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月華(整理總結)
2021年9月2日星期四晚,由顧月華策劃,北美華人作家協會、紐約華人女作家協會、皇後圖書館新移民服務部聯合舉辦,以陳、紐約桃花、南希、、顧月華為主要成員的工作團隊在雲會隆重呈現第二十四屆極光。周主講《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與小說》,李大興為嘉賓。由王婷婷主辦。
王婷婷,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修明清小說研究。他曾是機關報的記者和出版社的編輯。移民加拿大十年。我五年前開始寫作。她介紹了演講者,並贊賞他。
周,著名作家的孫女,出生於中國湖南。理工科出身,移居美國三十年,在上海生活三年,現居美國加州聖何塞。在日本和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工作過,寫中文十幾年。著有《世間萬物都付之於風》《夢見故鄉聽笛聲》《我在遠方》等三本書,壹部電影劇本,以及《東方日出西方雨》《遙望高城》《傑克的幸福生活》《四月》等多篇小說和散文。其中《風中之風》獲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獎,《夢想》入選2016中國讀書報傳記紀實類十大佳作。
周揚為什麽要講歷史和小說《戰爭與和平》?她是這樣說的:壹個偉大的作家必須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他壹定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寫作的時間更有限,寫作需要那麽多條件。要麽現在,要麽永遠不再來。雖然壹個好的作家什麽都可以寫,但是最好的作家會精心選擇他的寫作對象,他所描述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他想通過這本書來說明什麽問題,或者說他希望通過寫這本書來理清什麽思路。為什麽要讀《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的歷史和寫作背景是什麽?托爾斯泰為什麽要寫《戰爭與和平》?
她先講歷史,再回到小說講人物塑造,最後講結論。
壹、為什麽要讀或重讀《戰爭與和平》?
她首先指出,《戰爭與和平》這本書幾乎是公認的世界排名第壹的文學作品。比如2000年《紐約時報》和《讀者文摘》的排名如下:1,《戰爭與和平》,2,《巴黎聖母院》,3,《童年》,4,《呼嘯山莊》,5,《大衛·科波菲爾》,6,《紅與黑》,7。
《戰爭與和平》是壹本偉大的書,但它的時代是真實的,它的壹些人物是虛構的,它的壹些故事是虛構的,但所有重大事件的日期和時間都是真實的。這本書描述了從1805到1820這十五年間發生的故事,書中有500多個人物。作者從1863到1869,花了六年時間寫了這部巨著。也就是說,托爾斯泰描寫這個故事的時間比他寫作的時間早了40到60年。
托爾斯泰在他最成熟最健康的時候寫了這部小說。按照托爾斯泰的說法,“這本書既不像長篇小說,也不像中篇小說,更不像史詩,更不像歷史”。周把它定位為小說,也是那個時代的史詩。
周揚為什麽會想到談戰爭與和平這個主題?原因是她正在為壹本書寫後記。當時是2015,她正好在歐洲旅遊,就借寫後記的機會寫了這些感想。包括《戰爭與和平》與俄羅斯歷史的關系、托爾斯泰的思考與困惑、俄羅斯歷史與瑞典歷史的比較等。,我寫了壹篇長長的後記,交給出版社。後來他做了壹個演講,最後被奧羅拉策劃進了演講。於是我把這篇文章充實成了壹篇演講稿。
二、俄羅斯歷史上的羅馬諾夫王朝(1613-1917,約230年)。
俄羅斯歷史悠久。《周揚》主要講述羅馬諾夫王朝,重點講述與戰爭與和平相關的三位沙皇。羅馬諾夫王朝是壹個獨立的王朝,持續了230年。在此之前,它是金帳汗國的附屬國。這個諸侯國的由來是因為他們跟蒙古人打了壹仗,他們戰敗了,所以就成了諸侯國。
當戰爭與和平的故事發生時,沙皇亞歷山大壹世有做壹個偉大皇帝的覺悟和努力,但歷史是無情的,也是公平的。他終於不被後人稱為大帝了。原因是什麽?
