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詞有什麽特點?

古詩詞有什麽特點?

語言特征:

(壹)古詩詞的引用和運用古詩詞在古詩詞中的引用和運用非常普遍,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古詩詞原句的直接引用。《因緣劫》的歌詞中有“紅塵紫,天青藍,前世無量而因緣錯,草不盡,脈不斷。這是誰的命?誰與月獨酌,舞尋影嘆中國年化為廢,誰能笑,陽臺燈滅,但回頭看,我見花開紛紛。”《紅塵紫謎》引自唐代劉禹錫《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君子》詩。《黃天藍天》引自白居易的《長恨歌》這輩子該找誰傾訴?引自柳永的《玉林令》,“我手紅贊好色”引自陸遊的《釵頭鳳》,白居易的《啄木鳥曲》。幾乎每壹句歌詞都引用古詩詞,讓歌詞縈繞著濃濃的古典氣息,汲取著人們的古典情懷,讓人有壹種審美的聲音。

2.運用原詩的思想感情。以《吟》這首歌為例,裏面引用和使用了大量李商隱的詩詞。比如“我信任孤獨的人,不要壹杯清茶,我討厭桌上的管弦聲,冷冷清清,把星星鐫刻在這個夜晚。”總之用了李商隱的《無題》。雖然歌詞的意境與古詩詞不同,但古詩詞是回憶昨夜與戀人的美妙相遇,造成今日離別之痛,而歌詞則先寫離別之痛與無奈,因兩者有聯系而給人壹種蒼涼感。歌詞的運用基本延續了原詩的思想感情,主要傳達了戀人不能在壹起的無奈和復雜的感情,屬於感情運用的層面。

3.用詩的意境。《雁城雪》中的歌詞,“千山無人煙,條條小路寂寥,只剩妳我,憶雁城雪,寄楚辭離別。誰敢請,劍潛夢裏,難再生出蝶來,我邀妳明日趕這寒雪”是柳宗元《江雪》的借鑒和運用,“明月邀我出”是李白的”。

(2)古典意象的繼承與創新古歌的另壹個特點是古典意象的大量運用和古典意境的營造。

1、利用古代器物或符號為了營造古韻的氛圍,古代流行歌曲中有大量對古代器物和符號的描寫。在胡立寫給妻子的書裏,歌曲《磚房》、《老城墻》、《竹橋》、《水車》的開篇詞,勾勒出壹幅古老的“水村山國酒旗風”的清新田園風光。古代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如《藍燈記》所代表的荒涼與孤獨,《寒衣》所預示的孤獨與寒冷,《更漏》等,鋪展開來,將壹個美女等待丈夫遠行的心情融化成無聲的意象。

2.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意象的運用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出於含蓄審美的需要,文人往往用相同或相似的意象來表達壹種相似的情感,這類事物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如柳枝、荷花等。這些意象在古代流行歌曲中被廣泛運用。董珍的《相思病》中用“桃花”的意象來表現年輕女性的美麗容顏,同時又具有《詩經》中“史燚壹家”的美好品格。這類意象的運用賦予了歌詞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內涵,同時也為傳統意象增添了新的現代色彩意義。“明月”意象在傳統意義上的“高潔思鄉”的同時,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增添了壹種渴望回歸自然、純潔的新心態。當然,也有由於作詞人自身古典文化水平的限制,誤用意象的現象。

二、審美特征:

如前所述,中國古代歌詞的引用和運用就是對象陌生化的過程。對於從小背誦的中國古詩,人們已經失去了美感,接觸到這些中國古詩,也只是感覺而不是感受。陌生化是指“把人們熟悉的事物通過異常的或不熟悉的方式表現出來,把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變成藝術作品中陌生的或新奇的對象,使人們在藝術形式上獲得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克服習慣造成的遲鈍和麻木。”

《前何處如瓶》中“葬於昔日山海,缺兵萬年,馬過不辨臉。在問日月命運之前,歌舞也上演了。浮華背後,同樣花開。不知道歲月飛逝,白骨美麗,世界永遠在變。誰絕對華麗?”春花秋月是什麽時候?“妳對過去了解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明。雕花柵欄和玉磚應該還存在,但朱妍改變了它們。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江春水向東流》的陌生化應用壹樣,藝術的目的是讓人感受事物,而不僅僅是認識事物。古詩詞的引用和運用,並沒有改變古詩詞的本義,而是將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意境以壹種新的形式即歌詞的形式重新傳達和書寫,增加了受眾的審美感受過程,在這種新的、高難度的形式中增強了美感。因為感受的過程本身就是壹種審美目的,我們必須設法延長它,讓那些耳熟能詳但在記憶中已經沈睡的經典古詩詞以嶄新的面貌出現,用嶄新的文字表達古老的情懷,陌生化的效果在紙面上呼之欲出,增加讀者和聽者的審美快感。

三、表現手法的特點為了達到多種多樣的審美效果,古歌的歌詞往往運用多種表現手法。

(壹)含義模糊

曖昧是新批評派提出的壹種常用的詩歌批評方式。它是指壹個語言單位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壹個句子可以有多種理解的現象。它是指某種修辭手段所產生的各種效果。使之大致接近“有錢”和“聰明”。古代歌詞中經常出現歧義。《搶婚》這首歌裏的歌詞不止兩層意思。第壹,“水岸花”有描寫女子美貌,沈魚落雁,閉月羞花之意;其次,《水邊看花》表現的是壹個女人望著自己的影子自怨自艾的畫面,表達了時間容易老,容顏容易老的無限悲傷和無奈;最後,胡蘭成曾說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照在水上的人”。他用“照在水面上”這個詞來形容女性的孤傲、敏感和出眾,但她逃不出心靈的藩籬的命運。可見,言簡意賅所帶來的歧義,為古歌歌詞創造了多樣的闡釋空間,使得古歌歌詞呈現出多元、豐富、融合的內涵狀態。

(二)張力和隱喻張力

是指詩歌中詞語的字面意義和引申意義的關系,詩歌的張力來源於詞語的外延和內涵所表達的全部意義的統壹。在古代歌詞中,往往存在壹種現象,即歌詞的語言張力是通過隱喻與現實意義的碰撞來實現的。《結縷草》中的歌詞“明月照天涯,誰終得蟑螂”中,用“蟑螂”壹詞比喻“心愛的人”,表達了在時間和風雨都已過去的情況下,曾經在春天相遇的美好的心上人是否還在身邊的疑問。這不僅是壹種罕見的對愛情的傷感,而且“賈健”的比喻依然暗示著,在主人公心中,愛人依然美麗如初。同樣,在《窮盡人間》的歌詞“還可以靜靜喝茶,碾碎這繁華的煙花”中,用“煙花”二字比喻盛世繁花似錦的景象。同時,煙花的意象有著華麗卻轉瞬即逝的含義,也暗示著盛世的景象總是短暫的,世界將長期分裂的傳統歷史觀念也被鋪開,在現實與隱喻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和聯系,從而形成了巨大的語言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