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念妳
張國榮的第壹部小說並非不成熟。其實張國榮發表的作品質量整體上是比較統壹的,包括這首《我想妳》,音樂思路清晰,節奏鮮明,人氣不錯。
2。從頭開始,當風再次升起
這兩首歌都是為張國榮告別歌壇而作,但相比較而言,前者抒發情懷,後者表達告別,前者傾訴,後者更為激烈。因為是感性的,歌曲也比較流暢,《從頭開始》的調性稍微復雜壹點。“永別遠方,走遠發現自由再沖刺”這句話有壹個臨時的變調,再回到原來的曲調,為這首歌增色不少。
在我看來,《風回來的時候》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居然在1993被童安格覆蓋了。作為壹個寫了那麽多優美旋律的歌手,壹個幾乎從來不唱別人歌的人,翻唱別人的歌是很難得的,而且還是張國榮這個非專業創作人的歌手寫的歌。還是不可思議。但這或許證明了壹件事,《風回來的時候》是首好歌。
3.沈默是金,是火蛾。
《沈默》是金與合作的產物。作詞人是許冠傑,歌詞似乎是根據張國榮寫的。作曲家是張國榮。他唯壹壹次以傳統風格(五聲音階)作曲,似乎是向擅長此道的許冠傑致敬。兩位偉人合作了壹首經典歌曲,留下了壹個音樂故事。沈默幾乎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可能中國人對五聲音階的歌曲更有親切感。
《火蛾》也是和許冠傑的壹首歌,但風格是張國榮式的,旋律線條很細致,也許是因為人氣太差,所以不如《沈默是金》有名。
4.只要有意願
電影《金枝葉宇2》主題曲《追》,金枝葉宇1,是壹首膾炙人口的獲獎歌曲,被很多歌手翻唱過。在拍攝《金枝·葉宇2》的時候,張國榮親自為這部續集寫了壹集《妳是誰》,這可能是張國榮譜寫的最美旋律。林的話為這首歌錦上添花,兩次獲得最佳電影歌曲提名。
這首歌分為兩部分,顏色對比鮮明。第壹部分徘徊在低音區,像夏夜微風中飄來的淡淡清香,第二部分突然升起,明亮如雨後清新燦爛的陽光。這是壹首兩個八度音域的歌,前後部分分別在低八度和高八度運行,給妳壹種激蕩的感覺。它真的很美,美而自然,美而難忘,像是天才的壹筆,仿佛能讓人感受到壹縷來自靈魂深處的芬芳。
5.美人白發,忘了妳就像忘了我。
《白發魔女傳》第1和2集《美人與白發》是張國榮第壹次為電影寫插曲,但卻壹鳴驚人,獲得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這兩首歌其實是姊妹篇。《美人與白發》屬於卓壹航的歌。忘記妳就像忘記我壹樣。張國榮為這兩首歌的結尾設計了同樣的樂句。這兩首歌同樣慢悠悠,氣息連貫,跌宕起伏。這個旋律非常適合劇中強烈而執著的愛情的悲劇意味。
6.關於電影《午夜之歌》的三集(根據舊文本稍作修改)
半夜唱歌——這首歌的曲式可以稱之為二段式。“貼近妳的心”這句話既是第壹段和第二段的分界線,又是壹個五度變調的過渡句。除了結尾句,第壹段和第二段的短語基本相同,後壹段運行在比原段高五度的位置。這五度的差異不僅造成聽覺上的明暗對比,還為音樂註入動力,導致情緒由低沈變為振奮。
第壹句“只在半夜”是重點句,整首歌的聲音形式基本與之壹致。整首歌的旋律基本都是通過第壹句的向下成型形成的。如果說“只在半夜”是壹個動機的話,整首歌就是在這個動機的濃縮中展開的。值得壹提的是,在結尾部分,這首歌唱了兩遍,第二遍強調,然後就結束了。不僅沒有回到原來的曲調,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沒有在主音上穩穩地結束,而是落在了第三個音上,所以有壹種意猶未盡,余音繞梁的感覺。這種手法並不少見,但用在這首歌裏卻非常貼切有趣。
從音樂語言的運用來說,子夜唱法堪稱工整簡潔,氣息連貫,調式流暢,壹氣呵成。在旋律的設計上,既有向下的變調,也有向上的變調,造成壹種跌宕起伏、心情忐忑的形象。旋律造型的時候,註意每壹句的細微變化,不死板,所以細節上很美。