彼得大帝毅然將俄羅斯從壹個邊緣小國帶入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歐洲文明,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的俄羅斯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到了歐洲文明的前沿。她也比法國王室更重視發源於法國的啟蒙思想。在政改不盡如人意,但軍事擴張非常順利的時候,她更加理智,把重點放在了帝國版圖的擴張上。她執政最後幾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也部分改變了她的想法。
凱瑟琳大帝的宮廷因為喜好,深受法國文化的影響。她承認開明專制下的自由,但俄羅斯貴族已經變成了法國人,至少在精神上是這樣。最後她殺了皇帝的頭,進入無政府狀態。她不想看,也有戒心,但已經來不及了。
女帝死後,她的兒子保羅壹世繼承了王位。保羅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底蘊與他母親完全相反。他強力推行復古,年輕貴族的思想自由甚至人格尊嚴被掃地出門,恢復了對軍官的鞭笞。保羅壹世甚至喜歡別人在他面前爬行。所以保羅壹世在掌權四年後被貴族殺死了。在他們殺死保羅後,他們找到了在自己家裏瑟瑟發抖的王子,並使他成功了。這是亞歷山大壹世,今天要討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的王朝。
亞歷山大壹世24歲繼位,早年深受貴族和民眾愛戴。亞歷山大壹世在祖母的宮廷中長大,祖母非常疼愛他。同時,他和父親的關系相當好,能夠在父親面前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和忠誠。所以,他父親的被害,在道德層面上與他無關。亞歷山大壹世繼承王位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負資產,所以各方接受他是很自然的,大家都愛他,壹個擁有天使般外表和人格的少年,在他剛登基的時候也是被愛的。他的統治從1801持續到1825,歷時24年。1825年,他去度假,在度假村突然猝死,毫無征兆。亞歷山大壹世沒有兒子,於是他的弟弟尼古拉壹世繼承了王位。三十年後,他將其傳給了兒子亞歷山大二世。《戰爭與和平》寫於他那個時代。他在位26年,遇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於13年繼承王位。
所以最後壹個沙皇是尼古拉二世。沙皇不是壹個聰明人。他讓俄羅斯卷入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果全家被屠殺。我想說的是,像這樣被血腥斬斷的其實是少數人,比較有名的是法國和俄羅斯。如此悲慘的結局是結果,因果關系的起因是今天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第三,三個自覺冤枉的沙皇。
1.亞歷山大壹世
亞歷山大壹世接受了最好的帝國教育,法語流利,穿著華麗,舉止優雅,是壹個龐大而強大帝國的君主。當壹個拿破侖出現在歐洲的土地上,把所有的歐洲王室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人們記住了他,請求他幫助拯救歐洲。他在《戰爭與和平》第壹部當救星的時候,雄壯亮相,然後在奧爾蒂斯大敗。因為法、俄、奧三國皇帝親臨前線,所以也被稱為黃三戰役。僅僅過了幾個小時,俄奧聯軍就被擊潰,拿破侖在這場戰役中的輝煌勝利使他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整齊。他的第壹和第三本書講述了兩次大戰,而第二和第四本書講述了和平時期的故事。奧爾蒂斯戰敗後,亞歷山大壹世在第二部電影中與拿破侖交了朋友。
第三部小說,拿破侖帶著六十七萬軍隊,號稱百萬雄獅,直接在莫斯科殺了。拿破侖進軍俄國是他從巔峰跌落的開始,六十七萬軍隊打到八萬只剩壹萬,連滾帶爬逃出俄國。
1825年夏天,47歲的亞歷山大壹世離開首都度假,並於當年6月165438+10月17日毫無征兆地死於度假村。他的遺言是:不管歷史怎麽說,我想我永遠是壹個和平主義者。
2、尼古拉壹世
