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
壹,教材的解讀
1.簡短文本。
這是壹篇精讀課文。文章講的是壹個父親和兩個孩子在去新疆的火車上看著車窗外的白楊。作者借助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偉大抱負和獻身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形象生動。文章從樹和人入手,從孩子們對楊樹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楊樹特性的介紹,通過捧物來表達自己的誌向,用物來形容人;然後我寫了父親借楊樹表明紮根邊疆的誌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邊疆建設者的願望。在作者的描述和敘述中,這些無私的建設者並沒有被直接歌頌,而是戈壁上高大婀娜的白楊逐漸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融為壹體。窗外的白楊——在茫茫戈壁中挺拔挺拔;父親眼中的白楊——不顧環境,不畏艱險,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生動,從語言和神態上都描寫了父子二人。孩子天真,父親嚴肅卻善良。在心理描寫上,很含蓄,沒有過多的直接敘述,但用神的表達,意境深遠,通過表情的變化體現情感的波瀾。
選取這篇課文,壹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深刻的句子;二是了解文字是如何用事物來描寫人,歌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壹步加深對西部地區的了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楊樹的外部特征了解其內在品質;難點在於理解寫法,以及樹的某些特征和人的某些品質的異同。
2.文字分析。
(1)句子的理解。
白楊樹從來都是這麽直的。哪裏需要它,它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它總是那麽筆直,那麽堅強,不軟弱,從不動搖,無論遇到風沙雨雪,幹旱洪水。
這段話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句子。用相關的詞“在哪裏...哪裏……”和“不管...不管...總是……”,作者壹氣呵成地描寫了戈壁的白楊樹。壹方面描述了楊樹的外在特征,高大婀娜,能抵禦任何自然災害,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茁壯成長;壹方面表現了白楊的精神:壹是忠誠無私,兢兢業業;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這是邊疆建設者的獨特奉獻,他們聽從祖國的安排,無怨無悔地紮根邊疆,無私地建設邊疆。這是人和樹的相似之處,也是比喻對人的連接點。
爸爸只是給孩子們介紹白楊嗎?不,他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
這是壹個反問句。坦白,解釋。壹個“葉”字,就是爸爸說壹棵樹,就說壹個人。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用白楊鼓勵自己,表達自己支持事物的誌向。鼓勵自己像白楊壹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不動搖。他的表白,是無數邊疆建設者令人敬佩的奉獻。
突然,他的嘴角浮起壹絲微笑,因為他看到了火車的右側,在壹棵高大的白楊樹旁,幾棵小樹正在迎著風沙向上生長。
在文末,作者再次通過父親表情的變化,用物來表達人的心聲。爸爸本人已經紮根邊疆,投身其中。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小樹壹樣被培養,成為邊疆建設的棟梁。體現了西部老壹代拓荒者“把自己的青春和孩子給了壹生”的寬廣胸懷。
(2)對單詞的理解。
泥黃色:都是泥黃色,沒有邊界。文章指的是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地的界限都分不清。
高挑婉約:挺拔,高挑美麗超乎壹般。這篇文章用來形容茫茫戈壁灘上的楊樹,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它們還能長得那麽高,真是太神奇了。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六個生詞,正確讀寫“戈壁、清澈、渾黃、挺拔、大傘、感人、介紹、邊疆、落入”等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楊樹的那壹段。
3.抓住重點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願望。
4.體驗隱喻的寫作特點。
三,教學建議
1.學生可以在課前了解新疆建設者,例如,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邊防部隊和其他參與新疆建設的人員。學生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文學作品、觀看相關影視資料、圖片等。,了解當時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感受當年開發西域時建設者們的遠大誌向。
2.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的線索。讓學生默讀課文,談談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麽,並在圖片中畫出壹個直接描述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在西行的火車上看到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通過白楊表達自己的抱負,最後畫面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中壹些深刻的句子,感受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新疆建設者精神。讓學生先自己讀,畫出自己認為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反復研究;然後在小組裏和全班同學交流,體會樹的形象和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壹的。
