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讀《黃河頌》有感

讀《黃河頌》有感

感受裏面的東西,自己去看。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精巧,中華民族的象征黃河貫穿意象,鑄造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顯示出巨大的力量。同時,由於詩人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傳統的詩歌表現方法,詩歌節奏明快,語言簡練。在此之前,他於65438年至0940年在重慶從事文學活動,創作了長篇敘事詩《屈原》。在白色恐怖下,他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人民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皖南事變”後,他被迫離開緬甸,聯合海外華人文化界和海外華人青年從事反法西斯文化活動。他於365438年3月至365438年9月返回雲南。

背景資料

1969鋼琴協奏曲《黃河》發表幾年後,解放日報的美術編輯·文光需要借人作畫,宣傳繪畫。1972年,年僅25歲的陳逸飛成為上海油畫雕塑工作室油畫組組長,隨即與夏寶元、、張、秦、顏等壹起參與上海“黃河”油畫組的設計工作。

鋼琴協奏曲分四部,這組畫也分四部。顏畫了第壹樂章《黃河船夫歌》,陳逸飛畫了第二樂章《黃河頌》,夏寶元和畫了第三樂章《黃河怒》;秦和張畫了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其中《保衛黃河》本來是把和林彪壹起畫的,後來林彪叛變,需要重畫。

四部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是外界最為熟悉的。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紅軍,還有壹個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獨自站在山中會讓畫面更簡潔有力,二稿中去掉了農夫這個角色。這種做法在當時藝術界引起了爭議,認為這種做法不能代表群眾,至少應該加壹個民兵。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畫出這幅畫。

為了畫拿著步槍的士兵,陳逸飛還找來了壹張蘇聯油畫的印刷品,上面是列寧視察軍隊和壹排排拿著步槍的士兵。為了研究這個模糊的印刷品,陳逸飛讀了壹上午的作品。

直到五年後,這幅作品才在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展上首次展出。它的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吸引了藝術界的註意,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在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壹天晚上,他突然決定撤下幾幅畫,尤其是《黃河頌》。因為《黃河頌》長297 cm,寬143.5 cm,陳逸飛請了壹幫小兄弟幫他搬運,但是畫太大了,要用兩輛自行車壹前壹後才能運走。沒想到,他正在拐彎。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新民晚報》上寫了壹篇《英雄與浪漫》的文章,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思是畫壹個牧羊人,在壹只羊的肚子上戴著頭巾,背著頭,在天上歌唱。經過反復考慮,他發現這種表達方式幾乎是對《黃河大合唱》歌詞的壹種解讀,於是毅然棄之而改。在紅軍戰士的步槍眼裏,我畫了壹塊小小的紅布,就像盛開的壹朵鮮艷的花,在他的腳下,我畫了壹行斜向南飛的大雁。”

1996年,這幅畫被香港蘇富比拍賣,以1285000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貴的油畫之壹。2007年5月13日,這幅畫將在嘉德的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的估價為2000萬元。

編輯這壹段怎麽寫黃河(冼星海)?

《黃河》雖然創作於物質條件匱乏的延安,但在現階段卻創造了壹種新型的救亡歌曲。

過去的救亡歌曲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了群眾的喜愛,但是很快就被群眾唾棄了。所以“量”和“質”的失衡,使得很多歌曲在短時間內消失或者失敗。

《黃河》的歌詞雖然優雅了壹點,但不會傷害它的風格。它有偉大的氣魄、技巧、熱情和真理,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直接契合了當下的環境,指出了“保衛黃河”的重要性。也充滿了美好、現實、怨恨和悲壯的情感,讓沒渡過黃河的人和去過黃河的人都有同感。

1.黃河船夫歌

如果妳用心聽,可以發現壹幅畫面,像幾十個船夫在劃船,充滿了奮鬥的力量。歌曲中有兩種情緒值得註意:開頭的緊張,是渡河時船夫與海浪搏鬥的情形。他們唱著“劃槳前進”,“烏雲遮住了天空……”和“浪頭打在船上,夥伴!睜開眼睛!舵手!抓住妳的手腕!.....拼命!不要怕!”“航行就像上了火線,壹體向前沖!”最後壹段稍微輕松壹點。在他們渡過黃河之前,他們充滿了歡樂和光明。壹陣笑聲過後,他們的心情已經達到了壹種舒服安心的狀態,可以喘口氣了。

2.《黃河頌》

它以頌歌的形式寫成,大多以奔放的熱情,歌頌黃河的偉大和力量。配上男高音獨唱,歌曲悲壯,在伴奏中能聽到黃河流淌的力量!

