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來說,平時多讀文章,對寫作大有裨益。就像書法的培養和提高壹樣,臨摹字帖是最好的途徑和選擇。同樣,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選擇。況且臨摹字帖是書法愛好者壹輩子的事情,讀書是寫字愛好者壹輩子的事情。昨天中午,因為無精打采,總是難以集中精神。寫壹篇1500字的東西真的很難。我正發愁的時候,打開音樂卻意外聽到了《水蓮花》裏的天籟之音。古箏的旋律悲壯,悠揚悠揚,跌宕起伏的音符漸漸融化了我的心靈。不知不覺中,我的心情隨著迷蒙的音樂起舞,沈浸在空靈的世界裏。細微的聲音撥弄著心弦,或歡快,或纏綿,或憂郁,或婉約。夢裏的睡蓮清新淡雅,靜謐安詳的身姿映在眼中,漂浮在夢的舒適中。純凈淡雅的意境時隱時現,依然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存在。
大腦總是被壹根線連在壹起,昏昏沈沈的,無力的。目前比較混亂模糊,無法營造出清晰的文字感。組織壹百字都難,更別說壹兩千字的文章了,但中心又暗暗叫苦,晚上很難寫完。在急切中,我的思緒慢慢轉動。既然創作不出壹兩千字,那就靈活自由創作壹首詩吧。或者全神貫註,心隨著音樂的靈動而跳動。睡蓮的音樂如此美妙,姿態如此優雅,氣質如此高貴。這不是很亮的材質嗎?讓我們在這兒有睡蓮。
散文詩創作對我來說很陌生,連句子的語氣都很模糊。什麽樣的語氣才能組織出壹首像樣的詩讓我無所適從,於是硬著頭皮在邯鄲走了壹走。如果弄巧成拙,很可能是無效的。對我來說最大的就是立意,想了壹遍又壹遍,卻始終得不到靈感,生怕堆砌出來的句子似是而非,不倫不類!平時寫出來的散文總覺得語言缺少靈動圓潤的味道,總羨慕別人的意境。彼此相比,自己的文章語言遜色,有待提高。思前想後,在意境和構思上沒有突破,只是有規律地寫出荷花的本性和氣質,按照恬靜、淡泊、清純、賢惠等方面生硬地堆砌、羅列句子。塗抹起來很費時間,堆砌三四百字也很費功夫。從頭到尾看完,感覺腦子裏越來越不壹樣,主題散漫,真的不是詩。想扔了可惜。我不得不忍受反復的修改,厚著臉皮把這壹堆字貼到那篇漂亮的文章裏。
背景圖自然是壹朵晶瑩剔透的蓮花,在網絡中拿起來毫不費力。而且畫面唯美動人,非常空靈空靈。背景音樂自然是經典古箏《水蓮花》。我小時候就沈迷於這種音樂,每當我哭的時候,都會被它感動。就這樣,經典的睡蓮音樂,配上精美的睡蓮圖片,中間夾著我荒誕的話語,終於折騰出了壹個中午的“作品”。寫出來的作品不盡如人意,但這首美麗的《睡蓮》的亮點永遠是《睡蓮》美妙澎湃的音樂。
當這篇美麗的文章寫完後,我興奮地欣賞著。諷刺的是,讓我心跳的依然是優美的音樂,卻壹次都不敢看歌詞。我怕那些粗陋粗糙的句子會讓我大吃壹驚,好像很多讀者都在盯著這堆字。害怕看書卻喜歡聽歌,心裏還有莫名的自豪感,仿佛文字和曲調壹樣美妙。現在想想真的很可笑,我其實是在上演壹場“掩耳盜鈴”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