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兩個熱愛寫作的好姐妹。
?周燕琴
?“久旱逢甘雨,故人他鄉相會,新婚之夜,要當第壹回”,被古人稱為人生四大喜事。現在這輩子,前兩個還是有不同程度的歡喜,但後兩個只能等到下輩子了,前提是必須轉世。這輩子,除了為自己和親友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祈福,更希望遇到幾個誌同道合的真朋友。上帝保佑我有三五個良師益友。我和他們,純文學朋友,互相轉發發表的文字,互相支持,互相鼓勵。雖然我們壹直在壹起,但我們從未見過面。他們對我寫作的關心和欣賞,成了我寫作的壹種動力,讓我感到了不亞於古代四大喜事的欣慰。其中有兩個熱愛文學和寫作的姐姐(她們因為我大幾歲所以叫我姐姐),讓我很佩服!
壹、東方有美文,韻瀟灑。
?“東方美”是勵東方老師在今日頭條的筆名。有壹天我在翻看今日頭條,偶然看到壹篇短文,很有啟發。掃壹眼作者的基本信息,不到兩年的時間,她已經發表了600篇作品(後來才知道這只是作者的壹部分作品,在各種紙媒和微信官方賬號發表的不算),獲得了5萬多個贊,4054個粉絲。我很好奇作者驚人的寫作速度,於是仔細看了作者的簡歷——
?勵東方,女,筆名東方、晨陽、紫水晶等。他原籍長陽,現居北京。曾任湖北省公安廳《警笛》雜誌記者、編輯,北京某報社執行主編。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表了許多紀實文章和詩歌;兩百多萬字的導師文章、散文、短篇小說作者;臺灣省的《秋水詩刊》和《世界論壇報增刊》多次刊登他的詩作和專刊,配發照片和介紹文章。我采訪過很多經濟人物,警察,還有壹些演藝明星。幾篇關於人物訪談的文章已經在幾十家雜誌和報紙上發表;曾與朋友策劃、合著《教孩子的66個小技巧》、《海歸創業中關村》、《海歸聚集中關村》、《海歸競爭中關村》(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原來,這是壹位文學與筆墨相伴壹生的大師級作家!出人意料的是,我和她是在壹個文學交流群裏認識的,更沒想到的是,她主動給我寫了壹篇美評——《胡敵傳說》創作往事:誰把* * *制作黨初期的這個英雄人物以文學的形式介紹出來了!她壹個晚上寫了壹篇近萬字的文章,通過今日頭條轉發到朋友圈!觀點清晰,語言流暢,結構清晰。我驚嘆:多美的文章啊!
從那以後,我看了她的壹些作品:中篇和短篇小說,比如《姐夫不是凡人》、《奶奶和她口中的歷史》;散文如《故鄉的山》;文學評論,如《軍中好少年,花也在他的筆下誕生——大校朱先生及其文章賞析》;散文如《老人如何成為受孩子喜愛的人》等等。
她的作品風格清新,寓意深刻,智慧逼人,個性鮮明,讓人讀後久久難忘,情不自禁地贊嘆。她是文藝創作的全才,涉獵過各種體裁和領域,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這和她興趣廣泛,聰明,真誠,性格自然是分不開的。在《我的人生是壹出“戲”的文章裏,她這樣寫自己——
?我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什麽都看得太輕,為所欲為。也許沒有人相信,我這輩子沒想過成名和結婚;從來沒有人生追求,沒有人生目標;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哪怕有點隨波逐流,也就是有時候不自覺的有點跟著社會潮流走。比如最早幾年熱衷於寫詩,有所收獲。在國內外發表了壹些詩歌後,開始涉獵散文,偶爾寫短篇小說。在發表了壹些散文和小說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許我潛意識裏覺得詩歌和散文小說越來越不受歡迎了,我的興趣和註意力轉移了。此外,我有壹些機會進入《塞壬》雜誌,這使我更多地與紀實文學打交道。在此期間,我寫了許多人物訪談和紀實文學作品,並在各種報紙上發表。同時,我在受到啟發的時候,也偶爾寫散文、隨筆、小說,但我的貢獻幾乎全部集中在紀實作品上,因為那時候紀實文學的讀者更多,發行量也更大。我寫的比較文藝的東西,我好像總是忽略,以至於我把它們放在電腦裏,密封起來,不讓我註意。不久前,我從電腦上找到它們,把它們放在壹起,加起來有30萬字。現在想起來,很遺憾當時沒有提交。在我的感覺裏,寫它們是我想要的,隨便做,沒有目標和追求,基本滿足了我的表達欲望。用壹句通俗的話說,也許就是好玩吧!
她的情人這樣評價她:妳是壹個奇妙的女人,壹個矛盾的統壹體,純潔而深刻,開朗而憂郁,軟弱而堅強。如此奇妙地統壹在妳的身上,表面上妳是現代的,但在妳的靈魂深處,妳是傳統的,古典的,對嗎?
多麽矛盾的統壹體啊!多隨意啊!多好的女人啊!文學是品格,多麽東方的美!