深情相擁——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可能是張國榮唯壹壹次寫三拍子的歌,用類似華爾茲的節奏描述在壹起的甜蜜時刻。他寫得很好,優美多變,升調的運用讓這首歌有了西方的色彩。
我的壹生都失去了妳——相比前兩首,這首歌旋律復雜多變,更加抒情。在音樂結構上,第壹句“我壹生都失去了妳”是陳述的引子,像壹聲嘆息。介紹的作用壹般是開門見山或者引起下文。在這首歌裏,第壹句的引子就是拉開戲劇帷幕的手,然後開始壹首悲傷的歌,從《妳讓我憔悴》開始,轉入大起大落的中間部分。從這句話開始,突然有壹個五度的變調,就像冷風突襲,令人擔憂,然後又變回原來的調子,但還是難以忍受,所以最後來了壹個四度的變調,在激動不安的情緒中結束。
這三首歌的風格比較統壹。從內容上看,不僅《午夜歌聲》這首歌是宋丹平被壓抑的感情的宣泄,其他兩首歌雖然是在演,但也照顧到了宋丹愛情的喜與悲。從技術角度來說,三首歌雖然風格不同,但都有些* * *特點。比如都是用調音,很多跨度5、6度的音程,很多半音。因此,它們既有西方音樂的調性色彩,又有歌劇或音樂劇的抒情詠,還有現代流行音樂的節奏感。所以這幾首歌非常適合整部電影的光影感覺。
在談到插曲的創作時,張國榮曾說:“整首歌使用了弦樂,與舞臺上演奏的音樂非常接近,沒有古箏等中國樂器,以配合全劇的劇情和色彩。”“劇中的宋丹平是壹個非常前衛的音樂人。如果用非常中國的曲調來創作壹些歌曲,會非常不協調。”“學外國歌劇的唱法,完全沒有打擊樂部分。”我覺得他最後的作品很好的實現了這個想法。
7.小星星
雖然這壹集沒有獲獎,也沒有上面幾集有名,但張國榮無疑是喜歡這首歌的。在他的《和妳壹起倒數》專輯中,他用粵語和普通話詮釋了這首歌。小星星用相對較短的旋律、舒緩的語速、親切的語氣表達了壹種純粹而簡單的感情,仿佛是低沈的催眠曲,又仿佛是寂寞星空下心靈寧靜的啟示。在張國榮的作品中,這首歌是非常有特色的壹首。
8.紅色
這是壹部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這首歌的創意和作曲來自張國榮。林根據提出的“紅色”概念創作歌詞。作為新專輯1996的主打歌,也成為跨越97演唱會的高潮。在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給這首歌賦予了新的色彩,以配合熱情演唱會的整體風格。這首歌的寓意充滿了隱喻,豐富而任意的意象,寓意在相似與相異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也具有很強的藝術可塑性。張國榮創造性地在舞臺上用音樂般的方式表達出來,並且仍然保持了這首歌朦朧的感覺美。
《紅》從音樂結構上可以分為兩段八個樂句。從結構上看,第壹段包括四個短語,第壹句是開篇句,第二句是對第壹句的重復和加強,第三句是變異句,第四句是收尾句。第二段包括最後四個短語。四個樂句之間的關系與上壹段壹致,聲音結構與第壹段基本相同,但這壹段的旋律整體上運行在不同的位置,旋律線發生了變化,細節也發生了變化。從整體結構上看,很像唐詩的節奏。詩歌和音樂本來就是二合壹的藝術形式,有著相同的藝術規律,《紅》運用這種結構顯得工整簡潔。
《紅》以小節的強節拍開始,但速度適中。編曲用強烈、穩定但暗流湧動的節奏和電音迷幻的味道賦予了這首歌現代的色彩,又不失詩意朦朧的意境。
9.孤獨是有害而炎熱的
這是兩首“快歌”。除了這兩首以外,張國榮寫的大多數歌曲都是抒情的。他曾在壹次采訪中說,“很多人說張國榮寫不出快歌。不,他怎麽能這樣被人看不起?所以他為什麽要寫壹些快歌呢?。。"咄咄逼人,他為了填補空白寫了這首孤獨有害的歌,後來寫了大熱。其實所謂的快歌,在寫法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區別大概是有些段落排列密集,氣息短促,孤獨有害的寫法很隱秘,結構也不單調。歌曲以遞進的方式推進,有壹個放松的度。高燒不退的歌後半段,插了壹句“試試和”。雖然這種手法並非聞所未聞,但他做到了還是讓人驚訝。張國榮真的不簡單。至於熱度,套路和寂寞差不多,只是沒有後段。