3.黃河水是如何流出天堂的

是朗誦歌,我用三弦伴奏。歌詞都是三弦表達的,不是鼓伴奏法,也不是普通的北京伴奏法。在歐洲,有壹首歌有獨立的歌詞和伴奏,是由詞曲作者Wolf首創的。但是中國的歌可以配三弦來表達歌詞,可以獨立做成壹首歌。恐怕是第壹次嘗試。在三弦的音調中,除了《滿江紅》之外,還有另外兩個曲調,壹個是《義勇軍進行曲》。但只有壹點,沒有用到整首歌(這是由於曲調的組織)。

4.《黃河對口歌》

以民歌的形式寫成(山西調),二部合唱的後三部與甲乙主旋律配合,三弦和二胡分別代表甲乙二人轉和合唱,也更容易過門,更有趣。歌手應該用動作來幫助傳達歌曲,這樣更生動。

5.《黃水謠》

這是壹首齊唱的民歌。語氣比較簡單,有痛苦呻吟的表情。但不同於普通人的頹廢,黃水歌謠充滿了希望和奮鬥!

6.黃河投訴

代表女性受壓迫受侮辱的聲音。這是壹首悲傷的歌,充滿了淚水。如果歌手沒有這種感覺,觀眾當然也會有同感,這壹點要註意。

7.保衛黃河

是第壹輪詠嘆調,從兩部分開始到四部分。每壹句開頭都要堅強,健康樂觀地唱。都寫在中國的旋律裏。第三至第四聲部有“長龍歌”,是副歌的伴唱。有風格的唱歌很有意思。整個東西很有力量,很有氣勢,壹起壹伏,變化無窮,註意就好。

8.“吼!黃河

這是壹個四聲部合唱,有兩個、三個和四個不同的聲部。曲調真摯而強烈,卻又充滿了熱血和鼓勵。它是黃河最重要的主旋律之壹。最後兩句:“向中國苦難群眾發出戰鬥的警示信號!向全世界工作的人發出警告信號!”唱三遍,四遍,五遍,直到觀眾也有同樣的感覺。最好是用軍號奏出主旋律,再用鼓點伴奏,這樣才能顯示出“黃河”的偉大。它的吼聲激勵著全世界受苦的群眾和勞動人民。

《黃河》的做法,在國內是第壹次嘗試。希望關註中國新音樂運動的人給我壹個指引,讓我更加努力。

(摘自冼星海全集)

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在光明之前)

壹位朋友從北方打電話來討論《黃河大合唱》的手稿,並請我為《中文快報》寫壹篇文章,以配合美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在香港黃河音樂節上的盛大演出。我已經寫了壹本關於這個話題的回憶錄,我想說的都說了。但是,即使限於題目,我還是應該再試壹次。借此機會,我對黃河音樂節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相遇的時候,他就有壹個很大的誌向,要通過自己的音樂形象,來表達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紮和奮鬥,對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對勝利的信念。他將這種雄心註入到他正在創作的國家交響樂中。抗日戰爭爆發,這是中國人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和藝術家處於熱情的最前沿。他創作了許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他希望通過聲樂藝術的長篇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誌向,這說明《黃河大合唱》的誕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作曲家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誌向,也是中國文藝家的相同心願,我也不例外。1938秋冬,我經常和抗敵劇三隊的同誌在西北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後遊擊根據地工作。中國的壯麗山河,遊擊運動員的英姿,無時無刻不在強烈地打動著我,我在心裏醞釀著。

