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文獻檢查
壹、名詞解釋
二分法:二分法就是把所有的文體分為兩類:韻文和散文。中國很久以來就有文與章之分。劉勰把文體分為“寫”和“筆”;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根據文體的語言是否押韻來稱呼史詩、戲劇詩等所有詩體,而空白文體則包括各種文學和非文學文體,甚至應用文體。這種分類太籠統,早就不用了。
現實主義文學:是壹種註重以現實的方式再現客觀現實的文學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再現性和現實主義。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壹是再現客觀現實。這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主題。再現是指對外部客觀現實的描寫或模擬,它要求文學立足於客觀現實,直面現實,正視現實,忠實於現實生活,而不是回避現實。它強調立足於客觀現實,忠實於現實,冷靜地觀察和分析現實,直接揭示現實矛盾。二是現實的方式。這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藝術手段。它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按照它們的本來面目,準確而逼真地描繪出來。寫實是指用寫實的手法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進行精細逼真的描寫。客觀事物的感性表象和細節的真實是其特點,善於描寫,不誇張,不變形,真實地體現了客觀事物的感性表象。
理想文學:是壹種側重於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達主觀理想的文學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現性和虛幻性。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壹是表達主觀理想。這是理想文學的主題。表現是指呈現內在的主觀世界情境(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中的壹個形象。它突出主觀因素,具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藝術地塑造了壹個理想世界,表達了作家超越現實的主觀願望。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這是理想文學的主要藝術手段。而理想文學則充分利用誇張、變形、虛構,不求表象的真實,而是遵循情感的邏輯,追求情感的真實。它的情感態度主要是以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是像現實主義文學那樣在對客觀事物的描寫中悄悄地隱藏情感。
象征文學:它是壹種以暗示的方式關註審美意蘊的文學形式。“符號”具有超出圖像本身的含義。象征文學突出了文學形象意義的超越性。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隱蔽性。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壹是審美意蘊。這是象征主義文學的主題。這種意蘊要麽著眼於客觀現實,要麽著眼於主觀感受,往往具有壹些超越具體、個別現象的抽象、概括、朦朧性。二是暗示的方式。這是象征文學的主要藝術手段。暗示是象征文學蘊含意義的方式。暗示是指詞語包含了某種超出本義的內涵。它註重用間接的方法來暗示客觀規律和主觀感受,並經常制造畸形的、虛擬的假想形象來啟發讀者去欣賞形象之外的意義。象征文學的特征。
浪漫主義文學:興起於18年末,興盛於19年的壹種文學思潮。以強烈的主觀態度、激昂的情感力量、天馬行空的幻想精神和詭異神秘的藝術效果,聚焦於充滿特色和神秘感的千變萬化的人生、精神動蕩和各種奇異現象。所以浪漫主義文學充滿了誇張的形象,變態的情節,虛幻的神話色彩,奇異的異國情調。
現實主義文學:19三四十年代形成的文學思潮。它以其強烈的真實性、典型性和批判性成為現實主義文學的典型形式。它主張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寫作,面向現實,反映現實,再現現實。全面深入到現實社會的各個層面,不僅需要細致的描述,更需要歷史的長卷式宏觀展示。同時也賦予了人物極大的歷史感和豐富性,塑造了典型形象,展現了多重社會關系中的典型環境。並對現實社會中的醜惡現象進行了尖銳的分析和深刻的批判,表現出強烈的現實理性批判精神。
象征主義文學:19世紀70年代形成的文學思潮。它強調藝術的創造,主張藝術不僅要描寫客觀世界,而且要揭示隱藏在客觀世界背後的真理,表現人的精神狀態。在表達方式上,它註重暗示,認為人的精神與自然界萬物息息相關,看得見的事物與看不見的意識之間存在對應或默契。因此,主觀精神和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主觀意識的對應物來暗示,主觀精神可以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客觀事物來暗示。它致力於挖掘語言的潛力,打破文字的單壹,意義的直接和明確,在結結巴巴和含蓄中突出句子的逃避,暗示復雜而不可言說的情感狀態,成為象征主義文學的典型形式。
古典主義:17世紀起源於法國,流行於歐洲各國的壹種文學思潮。主要特點是崇尚理性,重視類型,強調教化,追求高雅規範。代表作家包括悲劇大師高乃依和拉辛,以及喜劇大師莫裏哀。
自然主義:20世紀60年代後發展起來的壹個文學流派。它主張從生物的角度寫人,主張描寫的復雜,主張不經過思考。代表作家有左拉、福樓拜、鞏古爾兄弟。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壹樣,也強調對現實的客觀反映,但自然主義描寫自然的想法,其實是隨便觀察到的壹種庸俗的自然現象,多半是偶然的。反對現實主義,通過典型概括反映現實。它要求作家成為科學家,應該以嚴格的方式進行研究和創作。自然主義者認為,作家既然履行了科學家的職能,就應該絕對冷靜客觀,不應該流露出個人感情,發表評論。
