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像帽子上的流蘇壹樣低垂,觸角吮吸著清澈的甘露,聲音從直直的舒朗樹的枝椏間傳播開來。
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
俞士南(558-638),字蔔式,越州余姚(今浙江紹興)人。曾任隋朝秘書郎,唐代任侍郎,館學士,後任秘書監,為永興郡公。他忠厚直爽,善寫書法,有俞永興的藏書。
這首詩表達了壹個人以蟬居高處,聲音自然傳得遠而廣,說明這個人人品高,學識豐富,自然名聲大,影響廣。
“垂下飲清露”,指的是古代人將帽帶下垂的部分系在下巴下面。蟬頭有觸須,形似下垂的冠纓,故稱“垂下”。古人認為蟬高貴純潔,生活清高,飲甘露。詩人用“低垂”的蟬的形狀來掩飾其身份的高貴,用“飲清露”來談蟬的飲食習慣,暗示其高尚的品行。“流使桐疏”,用“疏”寫桐,意思是桐樹參天,枝繁葉茂。“行雲流水”,聲音很遠。這意味著蟬是有技巧有成就的。
“不是秋風使妳孤傲”,是因為“高”——地位高,人品高,回應了後兩句的意思。“子”字指出這是自身條件使然,所以不是靠秋風,不是靠外力。的確,人的名聲廣為流傳和稱頌,是“非虛妄的好史之言,非倚天之勢飛,而是名聲自傳體”(曹丕《典論·文》)。人的地位不是建立在有壹個當官的父親,壹個下屬的阿諛奉承,壹個有權有勢的職位,壹個吹牛的喇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