第二,轉折也華麗,詩詞燦爛。
?我和譚金華老師都是宜都人。說來也巧,我退休前,離她的工作單位很近。她在坡下坡上,我卻壹直沒有交集。她把益都鼓唱得太好了,我壹場完整的演出都沒看過(中途被叫出來,再也沒看過)。退休後,我們相繼離開家鄉,受雇於同壹個崗位。她在天津,我在上海,千裏之外,但我們每天都在網上。
譚金華先生退休前是宜都的名人,也是宜都市表演架子鼓的藝術家。壹位軍旅作家——原廣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大校朱在接受《棒骨壹曲寫青春》專訪時熱情洋溢地寫道。
在我的家鄉湖北宜都,每當提到宜都梆子,我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壹個大名——譚金華,國家二級演員,宜都梆子表演藝術家。就是這只“金鳳凰”,當年飛出山村,以天生的好嗓子和對表演藝術的執著追求,把壹首首鮮為人知的地方小曲唱進了高雅的殿堂,唱出了省會武漢,唱出了北京大劇院,唱出了文化部頒發的銀獎和省文化廳頒發的金獎,唱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唱出了她在荊楚的藝術名篇。……
?與宜都鼓樂藝術壹同成長、同享榮耀的譚金華,是壹個14歲就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昕薇。經過幾十年的錘煉,他早已成為壹棵參天大樹。憑著才華和勤奮,走上了中國屈原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屈原音樂家協會會員、宜昌市戲曲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宜都市戲劇音樂家協會主席的臺階,並先後獲得“屈原文采獎”。最後,作者用四首笨拙的詩總結了她的藝術人生:藝術殿堂裏的大家/獨樹壹幟的學校/壹聲巨響和壹面大鼓/來自世界的贊美/
?朱老師老師對譚金華老師的評價是實事求是,沒有褒貶。
譚金華老師在事業巔峰被查出喉癌!這簡直是晴天霹靂...但她以頑強的意誌與病魔抗爭,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因為右聲帶被切除,她不得不放棄了做了40多年藝人的舞臺。
?康復後,她從舞臺退居後臺,壹邊在益都培養新人,壹邊轉型專心寫作。現在,她已經成功轉身,華麗如初。這再壹次證明了黃金無處不在。
?譚金華老師的詩詞文章各有風格。1,題材廣泛,生活處處成詩,寫身邊的人和事。比如記起父親,多才多藝的母親,我在惡業中的大姐,老書記(她公公),那些年的趣事,她和她在文工團,壹次難忘的考試,返鄉日記,我讓月餅長出翅膀,小區裏的蚊子,秋天的樹葉等等。這壹切都源於她對親人的愛,對自然的愛,對他人的好,對生活的微笑和感恩。2、體裁多樣,詩歌、小說、散文,樣樣精彩。3、詩意的意象看似得心應手,富有想象力。比如:“...我的家鄉還在青山裏/我就是看不到爸爸媽媽/我讓月餅長出了翅膀/我飛到了那個小山頭/爸爸媽媽快來嘗嘗/今年的月餅特別香/”(《我讓月餅長出了翅膀》)4。語言簡單、自然、生動、通俗易懂,簡單生動。比如:“...網上說是母蚊子喝人血/因為要生後代/哦!難怪他們這麽勇敢/”(《小區裏的蚊子》)又是壹個例子:“哇!小區的變化真的很大,庭院改造如畫。原有的破房子被拆除,庭院通道被熏黑,建築外墻煥然壹新。我沖進去,不知道在哪裏。”(《歸鄉日記》)5。主題鮮明,歌頌真善美,痛斥假惡醜,歌頌正能量。
?我的兩個姐姐,都熱愛文學和寫作,雖然文筆略有不同,但在人方面大多是壹樣的。他們很善良,有正義感,很有同情心,願意接觸社會底層。不然壹個報社編輯和表演藝術家怎麽會和我這樣的普通老師(比如以砌墻為生的瓦工)交往呢?
?兩人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有壹種少女感。少女感不是指壹個女人的年齡和外貌,而是指她骨子裏的氣質。有些女人永遠長不出“女人”,她永遠是個女孩!這與她的年齡和婚姻無關。有的女生,十幾二十歲,已經學會世故圓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這樣的女生已經不是女生了,幾乎是壞女人。有些女人,歷經磨難而不改純真善良,依然熱愛生活,善待他人。她在跳動的歲月裏錘煉了自己獨特的氣質,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和胸懷。所以她知世所以不世俗,圓滑但不圓滑。她從不為了自己去傷害別人,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牢牢掌控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有魅力。雖然時間和歲月讓她們的容顏衰老,但她們壹點也不在乎,卻壹如既往地保持著壹顆純真、單純、大方的少女心。這樣的女人永遠不會成長為女人,她永遠只是個女孩。
?我的兩個好姐妹都這麽大了!
非常感謝宜昌著名作家文心傑先生和秦娥先生!是他們文學微信官方賬號的紅磨坊把這兩個好姐妹發給我的。很多窮書都是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在紅磨坊出版的,而因為兩位老師的推薦,如壹只孤獨的鵝,我也吸引了很多聚集在紅磨坊的老師的關註,有些老師已經加入了我的朋友圈。非常感謝這些導師朋友們轉發對我工作不佳的美好評價,鼓勵我!在此謝謝。
?我喜歡德國古典詩人荷爾德林的詩《人,詩意的棲居》中的幾行:“人充滿了艱辛/卻依然詩意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很想證明/即使是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更純粹/人被稱為神的形象/”
我也在期待:“莫春,春裝已成全”,還有“沐浴在演繹中,在風中起舞,與妳同歸!”
作者簡介
周艷琴,湖北省宜都市人。出版了《國學讀本》、《胡敵傳奇》、《胡敵故事》等書籍,並在網站上連載了長篇小說《孤鴻影》。有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教研論文散落在各種期刊和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