當它們像紅燈籠壹樣掛滿枝頭時,妳會發現這是壹個非常壯觀的景象。壹棵這麽大的柿子樹能結很多筐水果。奶奶會時不時摘紅柿子給我們吃,大綠柿子可以放在米糠裏保存。幾天後,它們會變紅,味道會更甜。當然,柿子不能這麽處理。奶奶會分發給很多親戚,自己留著的要麽儲存起來,要麽剝皮曬幹。在太陽幹燥濕潤的時候,可以作為招待客人的點心,既能讓很多孩子嘴裏香,又能讓大人想吃個飽。
我的小叔叔在外地工作,我的大叔叔阿姨是老師,家裏有很多書。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喜歡爬上閣樓去翻看這些布滿灰塵的舊書。我叔叔有兩個兒子壹個女兒,我大表姐比我小壹歲,我表姐比我小三歲,我奶奶還有很多其他同齡的玩伴。所以我來的時候,是為了這裏的熱鬧來的。夏天我們必須在洛塘河洗澡。洛塘河很寬,平時河水不急,但是漲水的時候,我們會受到大人的限制。有壹次,我們溜到河邊,我跳了下去。河水湍急,我被沖到了下遊很遠的地方。我沒有著急,而是遊到了河岸邊,抓住了壹根小樹枝。很可能是河水沖上了巖石,或是涵洞,或是漩渦。受傷是小事壹樁。如果我死了,我奶奶會很難過,很難解釋。當然,和我壹起去遊泳的人都不敢把這件事告訴我奶奶,但這次我害怕了,岸上的夥伴也害怕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逞強了。然而,這條河仍然是我們的天堂。我們摸魚蝦,我們打水仗,忘了回家,不開心。壹般我們會舍不得離開,直到大人們喊。
可能是因為外婆家在河邊,所以夏天比我家涼快多了。姨媽未婚的時候,我在閨房裏也會得到她的愛撫,這可能也是我願意去外婆家的壹個因素。我阿姨長得好看,喜歡打扮,所以看起來很洋氣。我甚至知道她的好朋友碧清,長辮子,長相秀氣,可以和她姑姑媲美。她們走在壹起,就像壹對姐妹。大媽因為長得漂亮,所以情緒也高,非城裏人不嫁,結果她真的嫁給了城裏人。奶奶溺愛姑姑,“可憐的小孩子”。姑姑結婚的時候,哭得很傷心。
我奶奶給我的印象是,她又老又瘦,頭發花白,稀疏,滿臉皺紋。她是個小腳女,叫朱碧蓉,外公叫樂仁功。她嫁給外公的時候,據說是童養媳,擅長做很多瓜果幹。即使在她眼睛模糊的時候,她也能很快地穿針。從我記事起,我奶奶就壹直和我爺爺分開吃住。她眼裏進不了沙子,即使看起來很親近,也不假裝湊合。她是壹個明辨是非的人。她的婚姻名存實亡。她不怕外人和孩子怎麽想。她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她的不滿很明顯。她應該是守舊婦女中的異類。她不是聽天由命,有些女人真的解放了。我聾爺爺對她也沒辦法,如果放任不管,爺爺也算是寬容大度了。
奶奶最難能可貴的,我覺得是她對孩子的教育。她講的是家裏沒有學校,官從哪裏來?據我媽說,外婆因為文化缺失,不得不讓兩個舅舅上學。為了孩子的富裕,我奶奶有壹年把打谷筐賣了,供兒子上學。大姑父後來考上了林業大學,小姑父上了益陽大學,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壹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壹個貧農突然出了兩個書生,非常了不起。奶奶沒有重男輕女的舊觀念。我媽大女兒高中畢業,小女兒小姑初中畢業。
奶奶最難過的可能是小叔叔的去世,老年喪子,看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難過,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堅強的心。
奶奶八十五歲去世,沒有留下遺言。我叔叔把她和我爺爺埋在了壹起。也許這不是奶奶的心意,但在孩子眼裏,父母生下來就不在壹起,就在另壹個世界待在壹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