現在可以補充的是,當時有兩種印象,強烈而直接地激發了胸中的詩意。壹個是船夫們駕著方舟(的確是方舟),在穿越黃河險灘時與驚濤駭浪搏鬥的場景,在《黃河船夫歌》中已經有所展現和播放。當時,同舟共濟的鄔析零同誌錄下了船夫之歌。曾經是星海作曲的重要參考。還有壹個是經過山西省薊縣北部的壺口(壺口),看黃河激流墜入懸崖深淵,形成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壯麗畫卷。這就是著名的黃河冒煙,舟行陸路的地方。我被這大自然的奇跡震驚了。我把當時的印象如實地寫進了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如何移天外》(第三合唱)這裏所描述的歷史上西北人民的無盡苦難,“黃河兩岸遊擊隊、野戰軍點綴敵後”的奇特場景也是真實的。《黃河大合唱》八首歌中的第三首被寫成了朗誦歌,這是詞曲作者的刻意嘗試。星海寫道:“中國歌曲可以用三根弦來表達歌詞的內容,但能獨立自足,恐怕也就罷了。

中國解放後,黃河大合唱在首都進行了多次正式演出,卻疏於朗誦《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界》這首歌,對此我深感遺憾。這首歌很難背誦。他們怕處理不好,影響整個演出的效果。1938年4月+0939年在延安的前兩場演出我都背過,當時伴奏條件比較簡單。後來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業余演出。都是壹口氣唱了八首,沒有因為第三首難處理而把鍋給毀了。現在專業團體的高水平唱功比過去強多了。希望藝術家們能夠克服困難,聽到副歌完整的表演。

還記得1939年2月的壹個晚上,在延安通訊處壹個寬敞的窯洞裏,抗戰大戲第三隊的30位同誌過了壹個愉快的除夕。十裏鋪的醫院邀請我參加這個聚會。星海同誌也應邀出席。在明亮的煤油燈下,我站起來做了幾個解釋,然後動情地把400多行全部讀完。緊接著是更熱烈的掌聲,夾雜著歡呼,祝賀這首詩與音樂靈魂的和諧。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音樂藝術的成就,歌詞為實現作曲家的抱負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對天才作曲家的過早離去感到惋惜!如果他活到今天——當然是80歲了,聽說他的歌還在大江南北,激勵著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揭竿而起振興中華,那該有多好啊!如果他還活著,在他正常延續的最後40年裏,他會寫出多少不朽的時代樂章!想到這裏,越來越感到我們的失落!鼓勵年輕壹代的有誌之士奮起直追,彌補我們的慘重損失,通過超越前人的創造,為新中國增添新的輝煌!

(原載於《紐約中文快報》8月28日1985)

第四,“黃河”技能(在它發生之前)

黃河,以它的英雄氣概出現在亞洲平原上,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壹幅奇幻與現實的有力畫卷。

烏雲滿天,黃河的船夫們在風雨中搏殺,歷經艱辛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國家和人民,在沖破狂風暴雨的重重困難後,終於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山頂出現了壹位時代的歌者,他代表著祖國的英雄兒女,歌頌黃河,應該以他為榜樣,像他壹樣偉大和堅強。

在亞洲巨人面前,這位民族詩人感到懷舊。他轉向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當他看到巨人醒來的時候,他掀起了洶湧的波濤,發出了瘋狂的吶喊,回應著全國各地的戰鬥之歌。

黃河東岸,良田千裏,男女老少其樂融融。壹旦暴敵入侵,帶來的是瘋狂的殺戮和分離,壹片荒涼。

兩個被流放的村民在黃河邊偶然相遇。他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命運,最終走上了共同奮鬥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壹個農村婦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被野獸蹂躪。在壹個淒淒慘慘的夜晚,她偷偷跑到黃河邊上,壹聲慘嚎後,撲進了黃河滾滾的波濤中。

此時的河北河東,群山之中,綠色的帳篷裏,復仇的巨浪向四面八方卷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和祖國而戰。

咆哮吧,黃河!向全中國被壓迫人民,向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發出戰鬥的警告信號!我們代表五萬人,為祖國的最後勝利吶喊。

原文

黃河頌(光明到來之前)

(背單詞)

啊,朋友!

