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哪本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書最好?

哪本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書最好?

美國文學理論家雷納·韋勒克在他的經典《文學理論》中對文學史的寫作提出了質疑:有沒有可能寫壹部文學史,即寫壹本既有文學性又有歷史性的書?因為大部分標明文學史的作品,要麽是社會史,要麽是文學作品中闡述的思想史,要麽只是寫下對那些文學作品的印象和評論。

從表面上看,《劍橋中國文學史》之所以在眾多同類著作中如此顯眼,是因為這本書的編纂囊括了眾多西方漢學研究中國文學的知名學者,主編有孫康義、宇文索安等,還有艾、、傅君勱、康大偉、、、等。,他們分別寫了不同的章節,基本代表了西方漢學在中國文學研究上的最高成就。但在我看來,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還有壹個更深層次的原因讓這本書如此引人註目。考慮到中國文學史,大部分章節都是對中國傳統古典文學的解讀,很少涉及現當代文學,尤其是簡寫本中刪除了1949之後的部分章節。我們可以說,這是西方文學觀念對中國傳統文學的闡釋。與固守壹個地方概念,甚至以政治和意識形態為指導思想的人相比,《劍橋中國文學史》引入的不僅是壹種新的文學史寫作方法,更是思想的碰撞和觀念的沖擊,最終導致壹種新的文學史格局的排列和組合,有望改變中國文學研究的舊範式。

我們不妨借鑒壹下文學史的另壹種寫法,俄羅斯學者德·斯·米爾斯基的《俄羅斯文學史》(第壹卷)。米爾斯基是著名的文學史家、批評家和文學科學家,也是俄羅斯重要的政治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用俄語和英語寫作書籍和文章,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西歐和蘇聯文學界和知識界最活躍的人物之壹。如果用壹個概念來概括《俄羅斯文學史》中所體現的米爾斯基的文學史觀,可能就是“折衷主義”,即幾種看似對立的美學觀和文學觀的調和或融合。米爾斯基想寫壹部“純粹的”文學史,壹部“文學的”文學史。在這段文學史的字裏行間,米爾斯基似乎壹直在刻意排除各種“非文學”的因素。在下壹卷的序言中,他這樣陳述自己的寫作立場:“西方俄羅斯文學史家習慣於從壹開始就告訴他們的讀者,俄羅斯文學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學,它與政治和社會歷史的關系更為密切。這絕對不是事實。俄羅斯文學的去政治化,尤其是1905之後,如果考慮到它所見證的巨大政治災難,幾乎是令人震驚的。當代俄羅斯作家即使訴諸“政治”主題,仍然是非政治的;即使他們進行宣傳,比如馬雅可夫斯基,這種宣傳在他們手裏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和上面提到的兩本書相比,這本紅寶書壹點也不遜色。我們甚至經常說它是天書。2009年9月,榮格紅皮書英文版上市,成為當年出版界的壹件大事。這本奇書,高46厘米,寬31厘米,和報紙版式差不多,厚416頁,重4公斤。售價195美元。它是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的作品,記錄了個人的夢境、鬼魂和精神追求。在出版之前,只有少數人聽說過和看過這本書,因為內容過於個人化和私人化,榮格生前曾告訴家人不要傳播。榮格死於1961,在接下來的50年裏,榮格的家人仍然拒絕出版這本書。直到新世紀,他們才開始意識到這本充滿了拉丁文、德文、希臘文以及榮格親自繪制的許多插圖的書,對“榮雪”的研究大有裨益,並決定授權出版。這本書對榮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劍橋大學印度學者沙姆達薩尼的話說,“榮格全集十九卷都是紅皮書的註解,是榮格壹生心理形象的原始材料。”《紅寶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壹部探索榮格內心無意識心理活動的自傳。記錄了榮格從1913到1930對各種夢和幻覺的自我描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