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漁述評

李漁述評

說到李漁,中國大概沒幾個人背不出他筆下的幾個名句:從“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到“流水已逝,又是天地”;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特別是心裏有滋味”,到“自是人長恨水長於東”...皇帝慈宗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名詞和名句。

公認五代詞詞人的高峰是李煜,北宋詞人的高峰是劉石,南宋詞人的高峰是李清照和辛棄疾,形成詞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但是,考察他真正的藝術成就,不僅僅在於他留下了多少精品,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李後主在詞的發展史上改變了發展軌跡,確立了詞的風格,使之成為文學發展史上真正能與唐詩相抗衡的文學形式,為後來宋詞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詞的源頭是敦煌曲子和民間樂府的變化。目前壹般是從盛唐開始逐漸流傳的。事實上,唐代許多著名詩人偶爾會寫壹些詞來點綴它,如著名的李(白)、白(聚義)等。但在唐代,真正的詞人並不多,溫飛卿應該算是最有成就的壹個,依然在做詩人。

而且當時詞的描寫範圍不是很廣,格調也不是很高,主要以花間派的艷情詞為主:宮廷生活、歌舞宴飲、男女情愛、離愁怨等。翻開《中晚唐至五代花卉集》,壹眼就能看出來。當時的詞在文人的生活中並沒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如果說詩歌是表達人生感受和誌向的正宗文學,是飯桌上的壹頓晚餐,那麽文字最多就是壹點甜點。

直到五代中後期,尤其是南唐時期,這種情況才逐漸好轉。

由於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相對穩定的環境,南唐吸引了眾多北方流散的勞動力,出現了當時少有的繁榮景象。也有不少文人聚集於此,過著安定清雅的生活:“金陵鼎盛之時,內外無事,親友近舊,或為燕聚,多藻以為樂府新詞,歌者倚絲竹而唱。”

其中,馮延巳和中柱李靖是代表人物。王國維《人間花刺》評價馮延巳“未失五代之風”,卻“開北宋之風氣”。馮、李的“風吹皺壹池春水”和“小樓吹透玉涼”也反映了他們詞的風格趣味。

真正使詞成為文人抒發人生感受的重要文學載體的,是南唐皇後李靖的兒子李玉烈。

李煜出身於歷史上的皇帝家庭,擅長文筆和繪畫,尤其擅長填詞。前半生作為富裕的南唐壹國之君,生活奢靡,壹帆風順,所以他的抒情詩題材沒有超出花間集、馮延巳、其父李靖,或寫宮廷生活、歌舞、宴飲,如《玉樓春》中的《晚妝雪》、《浣溪沙》中的《紅日已升三丈透》。

但即使在此時,它也較其前輩前進了壹步,呈現出不同於晚唐五代花間詞的清新風格:花間詞往往意象細密,思想模糊,但更註重單純視覺意象的外在描寫,跳躍性太強,所以往往顯得雜亂零散;李漁的詞要清晰得多,多是描寫對象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起伏,通過情感主線呈現視覺意象,意象與意蘊的結合非常自然。

這裏有壹本牛喬寫的《菩薩蠻》和李漁寫的《菩薩蠻》。妳不妨仔細對比壹下,看看同壹個主題。都是以女性的視角寫男女幽會,都是同壹個詞牌。它們之間的具體區別如下:

《牛》字雲:“玉樓滿冰,粉融香汗流山枕。簾外,滑輪響起,眉心含笑驚。柳蔭煙漠,低鬢蟬簪落。妳壹定要奮鬥壹輩子,今天做到最好。”

李慈:“明月暗霧,今夜可去郎邊。嗯(音鏟,意為:除去)襪香步,手提金鞋。畫館南岸見,總瑟瑟發抖。奴才難出,可以慈悲為懷。”

壹個是有很多美麗芬芳的詞組:玉塔、冰桶、鴛鴦錦、香汗、滑輪、柳蔭、蟬簪等。圖像重疊密集,令人目不暇接,但基本都是外在的點綴,與主題關系不大。文學的感染力自然減弱了很多。

2半條命絕對美女子

而李詞則是壹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從第壹句外部場景的“陰郁”來看,已經烘托出了“幽會”的氣氛。而後面的每壹句都是對女方偷偷溜出去的過程和動作的描述,來生動地表達女孩幽會和向心上人撒嬌時驚喜和喜悅的微妙感受。