如這些說法:“白楊樹從來都是這麽直的。哪裏需要它,它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無論遇到風沙雨雪,無論遇到幹旱洪水,它總是那麽挺直,那麽堅強,不軟弱,不可動搖。”“爸爸剛剛把白楊介紹給孩子們了嗎?不,他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這裏需要他們,他們在這裏紮根。”“突然,他的嘴角露出了壹絲微笑,因為他看到了火車的右側,在壹棵高大的白楊樹旁邊,有幾棵小樹正在迎著風沙向上生長。”對於這些句子,要聯系上下文,反復研究,理解,抄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我逐漸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的茫茫戈壁中,白楊樹在這裏紮下了根,長得高大挺拔,成為不可動搖的“戈壁衛士”;在壹些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惡劣、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地區,建設者們放棄了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壹代又壹代在這裏紮根,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是堅強不屈的“新疆勇士”。他們也不選環境,不講條件。需要在哪裏安家?樹如人,人如樹。兩者的意象疊加在壹起,從而在表達上實現文章的特色。
4.這篇文章在人物描寫上也很有特色。通過兄妹之間的幾句簡短對話,凸顯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對爸爸的描寫抓住了表情的變化來偷偷寫他的心理變化,誌向和願望。第壹次是“恍惚”和“沈思”,因為看到了窗外高大婀娜的白楊樹,想到了環境,想到了自己和戰友,在胡思亂想;第二次是“微笑”,因為聽到孩子們為白楊爭論,實在是太天真了;第三次是“認真”,因為他跟孩子們講了楊樹的特性,雖然孩子們還不明白,但本質是借樹來抒發人的感情和誌向;第四次是“又陷入沈思”,樹從自身想到了孩子,想到了孩子的未來;最後壹次是“浮起壹絲微笑”,以為孩子也會紮根邊疆,為事業上有接班人而感到欣慰。
5.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壹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多看重要段落,讀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分角色大聲朗讀,揭示人物在朗讀時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的天真無邪,爸爸的表情和心理的變化,嚴肅善良中的勸導。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人物鮮活起來。
與父親談論楊樹,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詞匯,體會對楊樹的贊美和邊疆建設者的遠大誌向。在很多感性讀物的基礎上背誦,然後用這些話來說其他的樹,比如松樹、樺樹、銀杏;最後,讓學生用這些詞寫幾個句子來贊美像文中爸爸壹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如築路工人、地質學家、建築工人、青年誌願者、軍人等。
6.在單詞教學中提醒學生註意壹些生詞的字形。比如“新疆”二字不能丟,在含義上要與“僵硬”區分開來;“陷”字右下方的筆順是左、豎、橫、橫折、橫、橫。
7.讀聯詩《帳篷》,是著名詩人艾青的作品。這首詩和諧朗朗上口,是對課文學習的拓展。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思考以帳篷為家的“我們”是誰,這些人有什麽素質,從而體會到地質隊員和施工人員和邊疆建設者壹樣,有服從需求、建設祖國的奉獻精神。帶著感情練習大聲朗讀。
老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讓學生課後閱讀,進壹步體驗比喻的寫作方法。
第四,教學案例
片段:
體驗壹句意義深刻的話
老師:請妳自讀課文,告訴我妳對白楊的了解。
生:我知道白楊很直。哪裏需要它,它就在哪裏生根發芽,迅速成長。
老師:爸爸的介紹妳學了嗎?(秀句:白楊樹從來都是這麽直的。哪裏需要它,它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它總是那麽筆直,那麽堅強,不軟弱,從不動搖,無論遇到風沙雨雪,幹旱洪水。)讓我們來讀這些句子。
學生:(免費閱讀)
老師:請默讀1-3的自然段,畫出文字,體驗楊樹的生長環境。
生:(看完)它生長在茫茫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幾乎沒有什麽生命。
生:那裏的天地渾黃,經常飛沙走石,風吹得到處都是。
老師:(演示圖片或課件)這裏常年幹旱,經常出現沙塵暴。壹起沙塵暴遮天蔽日,簡直就是生命禁區。但在這大戈壁上,有壹點綠,就是高大挺拔的白楊。請再讀壹遍爸爸的介紹。
生:(重讀)
老師:(再放壹遍句子:白楊壹直都是這麽直的。哪裏需要它,它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試想,楊樹還能長在哪裏?請盡量填好,讀給大家聽。
生:白楊樹總是那麽直。我們的校園需要它,它在這裏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
生:白楊樹總是那麽直。城市綠化街道需要它,它在這裏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
生:白楊樹總是那麽直。祖國的邊疆需要它,它在那裏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
生:白楊樹總是那麽直。沙漠邊緣需要它,它在那裏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
老師:的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山區還是戈壁,哪裏需要它,它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條。它總是那麽筆直,那麽堅強,不軟弱,從不動搖,無論遇到風沙,雨雪,幹旱,洪水!