當年葉卡捷琳娜的皇後把她抱到宮裏當未來的皇帝,而且不是壹個,而是兩個孫子,後來的亞歷山大壹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這也很合理。在那個年代,孩子英年早逝的可能性非常大。壹次訓練兩個孩子比較安全。他們的弟弟尼古拉斯沒有受過皇家訓練,打算壹輩子做壹個富有的地主。
由於亞歷山大壹世沒有兒子,在1825 12 14這壹天,三弟忍痛繼位,成為尼古拉壹世,被年輕的貴族軍官倉促勸諫,並被宮中包圍。壹天之內,年輕的貴族軍官在強攻和等待新皇帝主動讓步之間搖擺了幾次。新皇帝也在退位、綏靖或鎮壓等幾個方案上猶豫不決。最後他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調來騎兵和炮兵鎮壓,當天就殺了1000多人。後來,他將參與這壹事件的年輕貴族判流放。歷史上說,十二月黨的這些年輕貴族以及跟隨他們流亡服刑的許多貴族妻子和女友遭受了壹生中最沈重的打擊,但他們卻被後人視為俄羅斯的良心,被永遠銘記。
所以尼古拉斯壹世壹心想向外部世界擴張。他是壹個特別軍人的皇帝,幾乎每壹張畫像都穿著軍裝。他打仗的能力和運氣都不錯,外交手腕也相當不錯。在他的時代,俄羅斯變得更加強大。從勝利到勝利的28年擴張,終於引起了歐洲的焦慮,也吸引了英法聯軍。他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敗,打破了他戰無不勝的神話。無法承受這壹打擊,他以疑似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並傳給了兒子亞歷山大二世。
3.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是除了兩位皇帝之外,上天送給俄羅斯的又壹份禮物。與他的叔叔亞歷山大壹世相比,他相當果斷,毫不猶豫。與他的父親尼古拉壹世相比,他更有政治手腕。上臺之初好好表揚了父親之後,高高掛起,迅速展開了相反的改革。
改革內容包括結束戰爭,簽訂和平條約,放棄部分前朝擴張的土地。召回十二月黨流亡成員,解放農奴,改革司法,開放言論禁令,新建鐵路電報和郵政工廠。物質空前,商業、文化、藝術空前繁榮。人們欣喜若狂,認為俄羅斯即將起航。就在這個時候,年輕作家托爾斯泰開始寫《戰爭與和平》。
如此良好的改革形勢讓亞歷山大二世如神壹般受人愛戴,但被解放的農奴開始有了流亡的煩惱,甚至有自由民要求貴族把自己買回來,重新成為農奴。上壹本《戰爭與和平》提到了這個現象。
新政出了問題後,亞歷山大二世反應沖動,直接取消了重走老路。反復折騰也引起了更大的不滿。有些人把所有這些混亂歸咎於沙皇。當時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盛行,他們威脅要從1870暗殺沙皇。從1870到1881的十壹年間,亞歷山大二世壹直生活在被暗殺的陰影中。1881三月1他終於被刺死了。這個王朝也在38年後悲慘地結束了。
第四,讀《戰爭與和平》,妳看到了什麽?
周揚第壹次讀《戰爭與和平》的時候,大概十二歲。他看到娜塔莎和她對安德烈公爵的愛。第二次讀的時候,我看到了托爾斯泰的二重身,看到了他的思考和猶豫。寫了十幾年,她看了拿破侖,看了俄國史,看了法國史,看了歐洲史,也隱約看到了托爾斯泰為什麽要寫這部小說,以及他接下來要寫或者應該寫的小說。
周認為《戰爭與和平》是壹部小說,不是壹部歷史,他寫得最好的部分是人物。
1,皮埃爾
托爾斯泰的作品裏從來沒有完美的人物。妳越愛他們,他們就越不友善。雖然是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但繼承家業、成為俄國首富的皮埃爾卻被他搞得元氣大傷。皮埃爾的身體很棒但很笨拙,大腦很活躍但不聰明。他最大的特點是善良、敏感。托爾斯泰對他又愛又同情,這讓他的命運充滿了幸運和驚喜。他繼承了家族企業的頭銜,在上帝的幫助下成為俄羅斯首富。他能夠在與多洛霍夫的決鬥中逃脫,並且能夠傷害對方。他想和壹個蛇蠍美人離婚,但是看不清楚。大美人突然去世,最後他娶了娜塔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家托爾斯泰偏愛他,俄羅斯人中大多數人喜歡的品質都閃耀在他身上。
2.安德烈公爵
安德烈公爵是老公爵保羅·坎斯基的兒子。《戰爭與和平》描述了四個貴族家庭的故事。除了別祖霍夫是首富之外,保羅·坎斯基的公爵家族也是財富驚人,頗有社會地位。當然,老公爵在皇後時代是元帥,現在也是上氣不接下氣了。老公爵的原型被認為是戰無不勝的俄羅斯名將蘇沃諾夫。