李漁的作品明顯呈現出連貫的動態過程。雖然文字依然華麗,但已經轉向抒情。寫外部環境的時候,其實是為了對比和描寫人的心理。因此,李漁的詞語言形象清新,結構意蘊完整連貫,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代表李漁最高成就的是他在亡國之後的壹系列文字,主要描寫亡國的悲哀、悔恨和絕望。如果說早期作品中的壹些男女離愁別緒,戀人相見,並不是真正的君主生活,而是揣摩他人心理而描寫出來的,有時不免會受到影響。這些亡國後的痛苦和絕望的感情,是李煜的真實經歷,是真情的表達,所以更真摯,更深刻。無論是《迎歡》裏的時光飛逝,人長大了又恨,還是《夜啼》裏的往事嘆空如夢;無論是《浪淘沙》中充滿悲傷,還是《於美人》中的悲傷。都是發自內心的,所以更加感人。

在這壹點上,李漁的詞已經完全去除了鑲嵌在金鑲玉中的綺麗幽香和粉彩,進壹步減少了他內心情感直接流露的障礙,使胸中的真情傾吐出來。基本上都是用線描的手法,完全擺脫外在的描寫來烘托氣氛,而是用自己的心境直接觀察事物,想象事物,自由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我喜歡李漁的這首《浪淘沙》:

“簾外下雨,春意漸淡,羅山冷得受不了。我不知道我是夢裏的客人,我很貪婪。不要壹個人倚著籬笆,它是無限的,不在的時候更容易看到。流水春去,是天地。”

前半段開頭,是:春漸老,惆悵;五更寒夢,靜悄;夢中的歡樂,醒來後的孤獨;彼此對比,後悔和痛苦的復雜情緒早已撲面而來。下半年全面拓展:俯瞰圍欄,呼應夢想;亡國之痛,無可奈何;壹聲長嘆,余音繞梁。結尾句與開頭相呼應,寫了壹種“春去春來”的傷感和無奈,含義復雜。

此詞完全以主體心理活動的呈現貫穿於意象之中,即所謂帶情禦景,結構往復,結尾呼應,給人以清晰、完整、流動的感覺。

此時的李漁,寫的是以前從未寫過的君主的祖國情懷。字裏行間透露著對歲月的珍惜,對人事變動無常的感慨,對命運的感嘆等等。更容易激起人們強烈的情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而且李漁用了壹種唐五代以來詩人中少有的線描手法,用清新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形象流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可以說,此時的詞在李煜手中達到了歷史上的第壹個高峰,擺脫了相對於詩歌的相對從屬地位,這也為婉約詞成為宋代主流定下了基調和格局。

不妨給出壹個類似的數字作為參考,可能更容易理解。李煜在詩壇的地位,有點類似於唐代的陳子昂:

中國的詩歌在春秋戰國時期達到了第壹個高峰。然而,四言詩和辭賦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在隋唐以前逐漸走向衰落和僵化。與此同時,壹種新的詩歌體裁——所謂的“新體詩”也相繼在南北朝時期逐漸醞釀和發展起來。從南齊以後開始重視音律,到了梁陳時期更加細化,到了初唐沈全其、宋產生了完整的五律、七律。在陳子昂手中,它真正完成了這壹變革的確立過程,也開創了唐代五言古詩的新面貌,為日後盛唐杜麗時代的高峰奠定了基礎。

陳子昂的文學創作和思想在唐代很有影響:韓愈《謀士》詩說:“國之昌盛,始於騰飛。”。陳子昂的文章試圖糾正初唐詩歌浮誇的風格。雖然不能全刪,但大多樸實豁達,采用法國古文,緊跟建安步伐,突出典雅典雅和漢魏風格。因為這些詩趨於正確,所以具有現實意義,成為創新的佳作。難怪被後來的現實主義大師杜甫和主張“為時做事”的白居易稱贊。

他們在改革題材、提升風格、確立各自文學流派的未來走向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如果從他們自身的文學成就和知名度來看,李漁的成就和知名度無疑更高。對於中國的普通人來說,陳子昂真正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大概只有壹部《幽州城樓上》:“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眼淚掉了下來。”

3板石絕對美姿

能寫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文字的文學大師,自然有著比常人更深遠的人格特質和情感世界。

我不能說我倒背如流的知道天皇的生平經歷和主要性格特征,但是中國沒有幾個中學學過的人不知道?所以沒什麽好說的。需要強調的是,雖然特殊身份與先天性格的沖突看似是上帝開的玩笑。但也造就了壹個代名詞的特殊經歷,造就了李煜獨特、浪漫、難得的“帝王文人”氣質和悲劇魅力,讓人陶醉。