關於白楊妳還知道些什麽?
生:很強壯,不怕任何天災。
老師:(給學生讀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遮住太陽的沙塵暴來了,還是那麽直,那麽強,不弱不動搖。
無盡的洪水來了,依然那麽直,那麽強,不軟弱,不動搖。
持續幾個月的幹旱來了,還是那麽直,那麽強,不弱不動搖。
拳頭大小的冰雹來了,還是那麽直,那麽強,不弱,不動搖。
老師:白楊的性格那麽堅強,生命力那麽頑強。我們來讀壹讀,試著背壹背。
健康:(貝奇)
老師:爸爸剛才是在介紹白楊嗎?不,他還在表達他的心聲。請再讀壹遍書,談談妳的理解。
生:爸爸也想在父母膝下盡孝。看到白楊樹堅定了他紮根邊疆的心。
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發達地區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像自己壹樣的邊疆建設者。
生:爸爸還在呼籲更多的人,像白楊壹樣,在需要的地方成為棟梁之才。
老師:確實如此。雖然孩子們還不懂,但我們通過閱讀,體會到了爸爸的心,像白楊壹樣堅強,不軟弱,不可動搖。我們再背壹遍爸爸的話。
健康:(貝奇)
動詞 (verb的縮寫)相關鏈接
袁瑛,1924,江蘇淮安人。當代著名詩人、兒童作家、散文家。原名田福春,參加工作後改名為田。1945年7月加入中國* * *產黨。1947之江大學畢業。歷任《世界晨報》、《聯合晚報》、《新民日報》記者、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解放軍報編輯,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副主任。著有中篇小說《我年輕的時候》、兒童文學作品《丁丁在北京旅行》、《篝火燃燒的時候》、《多彩的幻想》、《捍衛紅領巾》、《五個字母》、《我要戴紅領巾》等。、散文集《紅河南北》、《第壹個火花》、《第十個春天》、《航海》、《非洲的火炬》、詩集。本文選自賽歐,有所改動。
新疆建設兵團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第壹代領導集體,對新疆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和經濟落後狀況有著清醒的認識,著眼於祖國的安全統壹和新疆各民族的團結進步,高瞻遠矚,於1950年命令新疆人民解放軍鑄劍為犁,開展大規模生產運動。17?5萬官兵就地轉業,組建生產建設兵團,擔任中央賦予的屯田戍邊使命。
兵團在轉業官兵的基礎上,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大中專畢業生、城鄉青壯年,按照“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在天山南北的水草邊、與蘇蒙接壤的千裏邊陲,努力把古老的荒地改造成機械化、規模化的農場。新建立了現代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流通業,發展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
近50年的實踐證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存在和發展,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統壹,促進新疆各族人民團結進步,這不僅是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實現祖國繁榮和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