盡管安德烈公爵是皮埃爾最好的朋友,但他和他的父親壹樣理智。他冷靜而有條不紊地思考,信守諾言,實行行動。雖然他總是對皮埃爾改善農民生活的宏偉理想嗤之以鼻,但他做得更多,也取得了更好的成果。他甚至深度參與了斯佩蘭斯基的改革和設計工作。但那個時代提倡理性的俄羅斯貴族應該不少,安德烈父子很有代表性。皮埃爾有多幸運,安德烈公爵就有多不幸。他提倡理性,對宗教嗤之以鼻。結果,命運對他很殘酷。
3.娜塔莎
在書中,娜塔莎從13成長到28歲,從壹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成長為壹個幸福的妻子和幾個孩子的母親。娜塔莎的移情別戀,背叛和安德烈公爵的愛情,和美男子阿納托利差點成功私奔。用道德有缺陷的女性作為書中的女主角,在150年前的俄羅斯是相當震撼的。
4、尼古拉斯。羅斯托夫
尼古拉是娜塔莎的哥哥。他參加了奧斯特裏茨戰役和衛國戰爭,愛上了養女索尼婭,最後娶了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瑪麗亞公爵小姐。
尼古拉從壹個壹無所知的新兵成長為壹個成熟的軍官,從壹個沖動、無知、心地善良、會做壞事的家夥成長為壹家之主,有壹大家人要養活。這個過程充滿了情境和邏輯,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非常奇妙。當時俄國農奴制財富的極大集中,確實使貴族比歐洲其他地方的貴族更富有。羅斯托夫壹家心地善良,完全不會理財,最後走到了破產的邊緣。但編劇作為書中人物的上帝,同情愛護這個家庭,好人有好報,才讓他們有了壹個完美的結局。
5.瑪麗亞公主
瑪麗亞公爵小姐是老公爵保羅·坎斯基的女兒,安德烈公爵的妹妹。她不漂亮也不聰明,再努力也學不好數學。雖然她在每天練琴方面似乎沒有太多天賦,但是她善良感性,充滿了宗教情懷。她是理性家庭中的異類,卻深受父親和哥哥的喜愛。雖然她也被英俊的男子阿納托利所誘惑,但她拒絕了他的求婚。嫁給原本有情人的尼古拉斯,可以得到丈夫的愛和尊重。她是壹個有著強烈的宗教追求和令人滿意的世俗生活的人。
6。美麗的海倫
在《戰爭與和平》的四個貴族家庭中,托爾斯泰最不喜歡瓦西裏公爵壹家。公爵本人是個唯利是圖、精於算計的人,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是傻子。托爾斯泰用了大量的筆墨描繪海倫的美麗,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7、美男子阿納托利
長得不好看的瓦西裏公爵是個美女,就連海倫的哥哥阿納托利也是書中最帥的小夥子。他的腿又長又高,肩寬腰細,唇紅臉白,隨時準備勾引女人或被女人勾引。阿納托利揮金如土,他的父親瓦西裏公爵再怎麽長袖善舞也舍不得,只好打算讓兒子娶個富家小姐。當他隨軍隊去波蘭時,他因玩弄當地女人而惹上麻煩,最後被迫結婚。他回到俄國去勾引與安德烈公爵訂婚的娜塔莎,最後在壹家野戰醫院被鋸掉了壹條腿。
5.《戰爭與和平》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是誰?托爾斯泰是誰?
《戰爭與和平》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是誰?公認的娜塔莎,書中的托爾斯泰是誰?每個人都認為是皮埃爾,這是毫無疑問的。
書中的瑪麗亞公爵小姐也是作者的分身。她準備和她的親戚壹起環遊世界,並獻身於宗教。後來,壹個偶然的機會,她結婚生子,進入了幸福的世俗生活。作家的生活是反過來的。他在快樂的世俗生活中寫作,逐漸進入宗教,最後在生命的最後壹刻決定放棄世俗生活,浪跡天涯。
6.托爾斯泰為什麽要寫《戰爭與和平》?
周的觀點是:“壹個偉大的作家必須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他壹定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寫作的時間更有限,寫作需要那麽多條件。簡單來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雖然壹個好的作家什麽都可以寫,但最好的作家會仔細選擇他的寫作對象和他所描述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他想通過這本書說明什麽問題,或者他希望通過寫這本書闡明什麽思想。”
她總結道,《戰爭與和平》的故事發生在尼古拉壹世時代,當時俄羅斯正處於歷史有可能轉折的關鍵時刻。在尼古拉二世時代,歷史又給了俄羅斯壹次機會,作家托爾斯泰正是在這個思想活躍的時代寫下了這本書。
托爾斯泰接下來要寫什麽?