憑借其英雄氣概,

亞洲的袁野;

它顯示了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強大!

這裏,

我們正駛向黃河,

唱我們的贊美詩。

(歌詞)

我站在山頂,

望著滾滾黃河,

向東南跑。

波濤洶湧,

掀起洶湧的浪潮;

濁流掉頭,

形成九歌鏈;

從昆侖山腳下

跑到黃海邊上;

把中原大地

分成南北兩部分..

啊!黃河!

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源於妳;

多少英雄故事,

在妳身邊玩!

啊!黃河!

妳偉大又強壯,

像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的平原上,

用妳英雄般的身體

為我們的國家築起壹道屏障。

啊!黃河!

妳情緒低落,

巨大的,

到南北兩岸

伸出千條鐵臂。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會被妳培養

發揚光大,成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們,

會向妳學習,

像妳壹樣偉大和強壯!

像妳壹樣偉大和強壯!

編輯此段,學習探索。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磅礴的氣勢,奔流過中華大地,哺育了壹代又壹代的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創作的壹組詩歌。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侵華日軍踐踏華北大地,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高潮。他們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了真實的鬥爭,激發了人民的抗日熱情。這是許多進步作家和藝術家的願望。詩人光偉然在1935年8月寫下了歌詞《五月的花》,他在歌詞中唱道:“五月的花開遍了原野,/花掩蓋了有誌之士的鮮血。/為了拯救這個垂死的民族,/他們頑強地與日本人作戰……”歌詞創作後廣為傳唱。他還創作了壹組較大的詩歌,即《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 * *》,有八個樂章,即:《黃河船夫歌》、《黃河頌》、《黃河水怎麽上天》、《黃河對唱歌》、《黃河歌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瑰麗的想象和現實的畫面交織在壹起,構成了壹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冼星海稱贊它“充滿了美感、現實主義、怨恨和悲壯的情感,讓沒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同感。歌詞本身已經試圖描述幾千年來黃河的歷史”。

《黃河賦》在體裁上是壹部賦,以《黃河賦》為中心,在結構上與《黃河船夫歌》詩的第壹章關系密切。黃河船夫宋描寫:“烏雲滿天,黃河船夫在狂風暴雨中奮力拼搏,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沖破了驚濤駭浪。”這位詩人以時代歌手的身份出現。他站在山頂,代表祖國的英雄兒女唱起了黃河頌歌。他稱贊黃河氣勢磅礴,歷史悠久,要向黃河學習,要像黃河壹樣偉大、壹樣堅強。

《黃河頌》開篇就有壹個明確的主題“贊美黃河”,表現了黃河的偉大和強大。贊美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捍衛了中華民族,也將激勵中華民族。最後壹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在《黃河頌》中,詩人用象征的手法歌頌了黃河。事實上,她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壹樣“偉大而堅強”,以英雄氣概和堅強決心捍衛黃河和中國。她的旋律激昂,音樂雄渾,氣勢磅礴,熱情深沈,充滿強烈的沖擊和震撼,表現了黃河的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的磅礴氣勢。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頌歌。

第壹節是背單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首先以呼救的方式稱呼讀者為“朋友”,並在開篇明確陳述了“贊美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達頌歌的氣勢,“男高音獨唱,歌聲悲壯,在伴奏中能聽到黃河流淌的力量”(冼星海《黃河怎麽寫》)。第二段歌詞內容比較清晰,有明顯的關鍵詞可以作為梳理思路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既有現實的元素,又有恢弘的想象,組織清晰,規則嚴謹:壹、特寫特寫特寫——“波濤洶湧,/掀起潮頭”;再就是俯視全景的壹般寫法——“濁流轉身,/形成九曲鏈”;然後縱向描述了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腳下/到黃海邊”;最後橫向蔓延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壹分為二”。然後開始歌頌黃河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反復復,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由妳哺育/發展”分三個層次,贊美黃河哺育中華民族,指出其歷史貢獻;像天然屏障壹樣捍衛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緣優勢;最後從現實到虛無,他贊美黃河流域的遼闊,並代表中國人民向它學習。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黃河第二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神州,詩人隨軍隊沿黃河岸邊前進。面對壯麗的山河,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鬥誌和不屈的意誌。於是詩人在1939年到達延安後,創作了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

問題研究

1.“啊!黃河!”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歌詞主體部分由“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由妳哺育/發展”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也將激勵中華民族。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很容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誕生、發展、壯大,哺育和滋養了壹代又壹代華夏子孫。把黃河比作“國家屏障”,我們重點關註黃河對中華民族的防禦作用。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以作為軍事屏障,其偉大強大的精神,足以成為國防,是中華民族的抵抗。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條鐵臂”?

