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壹門藝術,是文化的載體。壹部完整的書法史,承載著民族審美和藝術創作的歷史。對於書法家來說,書寫的過程是情感的寄托,靈魂的凈化。以書法為特征的中國藝術的核心是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的主體是中國人,是幾千年來培養出來的有道德、有性格、有情操、有責任、有品格的人。”“書法藝術是‘線’的藝術,是中華民族脈絡的流線。壹直流傳至今,從甲骨文、金文、竹簡到紙文字。隨著書法的演變,它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書法隨著中國文學的發展而源遠流長。以前書法家要麽親自創作文學作品,要麽記錄別人的文學作品。這種形式構成了書法與文學在傳遞中國文化精髓過程中相互發展的特征,並對書法美學以及在此基礎上起主導作用的文化傳統和理論批評體系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根據文學形式的不同,展覽也分為五個部分進行展示:壹是以書寫先秦文學作品為主。對於《周易》、《道德經》、《論語》等經典,書法家們力圖以不同的風格體現貼近文本意義的書寫表達;第二,以唐代詩詞歌賦為主要寫作內容。唐詩的內容豐富多彩,也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心靈。基於此,書法家也在了解詩人文心的基礎上,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第三,以宋詞為主要寫作內容。人們把“詞”形容為壹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創作和傳播都與音樂直接相關。人們也常用“無聲的音樂”來形容書法。於是,書法家對字的含義和節奏的欣賞和把握,在書寫特點上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第四,賦是主要的寫作內容。內容明快流暢的散文,是書法家抒發感情、抒發情趣、體現書寫節奏的好書。尤其是龍符,通過書法家的表現,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文采上的壹瞥,更是文筆上的壹份遊子心;第五,本部分選取了元曲、明代小說、清代楹聯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作為寫作內容。其中,對聯作為書法家選擇書寫內容的壹種常態方式,隨著清代對聯文學的發展而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對聯的書寫特點反映了碑學繁榮背景下的不同文化稟賦。元曲的體裁也很多,但涉及的書法家很少。與元曲相比,明代小說中書法家選書較少,這給書法家在體現此類文學作品的文學意義方面帶來了挑戰,也給文化的書寫和傳播帶來了有意義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