關於這個問題,周猜測認為托爾斯泰本來是要寫壹個關於十二月黨人的故事的,他為此做了大量的采訪準備,而《戰爭與和平》應該是《十二月黨人的故事》的前奏。皮埃爾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傾向和犧牲精神,幾年後很可能成為12月黨黨員。壹旦被流放,娜塔莎的性格與他後來的妻子們堅持與受害者同甘共苦的性格非常相似。誰來撫養他們的孩子?壹定是瑪麗亞公爵小姐。
結論:托爾斯泰的困惑vs俄羅斯的困惑
周在《夢幻》的後記中寫道:“托爾斯泰不是壹個想教育讀者的作家。他是壹個帶著讀者壹起思考,迷茫的作家。有結論嗎?歷史沒有結論,他也就沒有結論。”繼托爾斯泰的《JIU·葛》之後,俄國在嘗試了這壹切之後仍然感到困惑。當然,我還沒試過最多。俄羅斯的精神家園法國,在幾乎全部嘗試了兩次之後,終於安定下來。所以《戰爭與和平》這本書依然是周揚心中最好的小說,讓人回味無窮。
本次講座嘉賓邀請李大興帶頭。李大興初中輟學,1980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第二年他在日本學習,然後在美國定居。曾參與《今日》,由北島編輯,管理網絡版和《今日詩歌論壇》。2015至今,發表了數百篇關於歷史、文化、個人記憶的散文。作品見於《讀書》、《財新周刊》、《經濟觀察報》等。,並出版了《生命的旗袍背後》、《遠方的詩和今夜的往事》等書籍。
李大興才華橫溢,詩意盎然。他說,去年爆發後突然興起的極光文學系列講座,是由著名作家的外孫女、北美華裔女作家周主講的。我和楊誌素未謀面,但最近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杜十娘》作者間偶爾有交流,流傳甚廣。可能我看到的並不是沒有約定。我被妳招去做她的講座嘉賓,只好不卑不亢地把《戰爭與和平》和《托翁》記在心裏。
他說:就像壹千個人心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壹樣,《戰爭與和平》也是壹部“看起來像壹座山脊上的山峰”的經典。他和楊誌同年出生,兩人都是十二歲第壹次讀《戰爭與和平》。那是文革中期的1973,西方文學名著依然被禁,但李大興很幸運,十幾歲就有機會沈浸其中。從1968到1977,他沒有上過小學,也沒有上初中,但他在著名歷史學家李殊先生的家裏讀過書,他是他父母的好朋友,也是鄰居。
“1977之後,西方文學重新進入中國。與19世紀的經典相比,首先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然後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比19世紀的經典更大。就俄羅斯文學而言,取代消失的前蘇聯文學的不是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被刻意抹去的《白銀時代》和更現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獲得了更多的關註。”《戰爭與和平》壹直都在,現在還是標桿,但更像是巷子深處的老酒。經典不需要擱置,但品味的人不多。”
李大興和周對《戰爭與和平》的重讀是不同的體驗。周揚第壹次想起了娜塔莎和安德烈的愛情,第二次看到了文字背後的托爾斯泰,第三次讀到了歷史。李大興和楊誌正好相反。他先是看到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然後才體會到托翁的心思,迷茫和悲傷。最後,留在他記憶中的是愛情和死亡。
《戰爭與和平》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結構復雜,但鮮有小說被人們銘記和認可為史詩。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後來的蘇聯,還是中國,創作史詩的沖動壹直存在。但是,壹部卷帙浩繁、氣勢磅礴的作品,未必稱得上史詩。要無愧於“史詩”的稱號,李大興指出,要有悲憫情懷和精神力量。《悲慘世界》如此,《戰爭與和平》也是如此。寫戰爭場面,描寫政治博弈,寫人間愛恨情仇都不錯。第壹遍讀故事,第二遍會尋找托爾斯泰的內心世界。
重新探討托翁的博愛思想、宗教信仰和懺悔精神,李大興認為他的出發點在於對人性和命運的悲憫,因而有著深刻的“同情理解”。在遵循前蘇聯思想的文學史上,他的作品常常被描述為“現實主義”甚至“批判現實主義”。其實要有高度的同情心才算現實。
李大興認為托爾斯泰的同情給《戰爭與和平》帶來了壹種敘事溫暖。雖然陀翁很有道德感,書中也不乏論述,但由此進入了人物的多面性和不完美性。無論是多少理想中的安德烈和娜塔莎,還是被認為是自己壹意孤行的皮埃爾,總是表現出人性的弱點。另壹方面,即使是反面象征海倫,她的生與死也讓人感到悲傷。所以,在托隆的作品中,雖然歷史是非理性的,戰爭是殘酷的,個人故事多是悲劇性的,但人性的光輝和希望壹直存在。
對壹部偉大小說的評論,說到底都是關於愛情和死亡的,《戰爭與和平》也不例外。然後李大興開始發出更深的嘆息。
當硝煙散盡,歷史成為塵埃,他最後壹次讀《戰爭與和平》是在30多年前。難忘的是安德烈和娜塔莎生前的愛情和告別:“難道命運這麽奇怪地把我帶到她身邊,就是為了讓我死嗎?.....難道人生的道理呈現在我面前,只是因為我虛度了壹生?”