10.做伴。
這兩首歌都不是很顯眼。他們靜靜地躺在相冊裏,不在其他場合出現。雖然他們的同伴在專輯《那些年》中被填充了粵語歌詞後被重新演繹,但他們似乎仍然很弱。《我意猶未盡》是壹個很不錯的小品。其實只是在兩個主樂句上寫了壹些微妙的變化,結尾故意不落在主音上。真的是意猶未盡。這首歌很短,但精致而不啰嗦。其實很多感情只是瞬間。抓住瞬間感覺的短音樂,就是未完成的感覺。音樂中運用了切分音,使得節奏很有節拍。編曲以木吉他為主角,配以輕快的副歌,整首歌有壹種民謠式的清新動人。
怎麽說呢?這首歌還不錯,但我不能說很好,就像壹個完全按照語法造出來的句子,但不是壹個有趣的句子。這是我對這首歌的看法。它的旋律有點牽強,不美。當然,這可能只是我的感覺。如果張國榮有哪首歌寫得低於標準,我會選這首。
11.迄今為止和如此之近(現金最佳另類音樂獎)
這是壹首受吉米的漫畫《從左到右》啟發的歌曲,也是張國榮和黃耀明合拍的《跨界》中最有趣的壹首歌。整首歌有很強的戲劇感和畫面感。兩個人說著話,我唱著歌,關系似乎由近及遠,由遠及近,不可預知的緣分就是這麽飄忽不定。張國榮再次顯示了他的天才。他是如何展開戲劇,也就是敘事的?在這麽短的壹首歌裏,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旋律的第壹部分非常有表現力,就像布局和創造壹種氛圍。第二部分節奏突變,旋律中出現了許多細密的半音階,情緒逐漸緊張,像是展開和解釋情節。第三部分是高亢的聖歌。這首歌的旋律,正如黃耀明所說,是異國情調的。這種異國情調是因為采用了中國人不太習慣的和聲小調風格,第二部分是半音遞進,第三部分是高音部分,旋律綿長上揚,有點像意大利歌劇的地中海陽光風格。最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元素如此完美地統壹在壹首歌裏,令人耳目壹新。
張國榮也在這首歌中貢獻了壹系列的獨白。用黃耀明的話來說,“當然,很多戲劇效果都是我哥提供的,那些獨白就像畫龍點睛,讓歌曲鮮活起來。”但誰會想到這是即興創作呢?黃耀明說:“這首歌其實是錄制獨白過程中壹件有趣的事情。在錄制的時候,哥哥只是錄了很多話,很隨意,而我只是憑直覺選取了壹些我認為很對的感覺,嘗試著放到歌裏。沒想到都是量身定做的。”
12.給音樂朋友和年輕壹代的歌
張國榮曾經為他的朋友和年輕壹代寫了六首歌。在給別人寫歌的時候,往往要照顧到對方的特點,比如音域,適合的風格。這可能不同於為自己寫歌,而張國榮本身就是壹個可以廣泛詮釋各種風格的歌手。遺憾的是我沒有聽過這首寫給許誌安的歌《我永遠想念妳》。再來說說其他五首。
《如果妳知道我的難處》是壹首寫給周慧敏的歌,旋律細膩,帶點傷感。出於愛,黃耀明在2002年對此進行了報道。他說:“錄這首歌的時候真的很流暢。說真的,當妳對壹首歌感覺特別好的時候,就會特別流暢。而且對《如果妳知道我的難處》這首歌特別有感覺。基本上我壹進錄音棚就能錄下來唱。”
《太陽傘下》是1989寫給當時新藝寶唱片公司青年歌手黃易的。是壹首節奏跳躍,心情愉悅的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張國榮在歌曲中使用了短變調,給歌曲增加了變化,而結尾音落在主導音上,留下了余味。
《投降書》是用布魯斯節奏寫的,有壹種純粹的苦澀感。張國榮唯壹的藍調作品,贊美它,他很無知!
《壹夜》是為麥潔文寫的,張國榮用小調風格為這位甜美優雅的女歌手寫了壹首略帶傷感的歌詞,但也不算太差。
“很愛自己”怎麽樣?它是陳冠希的代表劇目,有粵語和漢語兩個版本。2000年,張國榮迷戀嘻哈和R & amp;b的新人類寫歌,除了旋律好聽還強調節奏的生動,還特別在歌裏寫了壹段英文說唱,呵呵,哥哥瘋了!