現代主義:20世紀初以來西方各種反傳統的文學流派和思潮的總稱。主要包括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存在主義、法國新小說派等文學流派。在思想內容上,最大的特點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人與自我四種關系中的尖銳矛盾和異常脫節,以及由此引發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情緒和虛無主義思想。現代主義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或現實;認為藝術是表達,是創造,不是復制,不是模仿;主張內容即形式,形式即內容。沒有形式,就沒有內容。現代主義的重要創作手法之壹是自由聯想。在藝術風格上,廣泛運用意象隱喻、不同的風格、標點符號乃至拼寫方法和排列方式來暗示人物在某壹時刻的感受、印象和精神狀態;作品結構突變,層次多;故事似乎沒有什麽,怪誕荒誕;人物形象混亂,有悖常理。許多西方學者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現代主義逐漸被後現代主義所取代。
唯美主義:是19年底流行於西歐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它最早始於詩歌,後來逐漸傳播到小說和戲劇中,主要流行於英國。所謂“唯美主義”,就是把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藝術命題。這裏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之美。因此,唯美主義有時被稱為“唯美主義”或“美至上”。濟慈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唯美主義的先驅。法國作家高蒂是浪漫主義向唯美主義過渡的作家。他反對藝術的功利性,提倡純粹藝術,追求形式美,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是唯美主義運動的倡導者。其真正的代表是奧斯卡·王爾德,他是唯美主義的實踐者,唯美主義理論的倡導者。
象征主義:19年底在法國興起的壹個文學流派和文學思潮。它有兩層含義:壹是指象征主義流派,二是指象征主義文學思潮。。從創作方法上看,象征主義是對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反叛,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開始衰落,現實主義轉向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分支出現到極致時的壹種藝術傾向。它與批判現實主義同步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藝術潮流之壹。它認為世界是虛幻而痛苦的,而“另壹個世界”是真實而美好的。它把文學帶回了強調表達個人情感的老路。但其個人感受和浪漫抒情的味道卻大相徑庭,而且不是日常生活中表面的喜怒哀樂,而是難以捉摸的內心秘密。詩歌的目的不是讓讀者理解詩人真正想說什麽,而是讓讀者理解深刻的含義。象征主義不追求簡單的清晰,也不刻意追求晦澀,而是追求半明半暗、明暗分明、撲朔迷離的意象。
表現主義:20世紀初至30年代流行於歐美壹些國家的文學藝術流派。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奧地利最為流行。它最早出現在藝術界,隨後在音樂、文學、戲劇、電影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創作上,表現主義作家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要求表現事物的內在本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環境的描寫,揭示人的靈魂;它需要表現出永恒的品質,而不僅僅是描述暫時的和偶然的現象:它在詩歌、小說和戲劇領域產生了壹批有影響力的作家和作品。他的詩的主題是厭惡城市的喧囂,或揭露大城市的混亂、墮落和罪惡,充滿了隱居和憂傷,或宣揚“普世人性”。其特點是不重視細節描寫,只追求主觀精神和內心激情的強烈表達。代表人物有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德國的海姆和貝恩。他的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是對現實生活的異常變形或扭曲,用來揭示工業社會中的異化現象和人們迷失自我的嚴重精神危機。代表人物有奧地利的卡夫卡。他的劇作內容荒誕,結構散亂,場景之間沒有邏輯聯系,情節突變,生與死,夢與現實沒有明確的界限。使用短、快、高、強節奏和冗長的內心獨白來表達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同時大量使用燈光、音樂、面具等來補充語言的效果。代表人物有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國的托勒、美國的奧尼爾、捷克的卡佩克、英國的杜肯、愛爾蘭的易修武德、奧凱西等。
未來主義:是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流派之壹。這種思潮主要表現在詩歌創作上,西方未來主義也體現在戲劇、繪畫、音樂、舞蹈等文藝領域。它以反對文學中的唯美主義為指導,承認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未來主義作家聲稱追求未來,主張與過去徹底分離,否定壹切以往的文化成就和文學傳統,在主題和風格上主張新的形式,以符合機器和技術、速度和競爭的時代精神。在文學創作中,他主張“文字自由”和“想象自由”,反對句子的邏輯結構,喜歡用壹系列名詞或不定式拼湊。