然後李大興指出托爾斯泰關心的不僅僅是愛和死亡。他的目光聚焦於歷史、命運和人民的困境,這是壹個更廣泛的關註。《戰爭與和平》不僅僅是壹部小說,甚至是壹部史詩,更是壹本充滿情感思想的書。他認為:“壹個偉大的作家不可能同時是壹個偉大的思想家,因為只有他的非理性、感性、多元性和自我矛盾性才能造就壹個作家,而19世紀的思想恰恰是理性主義和制度建設的時代。思考是德國哲學的專利。啟蒙運動背後有法國人的激情,英國人的思維總是內斂嚴謹。俄羅斯在歐洲還是壹個蠻荒之地。理性與宗教角力,沈重與狂熱,左奔右突,反反復復,終於是沙皇被殲滅的革命。”
“19世紀的俄羅斯缺乏西歐意義上的思想家,所以托爾斯泰畢竟是個作家,在思想史和所謂俄羅斯精神的建構中占有重要地位。”《戰爭與和平》可以說是托爾斯泰最早的壹部完整的思想著作,“托爾斯泰的田園生活”,這樣的夢想在戰爭與革命交織的時代難免幻滅。
李大興對托爾斯泰思想的歸納不是很清楚,後世大多也說不清,但由此而生的批判精神多懷疑少直言,同情往往先於判斷。批判與同情並存,才是所謂人文關懷的本質。在壹部偉大的作品中,兩者缺壹不可。
四
李大興認為,《戰爭與和平》並不是壹部完美的作品。但這部小說確實開創了俄羅斯文學的重要傳統,對偉大歷史和個人命運的沈重關懷,其高度和厚度,以及壓抑感,在其他國家的文學中並不常見。
陀翁是19世紀的中年人,我們需要壹種歷史感去理解他。陀翁壹生從未沈淪,但仍缺乏極端的親身體驗。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李大興稱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壹個達到痛苦的瘋狂高度的人。
中國現代文學史有很深的俄蘇文學痕跡,影響了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所以他建議大家回歸托爾斯泰。重讀《戰爭與和平》。
在暢所欲言時,北美著名評論家陳對講座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贊同李大興的觀點:好的文學作品要刻畫人性的弱點和個人的困境,文學作品要表現愛與死的主題。海外華人女作家協會會長姚佳薇也表示,學生時代就很喜歡小說《戰爭與和平》。都說兩岸有各種不同,但是大家都喜歡好的文學作品。
王瑋點評:周女士的演講很棒,深入淺出,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描述了俄羅斯的歷史和文學。感謝您的聆聽。張春英說:周的資料很豐富,但能條理清晰地展示出來,使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聊天室裏也有很多善意的話。第壹個說:楊女士肯定講完了驚心動魄的《俄羅斯史》,讓我們回顧和梳理托翁的巨著和世界歷史。
雖然今天的講座很有極光風格,有點冷,還有點春雪,但是觀眾的熱情很高,很快就滿座了,這對我們極光講座是壹個很大的鼓勵。極光講座的文學影響力在擴大,無論疫情如何摧殘人,有極光的天空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