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都是以反映人民疾苦為主要內容的民歌形式。《好李星》以民歌的形式批判現實,描繪了戰爭造成的淒涼悲壯的畫面。連年戰亂,士兵無法繳械歸田,百姓死傷慘重,遍地皆是。遍地白骨,千裏無烏鴉。這首詩不僅表達了對正在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的巨大悲痛和同情,而且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了造成人民苦難的罪魁禍首。七傷詩是中國傳統的詩歌體裁,起源於漢末,主要反映戰爭、瘟疫、死亡、離別和失意。它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具有鮮明的民間色彩。代表人物有建安七子王燦、晉代張載、唐代杜甫。但七傷詩是中國傳統詩歌隊伍中的壹個弱勢群體,壹直不被重視,卻不能忽視她的存在,抹殺她的成就。《七傷詩》的成就在於它的悲天憫人,描寫細致,記錄真實客觀。七傷詩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作品。其中《西京之亂》壹詩最具漢魏代表性,堪稱典範之作。用舉重若輕的方法,典型地概括了戰爭帶來的災難,讓人落淚。不同的是,郝的全詩風格樸實,沈郁悲壯,體現了曹操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英雄氣概和憂患意識。詩集典故、事例、描寫於壹身,既形象具體,又內涵深刻。通過閱讀,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史實,還可以領略曹操作為詩人的獨特風格。七傷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戰爭和戰亂,隨之而來的是朝代的更替或朝廷的衰落。“七傷詩”的形成和發展是朝代更替的見證,其功能如同照相機、麥克風和故事特寫。七傷詩是文學的,新聞的,紀實的。在信息不發達的中國古代,詩歌往往具有多重功能,七傷詩最具代表性。
妳最好再查壹下相關資料,了解壹下作者詳細的寫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