就氣質和性格而言,很容易讓自己想起魏文帝曹丕,此人與李後主頗為親近,壹直為自己所賞識。

歷史上雖然有很多皇帝懂壹些文學,能很藝術地寫幾個字,但真正能留下好作品的不多,真正能在文學上稱得上大家的,只能說是鳳毛麟角。除了李煜,三國時期的曹操和曹丕(雖然曹操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可以算壹個,北宋的惠宗也可以算壹個;至於國外,我不太了解。我只知道捷克有個作家,哈維爾總統也可以算壹個。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雖然他的壹生可以算是善始善終,但從另壹方面來說,也算不上幸運。作為“建安體”的著名代表人物之壹,他雖然有著出眾的文學才華和傑出的政治才能,但卻始終籠罩在父親和哥哥的陰影之下,他的才華壹直被大多數人所忽視。

後來看了民國著名國學大師劉大姐的《魏晉思想論》壹書。實際上,這位真正的文人皇帝壹生聰慧,風流飄逸,名士輩出,具有風流才情和人格。他的詩詞歌賦極其優美,情感非常尖銳。皇帝的寶座雖然做成了,富貴榮華,但生活的幻滅感還是無法抗拒。

不同的是,由於所處時代不同宗教的發展,曹丕深受黃老玄學的影響,而李煜則從佛教中尋求精神支撐。

似乎越是聰明敏感的人,對生活的這種幻滅感就越深,於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文學上。結果這兩個人的文學地位遠遠超出了他們自己在帝王史上的地位。

自然,壹部劇不能只描寫壹個人,必須是壹個時代的壹群人;壹個人物是不可能脫離或者超越他所屬的時代的。

單從片名來看,《李後主與趙匡胤》壹定是描寫了他們和周圍所有人的生活,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社會由動亂變為和平,國家由分裂變為統壹,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逐漸走下坡路,社會思想和社會風氣逐漸由開放先進變為保守封閉,但經濟生產力、文化藝術成就更是令人振奮和感動。

如果說《絲路英雄》中描寫的東漢可以看作是中國封建歷史中早晨八點鐘的太陽,那麽壹切都屬於初級階段:民族、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經濟實力、政治制度...壹切都還比較新,沒有那麽成熟穩定;

那麽,李後主和趙匡胤所描寫的五代末至宋初,可以看作是太陽剛過十二點。整個唐朝稱霸東方後,各方面都很輝煌,國家和社會制度各方面都很成熟。構成封建社會的最基本的制度和觀念,從成熟成功逐漸開始保守。但是,就像太陽的威力還在十二點以上壹樣,壹天最熱的時候不是十二點,而是下午兩點。雖然整個王朝都是內斂防禦的,但是宋代經濟實力的增長和文學藝術的發展還是遠遠領先於繁榮的唐朝。

從秦始皇統壹六國,正式建立中國統壹的封建社會形態,到秦二世去世,再到漢初的長期統壹和穩定,這壹個世紀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正式穩定建立的第壹個標誌性轉折。

等到隋朝滅了陳楠,中國又統壹了,重蹈覆轍,二世亡,直到唐朝的興起和繁榮。這壹百年可以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最終達到頂峰的第二個轉折點。

從唐朝滅亡,諸侯割據,五代交替,直到大宋統壹,這壹百年可以看作是中國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轉折。從這個時候開始,壹方面,中國的封建制度開始逐漸進入下行軌道。另壹方面,中華文明的大壹統局面得到了進壹步的加強和鞏固,直到封建制度的終結,中華文明基本上保持了全面的統壹。雖然有壹段時間的宋金對峙,但也是南北壹國,大體上是統壹的,不像以前的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整個中華文明都是壹個支離破碎的狀態。

因此,這壹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

但是第壹個拐點和第二個拐點可能會吸引更多的人,影視節目的古裝片裏經常會有這樣的描述。比如今年年初在央視上映的《漢武大帝》,比如多次搬上銀幕的《秦始皇的故事》,比如最近正在熱播的反映楚漢鬥爭的系列數字電影。再比如武則天、李世民、李隆基的生平,拍了很多次。

至於第三個轉折點,似乎很少有人註意到它的重要性,也很少看到反映這個歷史時期的作品,這是必然的。所以,當我看到李後主和趙匡胤時,我不禁興奮起來。在壹個偉大的歷史時期,有偉大的歷史人物,偉大的文學大師,偉大的歷史事件,沒有理由不期待這樣壹部長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