對於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臂”這句話,首先要搞清楚句子中的“臂”是什麽意思。從整句來看,這是壹個比喻句,把黃河比作壹個巨人,黃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的無數支流是巨人身上千萬個“鐵胳膊”。其次,要結合上面來理解,這樣的巨人。

4.如何把握《黃河頌》的語言特色?

這首歌詞活潑渾厚,節奏鮮明,音節響亮。主要由短句和長句組成。長短結合,自由奔放,錯落有致。用韻上,每兩三句押韻壹次,形成自然和諧的節奏。同時,十分註重刻畫黃河形象,創造歌詞之美:“黃河滾滾”、“波濤洶湧,/掀起滔天巨浪;/濁流轉身,/形成九歌鏈”等句子,在讀者面前展開了壹幅宏大壯闊的畫卷!

實踐說明

帶著感情背誦這首歌詞。

這句歌詞以氣勢取勝。讀的時候壹定要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如果能激起學生悲壯的情懷,中華民族危難之際,能有激昂的情懷,能帶著感情讀下去。不宜過早給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和指導。

詩人從哪些方面歌頌了黃河的英雄氣概?他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本課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歌詞。教師應註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不同層次。第壹個問題來自表面。壹是抓住“黃河之膽”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文本,感受黃河不屈不撓的膽魄。其次,要註意“從哪些方面”這個關鍵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黃河的自然特征。

第二個問題其實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通過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喚起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他們像黃河壹樣“偉大而堅強”,以英雄氣概和堅強決心保衛黃河和中國。

在我們所研究的詩歌中,有些詩歌直白抒情,具有英雄主義風格,有些則委婉含蓄。妳認為這首詩屬於哪壹類?為什麽?能不能從學過的詩詞裏多舉壹兩個例子?

本課題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詩歌的兩種審美風格——崇高和優美。但在教學實踐中,不必在術語上過多糾纏,而是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悟來把握這兩種詩歌的特點。

這首詩屬於抒情直白、風格豪邁的範疇,因為它用清晰的語言塑造了黃河洶湧澎湃、波瀾壯闊的形象,“啊,黃河……”的句式直接表達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了豪邁之美。王之渙的《在鷺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都屬於這壹類。上學期學的何其芳的《秋》和郭沫若的《靜夜思》,都是委婉含蓄的詩。

編輯這個教學建議。

壹、激起學生的情緒是上好壹節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歌詞的主要部分是更深層次理解課文的關鍵。

大部分同學對這首歌詞的背景有壹定的了解,也有樸素的愛國情懷。老師應該盡力激發和加強這種感覺。他們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在音樂背景下,通過閱讀樂譜反復體會歌詞中湧動的民族感情,進而對第二段詩句進行思路分析。

這門課的教學應該以閱讀為主,而不是過多的講解。

二、教學設計

1.演奏黃河大合唱的第壹和第二部分。用強大的氣勢感染學生,喚起他們的內心。

2.大聲朗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示範閱讀。

②學生可以自由練習朗讀。

③所有學生壹起閱讀。

3.內容討論

①解決問題。這節課的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壹段或三段明顯是自始至終的呼應,但這兩段的側重點是否完全壹致?第壹節聚焦“黃河”,第三節聚焦“中華兒女”。

(3)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黃河頌》,但並不馬上開始贊美。《頌》之前有壹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壹個詞來引,應該是哪個詞?(即“王”字。)

④《黃河頌》的鏈接也有明顯的外在標誌,就是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分成幾個層次。每壹級的主要內容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