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的清流是生活的調節器。
如果說這類節目的成功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那麽《中國詩詞大會》也是如此。
和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壹樣,中國詩詞大會是基於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更是發展和創新。
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詩詞放到綜藝的舞臺上,以比賽的形式寓教於樂,讓更多人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意見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相比同類型的綜藝節目,不賣腐敗,不賣段子,不賣故事。大家除了簡單的介紹就是靠實力,並沒有其他迎合大眾之類的意圖。
繁忙的工作之余,看這個節目放松,有趣,壓力也不大。
自身的文化底蘊賦予節目不可或缺的色彩,引人關註。
2
節目環節新穎,公眾參與度高。
同樣,這個節目的格式也很新穎。
壹* * *三通:
第壹個環節是個人追逐賽,場上選手與場上百人答題團壹起答題。場下百人答題組未能答對的人數,算作場上選手的答題得分。每人九個問題,壹個* * *場上四個選手,最後根據分數剩下壹個人。
第二個環節是飛花令爭奪進攻資格。場下答對率最高的冠軍和個人追逐賽冠軍輪流講詩。在壹個給定的概念詞裏,每個人都有壹句話,答不出來的人輸。
第三個環節是德比,以競技的方式進行,先得五分者勝。
不得不說,這種形式,無論是場內場外,甚至是電視機前,都可以參與其中,很有意思。
三
主賓陣容精良,文化底蘊濃厚。
董卿接任中國詩歌大會主持人,嘉賓由康震、孟漫、李博、王立群四位教授級專家組成。
專業的文化素養,對詩歌的解讀,甚至與選手的互動,都是遊刃有余,合情合理,不矛盾的。
尤其是既有高學歷又有多年主持經驗的董卿,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讓整個節目看起來條理清晰,妙趣橫生。
四
視覺效果好,細節處理出色。
程序沒用心用,眼光和細節都能看出來。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以藍色調為主,將古風與中國特色相結合。
無論是視覺還是場景,都是極其宏偉的。
處理的細節,無論是鏡頭還是後期的文字搭配,都是極其優雅時尚的。
五
選手實力超群,各顯神通。
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優秀選手脫穎而出。
除了總決賽冠軍吳亦舒,理工科女博士陳摩爾在第壹季三次退場後,第二季強勢回歸,三度問鼎主席之位。
當然,獲得四連冠主席職位的衛冕冠軍彭敏也是強敵,他在現場展示了他的詩意技巧。
兩次獲得參賽資格的張苗苗,第五屆大賽冠軍的李藝興,用真情和勵誌打動大家的河北農村婦女白如雲,都不得不讓大家對他們肅然起敬。
六
現象級節目,引發社會思考。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詩詞大會》成為現象級節目,掀起了讀詩新風尚,也暴露出諸多弊端。
比如要不要讀詩,背詩?比如對追求熱情的解讀:“由於學生普遍缺乏對古詩詞更深層次的理解,所以出現了這種追求。”
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正是基於這些因素,使得這個節目美麗而精彩。
把文化和綜藝結合起來,但保留文化的精髓。
把文學和競賽結合起來,激發了文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