達達主義:是20世紀初在歐洲興起的資產階級文藝流派。達達主義是壹場無政府主義藝術運動,它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審美形式來發現真正的現實。達達主義是由壹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積極分子領導的,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表達了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壹戰的絕望。
超現實主義:是現代主義的壹個流派。它脫胎於瑞士的達達主義,逐漸由法國的達達主義結合象征主義演變而來。超現實主義者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壹個所謂的另壹個世界,即無意識或潛意識世界。超現實主義者致力於探索人類經驗的超驗層面,同時致力於突破現實的邏輯和實踐概念,試圖將現實的概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結合起來,達到壹種絕對的真理和超驗的真理。超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有瑪格麗特、達利、米羅、馬森、恩斯特等。
意識流小說流派:意識流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碎片化的方式進行的,而是以流的方式進行的,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流、意識流的方式進行的。同時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意識意識和不合邏輯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組成的;也認為人的過去意識會浮現出來,並與現在意識交織在壹起,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在主觀感受上形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意識流小說不是壹個統壹的文學體裁,也沒有公認的統壹定義。作為壹種結構方法,意識流小說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小說基本上按照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或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系而形成的單壹的、直線式的發展結構;故事的敘述不是按時間順序直線推進,而是通過與人的意識活動的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節的銜接壹般不受時間、空間或邏輯、因果關系的限制,往往表現為時間和空間的跳躍和變化,兩個場景之間缺乏時間和地點上的緊密邏輯聯系。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經常交叉或重疊。這類小說往往以當時正在發生的壹個事件為中心。通過扳機,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地向各個方向展開和收縮,反復循環之後,就形成了壹個有枝有藤的立體結構。
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興起於法國,20世紀四五十年代風靡歐美。60年代已是強弩之末,但其影響在歐美文壇延續至今。存在主義文學是從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過渡的壹個流派,對各種後現代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存在主義文學是存在主義哲學的文學反映。存在主義否認客觀事物的獨立存在,強調人的價值高於壹切,主張“專註行動”、“自由選擇”、“積極進步”,但存在主義文學大多描寫世界的荒誕和現實的汙穢,表現荒誕世界中孤獨者的失望和不幸,帶有悲觀的基調。在藝術上,存在主義文學力求將哲學融入作品,強調敘事的客觀冷漠。存在主義文學主要是小說和戲劇。
新小說派:或“反小說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在法國出現,盛行於五六十年代。它對英國和美國,尤其是對西歐和東歐(波蘭)有很大的影響。其主要代表是法國作家亞倫·羅伯特·格裏耶、娜塔莉·薩羅特、米歇爾·布托爾斯、瑪格麗特·杜拉等。他們主張拋棄傳統的小說觀念,在情節、人物、主題、時序乃至語言上進行改革。它不僅要求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還要求小說與讀者的關系。他們反對在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性格,反對刻畫人物的外貌特征。他極力主張將人的思想和觀點從小說中剔除,將作者所做的壹切政治、道德、心理的評論從小說中剔除,企圖通過小說重建壹個純粹是內心世界的時空。
荒誕派戲劇:是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流派之壹。它興起於法國,20世紀50年代,由尤奈斯庫、貝克特、阿達莫夫和熱內等劇作家創作的戲劇登上了巴黎的舞臺。在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下,特別是在阿爾托戲劇理論的影響下,這些劇作家打破了傳統的戲劇寫作技巧,創作了壹批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獨具特色的戲劇。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壹部典型的荒誕派戲劇傑作。
