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白故裏的詩

李白故裏的詩

李白在江油生活了24年,詩詞肯定不少,大部分已經失傳,但留存下來的是青年李白詩詞的精華。

大約在李白十五歲前的壹兩年,他還沒有離開青蓮鄉的時候,就寫下了《初月》、《雨後望月》、《小青》、《對雨》、《王府石》等抒情詩,其中:

雨後看月亮

西郊多雲霧霾,開戶半癩蛤蟆。

萬裏樹雙臺,壹江橫流。

山白時,海高後明。

出於憐憫,我像壹把扇子,唱到第五更。

在雨中

和卷簾聊天,草是濕的。

古洞雲遮,空庭織碎煙。

水紅妳操心不起,拉風難。

終日耕耕,行於河樹前。

從這幾首詩描寫的景色來看,和青蓮鄉的環境是壹致的。比如“壹條河在渡河”應該是指盤江,“古洞遮雲”是指遠眺大礦山山、戴天山、魏紫的雲霧繚繞,“終日耕田,在河樹前來回”描述的是盤江岸邊、青蓮壩的農民的農耕圖。

李白還寫了壹首詩《上樓》:

山上寺廟的高樓真的很高,像壹百英尺,人們在樓上就像壹只手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裏,我不敢大聲說話,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這首詩的語言簡單直白,沒有典故,卻又自然天真,有壹種孩童般的幻想。

李白十五歲就做了小吏,做小吏才半年。他到匡山隱居,不時尋仙訪道,並作詩,最著名的是《代天山訪道》:

犬吠聲中,桃花正濃。

樹深時見鹿,午不聞鈴。

野竹綠蒙蒙,飛泉掛藍峰。

何去何從,愁靠二三松。

這是青年李白隱居大礦山讀書時寫的壹首膾炙人口的詩。他給我們展示了壹幅寧靜美麗的風景畫,風格清新明快。鮮艷的桃花、翠綠的野竹和汩汩的泉水讓人心情愉悅。李白有許多生動描述自然美景的詩。這些詩詞能使人的心靈豁然開朗,獲得愉悅的心情,會在遊客的心裏打下堅實的美麗印記。

李白在寫《遊戴天道士山》的同時,還寫了《求和諧,敬師隱居》:

山峰陡峭,摩羯座的日子,從當年的記憶中解脫出來。

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水春。

暖花臥青牛,白鶴眠高松枝。

和老師說話,河水已經被暮色籠罩,我要獨自走冷山的雲。

詩人著力渲染了多姿多彩、動靜相間的山水、花木、懸崖、飛泉,美麗絢爛的景色襯托出淡淡的憂傷與悵然。

《戴天山訪道》和《歸隱求和尊師》都是李白十七八歲隱居大礦山求仙訪道時所作的詩。同時,他還寫了壹首詩泰華冠:

巖石層太多,白雲深處有人。

路邊,我對月吹笛,仙女駕雲。

落基山脈如坐虎,老藤如蛇。

曾聞玉京今在何處,遇蓬萊十花。

大礦山和太華山是同壹個山脈,相互依存。從大礦山大明寺西北,到太華觀要走十幾裏。善於遊仙的李白不僅與隱居在太華山的雍尊有交往,而且與在太華觀修行的道士也有交往。《太華觀》是對崇拜太華觀的道教徒的采訪,展現了山中古樸幽靜的景色,描寫了深山月色、笛聲悠揚、仙女騎雲的神仙境界。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冬,李白遊歷成都、禹州、峨眉山,蘇轍、李詠未受重用。他回到僻靜之地——大礦山,寫了壹首《冬歸老山》:

回到方草坪沒有洗染塵纓。

壹條藤徑青翠,萬雪峰晴點。

冷葉先竭,冷雲未盡。

柔情侵宅,古樹落過江。

村裏白狗叫,墻上長青苔。

如果妳壹個人在廚房走,老猿會在隔壁唱歌。

鳥兒在森林裏築巢,但樹籬為野獸讓路。

吹了下床,松鼠走了,魚很驚訝。

洗硯修善策,敲松準貞。

這個時候我會再去,去三清。

詩中描寫了他的故居在冬天的蕭瑟、荒涼、破敗的景象,流露出他不被重用的不快心情。然而,李白並沒有灰心。他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振作起來,“洗硯修良策,敲松仿貞”。他想像壹棵挺拔的松樹,不畏嚴寒,堅忍不拔,繼續追求他的理想世界。李白隱居匡山期間,經尹平路到江油縣(今平武南壩)拜見江油縣尉,並題《江油縣尉堂》。

李白在大礦山的最後壹首詩是《別礦山》;

曉風如畫,犬牙交錯,藤景搖風吹檻。

野外會有很多狗陪著妳,晚上會有柴火陪著妳。

看雲客倚猿樹,洗碗僧必失鶴池。

難怪我不喜歡景清,而且我已經答應把我的劍給明朝了。

這七法描寫了曠山壯美幽靜的景色,表達了對曠山的眷戀和報國之誌,表現了李白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心態和宏大的政治抱負。

此外,李白在家中生活和學習了24年,他的詩歌包括《石牛頌》、《螢火蟲》、《風景》等。這些名詩無論抒情、送別、懷舊、繪畫,都是江油人文自然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油旅遊文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