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庭中有奇樹,綠葉絢爛。
攀桿折其榮,必以遺。
香滿袖,路遠兮。
這東西貴,但感覺和當時不壹樣。
院子裏有壹棵美麗的樹
白話翻譯
院子裏有壹棵漂亮的樹,滿是綠葉襯托著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春天。
我爬上枝頭,摘下最美的壹束花,想送給日夜思念我的親人。
花香溢滿了我的衣袖,天卻遠了,沒人能送去給我的親人。
不是說這花珍貴,只是我離開太久了,想通過這花表達我的懷念。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院中奇樹》是古詩十九首之九《常在我心》中的壹首詩。關於《古詩十九首》的背景,眾說紛紜。宇文索安認為中國早期的詩歌是壹種抄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古體詩”早於建安時期。穆宅提出古詩十九首,是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詩大部分是曹植寫的。李善在《趙溫明選雜詩尚》上的註釋曾經解釋得很清楚:“不知道古詩的作者。”也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認為它寫於東漢。
今人全面考察《古詩十九首》所反映的情感傾向、社會生活及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壹般認為,這十九首詩的年代應早於漢末狄鹹建安幾十年。至於“院中有奇樹”的具體創作時間,很難確認。
整體升值
這首詩寫的是壹個女人對異地戀丈夫深深的懷念。從樹和葉,從葉和花,從花和采摘,從采摘和發送,從發送和思考。全詩共八句,分為兩級,每四句為壹級。
前兩首詩,“若攀杠折其榮,則思之。”它描繪了這樣壹幅畫面:春天的庭院裏,有壹棵美麗的樹,長滿了綠葉,開著密密麻麻的花,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這是對環境的描寫,寫的是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第壹句中的“在院子裏”暗示著這裏的風景不是在大自然中,而是在壹間閨房裏,是《永遠在我心中》表達思鄉之情的壹首詩。
於是,四夫出現了:“攀杠折其榮,留君思。”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四福情不自禁地爬上枝頭,折下最美的壹束花,送給日夜思念她的親人。用鮮花送愛,揭示了詩歌的主題——思念遠行的人。
古詩詞中寫女人的相思,往往是從季節的變化開始的。由於古代女性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圈子很窄,不像很多男性,環境的變化和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情感的波瀾;這些女人被關在閨房裏,周圍的壹切總是那麽平淡,缺乏變化,讓人感覺麻木。只有氣候的變化和季節的變化對他們最敏感,因為這預示著他們寶貴的青春在不斷流逝,他們在思念遠方的親人時依然沒有頭。
這首詩的前四句非常簡單,表現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壹個場景。但這壹場景與思考女性、憧憬未來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形成了深刻的意境,引起了讀者的諸多聯想:這個女人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久。
也許,在整個冬天裏,她每天都在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因為那個生機勃勃的春天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也許會回來,春光乍泄。他們會在花樹下重聚,牽手,互相交談。然而目前枝葉稀疏,樹上開滿了花,她依然是孤零零的壹個人站在樹下,不禁讓人感到無限的失望。況且,如果她只是偶爾看到這棵樹,可能會突然引起壹些驚訝和感慨: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壹年!然而,這棵樹卻誕生在她的院子裏。她看著葉兒壹片壹片地長大,從鵝黃色變成綠色,漸漸遮住了皇冠;她看著花開壹朵又壹朵,星星漸漸絢爛。
她心中的煩惱也壹個個堆積起來,這種越來越大的痛苦更加難以承受。這時,她自然會折壹朵花,想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朵花凝聚了她的悲傷和希望,寄托了她深深的愛。也許,她指出這花可以帶走壹些相思之苦,讓思緒起伏的心可以暫時平靜;或許,她希望這故鄉親人手中的花,能打動遠方遊子的心,催他早日歸來。總之,在這四首短詩中,有很多東西是詩人沒有寫出來的。
從第五句翻到第二層。“香滿袖”這壹句,緊扣上面兩句“攀杠折其榮,必思之”,同時描繪了花的珍貴和人物的表情。這種花是“怪樹”花,香味特別濃郁芬芳,與壹般的野花不同。可見,表達純潔的愛情,寄托深沈的思念,是比較合適的。至於人物表情,詩人雖然沒寫清楚,但“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拿花枝站了很久。原來她“攀杠折其榮”是因為思想積累久了,忍不住了;但是當我把花折斷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天很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能送給親人。
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訊非常困難,更何況是壹朵很容易枯萎的花。此時的她,只是緊抓著花,在樹下久久佇立,任憑清香滿袖,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和周圍的壹切,深深地沈浸在對花兒的沈思中。
簡單的兩個字“香滿衣袖,路漫漫其修遠兮”描述了壹幅清晰生動的畫面;並喚起讀者進壹步的想象:這個女人在想什麽?她在回憶過去的幸福嗎?因為這棵奇妙的樹就誕生在他們的院子裏,夫妻二人過去可能在這棵花樹下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當樹葉盛開的時候,她愛的人有沒有把那朵美麗的花放在她的太陽穴之間?現在,她壹直思念的丈夫在哪裏?有沒有遇到過什麽?遠方的人是否也感受到了她所感受到的痛苦?
不管她怎麽想,有壹件事是她無法擺脫的,那就是青春在孤獨中逝去的巨大遺憾。古代女性的生活本來就是那麽狹隘單調,只有真摯的愛情才能給她們帶來壹點生活的樂趣。當這種樂趣都不能保證的時候,人生是多麽的淒涼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經不起幾次風浪。
回顧這首詩對宮廷中奇樹異草的描寫,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詩人壹直用比喻的手法,用花朵來襯托人物,寫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壹方面,花的繁盛表現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壹方面,隱藏著更深層的意義,那就是花雖茂盛,但很快就會因為風吹雨打而雕零,這是主人公人生經歷的象征。在《古詩十九首》的另壹篇冉冉的《孤竹圖》中,有這樣壹段話:“它傷害了春蘭,它包含了少年的光輝;過時不摘,隨秋草雕零。”蘭花秋天枯萎,說明女主角青春不長,美人易老。這是中國古詩中常用的比喻。但在《庭中有奇樹》壹文中,並沒有明確表述這壹含義,而是留給讀者去體會。
詩的最後兩句“這東西怎麽這麽貴,我卻感覺和時代不壹樣”,是主人公無奈說出的自我安慰的話,也點出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如手中花。他們經不起時間的等待,經不起風吹雨打。這種動情的心情,也許就像文在《望江南》裏寫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成千上萬的船只經過,沒有壹個人期望出現。傷心欲絕的白平洲。”壹個希望,壹個失望,到最後,也許是“美人未老先斷後,倚坐明朝”(白居易後宮詩),或者是“無悲歌為我,花落人亡不知何時”(紅樓夢,葬花歌)。
從前六句來看,詩人本來是贊美花的異國之美。但最後我突然說:“這東西有什麽貴的?”,這就讓人有點懷疑了。其實第壹次打壓落花正是為了宣揚“但感覺和以前不壹樣”的主題。不管花是否珍貴,它們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和感情。但這種壓制和提升加強了詩的感情,最後壹句尤為突出。
詩在這裏。但話題之外的含義還是耐人尋味:主角折花是為了擺脫相思之苦,從中得到些許安慰;可是,我想的是在天涯,花送不到,平白多了壹層苦惱;相思鄉愁更是逃不掉。
參考百度百科《庭中有奇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