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五言詩的發展

五言詩的發展

《詩經》裏有很多四字句,大家都很熟悉,比如“關關雎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個字。在古代,單音詞占絕對優勢,漢字壹般代表單音詞,四個字基本上可以“壹句話得其意”,從句法結構和節奏上來說是最簡單完整的形式。而四字加壹聲的形式,表現力不夠,節奏上缺乏變化。又因為古詩都是講音樂的,也就是用音樂唱歌,《詩經》四言詩中有大量的重言式(疊字)和行間形式。節奏問題是漢代樂府詩中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壹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決。到了漢代,復合詞大量出現,隨之而來的是漢語從單音詞逐漸向雙音詞轉化。這樣,在新的語言形式下,四言詩的表現力就大打折扣了。而且,書面語總是晚於漢族民間口語。在大量漢族民間口語歌曲的沖擊下,漢代開始出現文人創作的五言詩。與四言詩相比,五言詩優勢明顯。如果以兩個字為壹拍,五個字可以組成兩個半拍,那半拍的變化可以快也可以慢,增加了詩歌的變化和美感。在漢朝,壹件大事就是樂府的建立。但是,樂府究竟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壹直爭論不休。樂府是壹個機構,類似於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有團長、第壹小提琴手、鼓手等等。樂府歌曲的來源主要是從漢人那裏搜集,包括曲調和歌詞。交響樂團的比喻有點不恰當,因為他們主要從事收集、整理和創作活動。應該說是國家的文化機構。樂府壹詞逐漸從最初的機構含義演變成詩歌形式的名稱。樂府基本以五言為主,但夾雜三言、四言、七言等。因為當時的主要活動是音樂,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普及推廣工作,所以五個字的形式流傳很廣。關於樂府,余冠英的《樂府詩選》和曹道亨的《樂府詩選》都有詳細介紹。

到漢末,建安詩人開始對樂府進行壹系列改造,包括:三曹、建安七子等。李白不是有句名言“大文豪的骨頭都是妳的畫筆,在天院,而我是在妳身邊長大的小二謝”嗎?文人轉型後,樂府也趨向於工整五言的形式。就連曹丕也寫了壹首標準的七言古詩《葛炎行》。後來的左思、阮籍、陶淵明也對五言詩有很大貢獻。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分為文人詩和貴遊詩。五言詩格律,或者說現代詩格律的形成,主要是貴詩人的努力。貴的詩人開始在形式上下功夫。這時,壹些詩歌開始獨立於音樂而存在。貴由的代表詩歌有太康體、玄言、元嘉,並最終達到永明體,開始了古代詩歌向現代詩歌的過渡。永明詩人的代表是“竟陵八友”,是竟陵王身邊的壹些好朋友。八友是以謝朓而聞名的,而小謝在李白剛才引用的那句話裏指的就是他。還有沈約。“四聲八病”理論最早是在沈約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基本上像詩歌壹樣寫出來的東西,大家都是認可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何和諧押韻,那些傳世古詩詞的優秀作品,是古人的天才在壹種無意識的狀態下揭示出來的。詩歌在魏晉形成了壹種風氣,相當於現在的主流娛樂活動,於是開始了,比如限時比賽,限定話題等形式的詩歌。這進壹步促使永明詩人在音律和形式上下功夫。五言詩已經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再來說說押韻。壹開始是口語押韻。漢代以前韻很寬,基本上讀起來順口就夠了。六朝時,對格律和音韻的要求比較嚴格。六朝時期出現了壹些私韻,但詩人們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認捐,並不買這些韻。

到了隋代,《切韻》作為官書出版,也就是現在所知的《平水韻》的雛形。韻書幾經改訂,形成了現在的水平韻。回到兀顏姓,永明體詩經過宮體詩的進壹步發展,來到了初唐。初唐基本以宮體詩為主,顧名思義,寫的都是聲色犬馬之類的東西,用詞華麗,押韻優美。唐太宗李世民擅長宮體詩,他最喜歡的尚宮壹和後來的上官婉兒也是宮體詩大師。壹些詩人開始自覺地從創作理論的高度來規範五言詩的創作。宋和沈全啟提出了“憶音疾而約句”的格律理論,基本完成了現代詩歌的定型之作——格律詩。它們在初唐影響很大,五律在初唐受到文人的廣泛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