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遠近的解讀與欣賞

遠近的解讀與欣賞

解釋:

《遠近》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句話,卻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反思的內涵。

“遠”和“近”是物理距離的概念,是客觀存在的,有科學的度量。

但情緒產生的心理距離不同,“遠”可以變成“近”,“近”可以變成“遠”。

詩中“妳”、“我”、“雲”心理距離的轉換,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戒備,以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系的向往與追求。

贊賞:

《遠近》是壹首很抽象的詩,它的美隱藏在抽象的線條中。

《妳》、《回頭看我》、《回頭看雲》;我壹直看著妳。

“妳”和“我”是什麽關系?根本沒有任何解釋,只有“我”對“妳”的主觀心理感受。

在“我”的感覺裏,“妳看我的時候”。

妳似乎離我“很遠”;當妳看著雲的時候,妳似乎離我很近。

這是壹種錯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是詩人隱藏起來,故意留下壹大塊空白來引誘讀者去想象,而這種想象畫面會隨著讀者心理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雲”可能象征著自然。

當妳看著雲的時候。

它表現了《日出》中陳白露看玻璃上的霜花時的童真和熱情,但當“妳”回到現實中來看“我”時,它又被另壹種冷漠的表情所取代。

所以“我”認為“望雲”時的“妳”才是真正的“妳”。

“妳”的真面目似乎很近,近在咫尺。

而“看著我”時的“妳”似乎很陌生,有壹種“分離”的感覺,如在遠方。

強烈的情感因素迫使客觀物理距離的變形去適應和表達主觀心理感受的真實。

錯覺產生於審美直覺思維。

詩人在瞬間的幻覺中體會到了壹個深刻的含義: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分離。

詩歌不僅表達情感,也傳達經驗。遠近傳達了壹種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能感受到的體驗。

詩歌看似純粹理性,很冷靜,卻很有品味。

其中,有壹股隱秘的熱流:呼喚壹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的人際關系。

《遠近》這首詩是詩人對變態人生的本質發現。

這首詩剛發表的時候,被認為是壹首很難理解的怪詩。

按照當時僵化的閱讀模式,人們已經習慣了被動的思維模式,這首詩真的很難解讀。

因為妳我之間的距離不可能遠過妳和雲之間的距離。

但為什麽詩人會覺得“妳看我的時候很遠,看雲的時候很近”?原因是詩人寫的是變態的人生。

是壹種扭曲的人際關系。

在這種扭曲的關系中,壹切都是顛倒的。

本該親密無間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被心靈的阻隔而疏遠,顯得那麽孤獨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系的異化,人與自然拉近了距離,變得非常親近。

或許,正是因為人與自然的親近。

它進壹步表現了人的孤獨;也許正是這種孤獨,常常讓顧城想起夢的王國。

但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裏,夢想中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擴展數據:

遠近的寫作背景;

顧城看到貼在西單體育館外墻1978末尾的《今日》創刊號,他被上面的詩句感動了。

1980年4月,顧城第壹次以“古城”的名義在《今日》發表了幾首短詩。

同年,5438年6月+10月,鞏留在《星報》發表了壹篇題為《從顧城同誌的幾首詩談起》的文章。

我非常欣賞顧城發表在《蒲公英》上的詩。

此後,顧城在詩壇嶄露頭角,並在各種文章中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被提及。

1980結尾,《詩刊》刊登了顧城的兩首詩,其中壹首《遠近》。

作者介紹:

顧城,祖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壹個詩人之家,父親是顧公。

顧城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上也受到父親的影響。

顧城對姐姐家鄉的印象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當她去幼兒園的時候,她經常自己看樹和螞蟻。

顧城因為曾經給同學講過《三國演義》而得了“故事”這個外號。

雖然他想講,但是他還是不喜歡被壹群人圍著講故事。

顧城只好請妹妹做他的“壹人聽眾”。她姐姐沒來得及聽,“無奈之下,他進了另壹個房間,隔著床獨自對著墻說話”。

1968,也就是12歲的時候輟學在家養豬。文革前開始寫詩,總是壹個人,從不和別人玩。

而是低頭寫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震撼了他的內心,讓他更加敏感。

1969年,他隨父親顧公被發配到廣北的壹個軍農場,在那裏待了五年,卻不喜歡種田的生活。這樣的打工生活,與他想象中的玻璃般的世界相去甚遠,這種距離讓他感到痛苦。

65438年至0988年,顧城赴新西蘭教授中國古典文學,並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洲語言系研究員。

後來,他加入了新西蘭國籍。後來因為不喜歡城市的喧囂和工作帶來的繁瑣,他隱居在激流島,過著激流島養雞自給自足的生活。

1992,顧城重遊歐美,寫作。

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創作年金。

第二年,他又獲得了德國波爾創意基金。

這體現了國際組織對顧城詩歌水平和文學貢獻的認可。

1993 10 10月8日,顧城在新西蘭拉皮茲島因離婚與妻子謝燁發生沖突,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謝燁受傷倒在地上,這個過程成了壹個謎。

顧城在崩潰時匆忙留下了四封遺書,然後在壹棵樹上吊死。謝燁死後幾個小時就去世了。

顧城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他死後,他的父親顧公編輯出版了《顧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