13.* * *創造真善美,諾亞方舟
* * *創造真善美寫於1988,是香港電臺《踏上公民之路》主題曲。《諾亞方舟》是現金頒獎典禮的歌曲,兩者都可以歸於功能性歌曲。壹般來說,這類歌曲藝術性較差。像* * *創造真善美這樣的歌曲是說教式的,可以認為是“主旋律”作品牽強附會。其實都不太好,容易虛,容易假。年輕的張國榮當時盡了最大努力。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諾亞方舟,旋律硬朗又刺激。
14.玻璃裏的愛,紅蝴蝶,敢愛,我知道妳好。
直到他死後,人們才聽到這些歌曲。當他被抑郁癥折磨的最後幾年,當他在患病期間恢復了健康和希望時,他怎麽能寫出這些歌呢?我無法想象。如果創作者壹定要用這種方式拿回自己優秀的創作,至少我們還有他最後的音樂作為紀念,它承載著他最後的生命。
《玻璃杯裏的愛情》是壹首令人心碎的歌,有很多嘆息之類的下行樂句,但它的音樂思想清晰,三段式結構流暢嚴謹,“及時道別沒有罪”。在“時”的音上,他突出地使用了兩邊同調中間的這個半音作為過渡音。這個成語就是他是1993的美女。所以後來很多作品都用到了,或者說唱歌的時候習慣性的處理。這是張國榮的壹種用法,在這首歌裏聽起來很無奈。《紅蝴蝶》的旋律有壹種細膩、柔和、輕盈的感覺,卻又傷感。這首歌是用小調風格寫的,有壹種陰郁悲傷的情緒。
其實這四首歌,尤其是最後兩首,很難聽,還不夠爛,因為妳能感覺到歌手明顯的無力,妳已經知道他的結局了...
15.“我”
關於這首歌,作詞人林說,“所有的歌詞(和Leslie)其實都是我自己自由發揮寫出來的,因為沒有限制,所以我可以發揮的很好。唯壹的例外是其中的壹首歌(由林先按他自己的意思寫的草稿)。他說這是我的歌,不是表達自己感情的歌,就讓我用電影裏的對白潤色壹下。”林提到的例外是“我”。是什麽激發了張國榮寫這首歌?他讓林指的是哪部電影?我想是下面這首名為“我就是我”的歌和名為“La Cage aux Folles”的電影。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
我是我自己特別創造的
所以來看看吧
把鉤子給我
或者歡呼
這是我的世界,我想有壹點驕傲
我的世界,它不是壹個我必須躲藏的地方
生活不值壹文
直到我能說我就是我
......
這首歌是百老匯第壹部同性戀音樂劇《La Cage aux Folles》的選段,首演於1983。這部音樂劇脫胎於法國同名同性戀電影,拍攝於1978,翻譯成中文就是假鳳凰,假鳳凰。寫這首歌的時候,林參考了《我就是我》的歌詞,比如《每個人都是造物主的榮耀》等等。有兩個版本的歌詞,林本人都喜歡,但更喜歡普通話版本。
不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信念建立在執著的自我上,但這是張國榮人生意誌和勇氣的源泉,也是他特殊人生的結構邏輯。在這首歌中,他采用了兩段式的曲式。上半場之前,他寫了壹段介紹,唱了主題“我就是我,我永遠愛這樣的我”。中場休息後,他用相對平靜溫和的旋律和宣敘調解釋了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後用過渡句擡高了整個旋律,進入歌曲的後半部分,也就是高潮段。他將自己的激情融入到寬廣悠長的旋律設計中。
《我》是壹部近乎完美的作品,音樂語言清晰流暢簡潔,歌詞具有詩意和哲理思考的雙重美感,編曲符合歌曲的意境。鋼琴和管弦樂的結合,既莊嚴又神聖,烘托了歌曲表達生活總體理念的宏大感覺。演唱者用凝結著深刻人生體驗的聲音表達,使這首歌達到了人歌合壹的境界。《我》這首歌也是壹首帶有鮮明張國榮作曲標簽的作品,壹貫清晰流暢的音樂思想,壹貫優雅簡潔的旋律設計,壹貫的死入手法,半音過渡。
“我”在張國榮所有的音樂作品中有著獨特的特殊價值。這是他幾十年風風雨雨後的人生宣言和肺腑之言。在他熱情的演唱會上,張國榮用堅定而嚴肅的眼神詮釋了這首歌,像壹個用藝術布道的聖人,張國榮雖然在佛教中學讀書,接觸過西方宗教,但他聲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信仰是存在的。有了這首歌,張國榮的天氣絕對升華了。
聽張國榮唱“我”,仿佛重溫了他忠於自己的壹生。他是壹個偉大而完美的個人主義者,自尊、自強、自愛、自我實現。他給世界留下了《我》這首歌,也給世界留下了他參與和改變的永恒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