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王洞庭古詩的原文與翻譯

王洞庭古詩的原文與翻譯

王東亭

劉禹錫[唐朝]

湖月相映,池面無風鏡。

遠遠望洞庭,銀盤裏有壹只青螺。

翻譯

洞庭湖的水色和月光相互輝映,湖面平靜,就像壹面未經打磨的銅鏡。

在明月銀輝下,翠綠的君山和清澈的洞庭水融為壹體,看起來像壹個雕刻的銀盤,上面有壹只小巧玲瓏的綠色蝸牛。

給…作註解

洞庭:湖的名字,在今天湖南省的北部。

湖光:湖面上的波光。

二:湖光秋月。

和諧:和諧。水和月光互相反射。

池塘水面:指湖面。

鏡子不是拋光的:古人的鏡子是用銅磨的。這裏,據說湖水平靜如鏡;都說湖中的景物從遠處看是模糊的,就像鏡子沒擦亮就模糊了壹樣。

綠色景觀:又稱“景觀色”。

山:指洞庭湖的君山。

銀盤:形容平靜清澈的洞庭湖。

青螺:這裏用來形容洞庭湖的軍山。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描寫了秋月下洞庭湖的美麗景色。微波安靜,從容,美好,特別愜意。詩人放飛想象,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祥和的朦朧之美,勾畫出壹幅美麗的洞庭湖景觀圖。

詩重點在“望”字,“水月交融”,“湖水平如鏡”,這是妳近距離所見;《洞庭山水》和《像青螺》都是從遠處得來的。雖然都是寫在希望裏,但是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特寫很精彩,很獨特;願景迷人而精彩。池面如鏡,湖面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相映,使景物更加相融,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鏡中洞庭湖上的美玉,美不勝收。它的用詞也非常精確。

“湖月相映,池面無風鏡。”這首小詩的前兩句說的是秋夜明月高照,湖面平靜無風,宛如壹面鐵磨銅鏡。

第壹句描寫的是清澈的湖水和素月的青光,宛如瓊田遇見,是壹種空靈、飄渺、寧靜、和諧的境界。展現了壹幅天水與玉字無塵的和諧畫卷。“和”字經過了提煉,呈現出水天壹色、玉潔無塵的和諧畫面,而且,似乎傳達給讀者的是壹個水鄉之夜的節奏——月光和湖水吞吐的節奏。

接下來描述的是湖面無風,迷人的湖面就像壹面未經打磨的銅鏡。“鏡未擦”壹詞生動貼切地表現了千裏洞天的平靜景象,在月光下有壹種朦朧的美。“池面無風,鏡未擦”用生動的比喻與“湖光月色”的詩句相得益彰。因為只有“池面無風”,水波平靜,湖光秋月才能協調。否則,湖光秋月之間不會有“和諧”,因為呼嘯的風和排空的濁浪。

第三、四句從浩瀚的湖光月色的整體圖景中,把詩人的註意力集中到君山上。明月下的銀輝,洞庭山更綠,洞庭水更清,山水渾然壹體。它看起來像壹只小巧玲瓏的綠蝸牛,裝在雕花銀盤裏,十分誘人。詩人筆下的秋月洞庭,已成為精美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銀盤子裏的綠蝸牛”真是壹句不可思議的妙語。這句話的優勢不僅表現在比喻的精準預警上,還表現在詩人的氣度恢宏,感情的崇高美妙上。在詩人眼裏,千裏洞庭不過是壹面鏡子和案上的壹個杯盤。舉重若輕,泳池自然,不驕不躁,是非常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得如此親切,把湖光山色描寫得如此寬廣明朗,是詩人性格、情操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沒有思想的大膽,充滿了浪漫。

這首詩描寫了秋月下的洞庭湖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風光的熱愛和贊美,表現了詩人瑰麗的氣度和崇高美妙的情懷。

創作背景

《望洞庭湖》是劉禹錫於公元824年秋(唐穆宗長慶四年)去州刺史,途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溧陽七十韻序》中說:“長慶四年八月,於由夔州刺史改溧陽(河州),浮於岷江,觀洞庭,過峽口,往東至潯陽。”20年劉禹錫被貶南方,去了洞庭。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州,這壹次,是在秋天。而這首詩就是這次旅行的生動記錄。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 ~842),河南洛陽人,河南鄭州滎陽人。他自稱是漢中王靜的後代。唐代的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被稱為“詩人”。他家是儒家世代相傳的書香門第。主張政治革新是王派政治革新活動的核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郎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司馬郎州,其間撰寫了著名的《漢壽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