黑色幽默: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所謂“黑色幽默”,是指從殘酷中尋求快感的“病態荒誕的幽默”。其主要特點是對內在悲劇主題的滑稽和怪誕處理;松散、脫節、不合時宜的敘事結構:冷眼旁觀絕望、蠻橫、殘酷的事件。具有“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誕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無奈的嘲諷態度表達環境與個人(即“自我”)的不和諧,並放大扭曲這種不和諧現象,使其更加荒誕可笑,同時也使人感到沈重和壓抑。在描寫手法上,“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情節缺乏邏輯聯系。他們經常把敘事的現實生活和幻想、記憶混在壹起,把嚴肅的哲學和插科打諢混在壹起。
詩歌:詩歌是壹種文字簡練、結構跳躍、節奏韻律豐富、高度集中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它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格律詩和自由詩。它的基本特征是簡潔性、跳躍性和節奏性。詩歌的簡潔性,體現在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和極其精煉的文學語言,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詩歌在結構上具有突出的跳躍性特征。它遵循想象和情感的邏輯,常常從壹端跳躍到另壹端,或者從過去跳躍到未來,超越時空的阻隔。在各種文體中,詩歌是最講究節奏的。詩歌的節奏主要是指不同的聲音在詩歌的長短和強弱上有規律的變化。如果每首詩停頓均勻,就會形成鮮明的節奏。
小說:小說是壹種文學風格,側重於刻畫人物和敘述故事。它可以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等。小說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敘述,具體充分的環境描寫。描寫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顯著特點。註重刻畫人物是小說走向成熟的標誌。小說在人物塑造上有更多的表現手段,可以從各個方面深入細致地塑造性格復雜的人物形象。劇情與人物關系密切,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敘事文學更註重情節,小說的情節更加完整復雜。小說可以突破相對固定的時空限制,容納更復雜豐富的情節,反映更廣泛的生活內容。環境描寫是烘托人物、表現故事的重要手段。小說中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壹定的時代、社會和自然環境。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也受到特定環境的制約。只有充分描寫環境,才能具體真實地揭示人物活動和沖突的現實基礎。
劇本:劇本是壹種以人物臺詞為中心,反映矛盾沖突的文學體裁。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戲劇、獨幕劇和長篇劇。其基本特征是:集中反映現實生活,集中表現矛盾沖突,以人物臺詞推動戲劇動作。受限於舞臺表演的時空,劇本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三統壹”。沒有集中的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劇本要高度集中矛盾沖突,使之尖銳激烈。戲劇藝術的時空特性決定了劇本應該集中表現矛盾和沖突。在劇本中,人物的文字(臺詞)是塑造形象、表現沖突的基本手段。
散文:散文可分為廣義散文和狹義散文。廣義的散文包括除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作品,以及壹般的科學著作、論文和應用文章。狹義的散文是文學意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壹種文學樣式。包括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隨筆、遊記等等。文學散文是壹種題材廣泛、結構靈活、註重表達真實情感和情境的文學體裁。其基本特點是: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發真情實感。散文在選擇主題上有廣泛的自由。可以描寫人,可以敘說,可以描寫風景,可以吟詠事物,可以惜友,可以訪老,可以描寫風土人情,可以表現國際形勢,可以詳細描寫花鳥蟲魚。風土人情,街景,往事回憶,情懷,還有天地,古往今來,都是缺壹不可的。散文是壹種自由結構的文體。它的結構沒有嚴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靈活性和隨意性是它的長處。散文的“散”更突出地反映了它的結構特征。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實的文體。散文的壹個主要特點是記人敘事,以物寫景,“抒情”、“有所為”,表達作家真實的現實感受和真實的生活境遇。
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以真實的人和事為基礎塑造藝術形象,及時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時間性、紀實性和文學性。報告文學和新聞傳播壹樣,善於把生活中剛剛發生的激動人心的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及時傳達給讀者。報告文學必須以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和事作為描寫對象,攝影紀實是其重要特征。報告文學必須塑造豐滿的人物和生動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