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散文的成就在於他能以自由的筆觸揭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在這種散文中,李白像是與友人的交心,訴說著他在萬裏遊歷的人生軌跡。比如他年輕的時候寫過《商安李昌史書》、《商安裴昌史書》。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李白青年時代的生活並不完全像他在壹些詩中表現出來的那樣高尚。
他廣泛接觸各種地方官員,希望得到壹個做官的機會。但詩人天生的浪漫氣質與庸俗的官場生活格格不入,常常被糟蹋。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感到坐立不安,吃不下飯,只好寫書抒懷,這就是這兩篇散文的緣由。
他在《李尚史·常》中說:
“白孤劍衛,悲歌自憐。在悲傷的壓力下,我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妳為什麽想離開這個國家?如果沒有人可以依靠。往南走,就會迷失方向。”
文章描寫了他名利雙收,漂泊異鄉,誤入歧途,筆端浸透感情,悲涼的筆調,能引起同處境人的同情。
在《尚書·裴昌》中,他說:
“我以為壹個書生壹出生,就會朝四面八方開槍...但他會帶著他的劍去鄉下,離開他的親戚去遠方旅行。”
為了找到從政的道路,他四處遊歷。對照他的詩“別怪我無情愛景清,我明朝時已許下寶劍”,李白的為官之誌壹目了然。因此,他不惜降低自己的社會地位,把自己的誌向和經歷告訴地方官員。又因為擔心裴長時在“大規模破壞”下必然“欺軟怕硬、暴跳如雷”,所以李白的用詞、用句都比較委婉、溫順。
詩人才華未得,壯誌難酬,悲憤交加,更有《張祖監東都序·春末程》:
“仆庫坐憂,亦已久矣...而金骨沒有變,顏瑜誤學了劍這本書...我是壹個窮遊客,我很卑微,我是璧山的萬裏。人才無命,願遲暮。”
詩人仍在悲嘆自己,但他當然從未意識到自己未能發揮才華的社會根源。但這些文章雖然只是敘述了個人經歷,卻客觀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使人們明白了那個社會有才華的知識分子受到嚴重壓制、打擊和摧殘,甚至終身被埋沒的原因。
其次,李白的散文表現了他對朋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這樣的文章言簡意賅,發人深省,這與詩人自身的政治挫折是分不開的。如《澤盤賦序》中,崔成福因魏健參與冤獄而被貶,李白憤然寫了壹首《澤盤賦》詩,由李白作序。這篇文章強烈譴責了官場的汙穢。
比如文章裏說崔成福的迫害會更激烈,因為他怕漢奸找到這首詩。是“常陶之竹簡,酷吏將至,故藏於名山,前後數四,傷卷。”短短幾句話,就批判了當時酷吏橫行的黑暗官場。
再如李傕副使《轉兵廣陵序》。這篇文章說的是李在內亂中平定了叛亂。他“勇冠三軍,無壹有旅”。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壹掃而凈全吳”,建立了輝煌的戰功。但“國雖定在劉璋,侯之銜在李廣聞所未聞”。他在為朋友們鳴不平的同時,強烈批評統治者的無知和無能。由此可見唐肅宗政治腐敗,是非顛倒,賞罰不明。
讓我們來看看趙四的《春藥方》的序言。文章中“有病違法,遷顏坊”不過是表達趙四委屈的兩句話。其中,趙四離別父母的悲傷場景更能引起讀者的同情:
“辭高堂而墜入心,指絕國以撼恨。天遠水遠,雲更比山長...黃鶴說再見,擔心聽到生命之子的聲音;青楓滿樹悲。”
在這裏,李白用鳥兒依戀幼鳥的聲音來表達父母依戀子女的悲傷,讓人聽了難以忍受,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了對趙茜悲慘命運的同情。全文慘淡,意有所指。
除了上述文章外,還有壹種小序,或談骨肉團聚,或贈別贈言,清新自然,美不勝收。比如眾所周知的出自哥哥桃花源的《春宴序》,雖然有“如夢飄”的負面成分,但總體上還是清新喜人,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序的藝術風格與李白的抒情詩頗為相似,真如“清水出芙蓉,天然雕”,都是真情的結晶。
最後,李白的散文內容復雜,風格多樣。因為內容不同,風格也不同。比如他的推理文章,多采用誇張手法,頗像戰國時代壹位勇士的風格。比如從文章的文體來說,《請為宋仲誠顯金陵之都》就很像戰國士人遊說諸侯時的克制封閉之言。全文跌宕起伏,沒完沒了。
比如,為了說服唐肅宗接受遷都策略,他引古說遷都之舉自古就有:“盤庚五遷其城”,“魏文遷楚丘”,於是提出:“去助風,則有危州,金陵泰山安。”然後把金陵的地理、物產、交通等優勢壹壹列舉出來,加強推理。
再比如《宋忠誠自薦表》,裏面列舉了他的誌向、才華、經歷。“持經才,抗巢節,文能移風易俗,學能研天人”。好像自我誇張太多了。其實這種誇大其詞只是取得對方信任的壹種手段,也是戰略家常用的方法。
這類文章用事清晰簡潔,語言簡練。雖然有六朝駢文的風格,但因為都是真的,沒有雕琢詞句的弊端,所以讓人覺得真實動人。
李白散文中的另壹類作品,是贊美清正廉明、有擔當、有能力、關心百姓疾苦的地方官員。他們統治壹個地方,嚴懲貪官和奸夫,改革腐敗政策,促進經濟,穩定人民生活。
如《武昌屠戮韓軍,去思碑》,言簡意賅地表現了漢宮的勇敢,不畏強暴,不仁不義,贊揚了漢宮管理下的“三度湖口”;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官從不求人,官不犯錯誤。”
在封建社會,漢奸和豪強是人民的洪水。有些官員即使清廉,也只能清正廉明,但還是不敢得罪漢奸豪強。但李白筆下的清官就不壹樣了。
比如虞城縣的鞏俐命鞏俐思碑,任城縣公所墻的何公,都是致力於消除暴力,撫慰百姓。這類人物的貓寫,與李白反抗權貴的精神是壹致的,與他政治理想的具體內容密切相關。李白在這樣壹個地方熱烈地贊揚清官,既是自己的榜樣,也是後人的教訓。
李白散文裏的畫很棒,寫得很好。他的很多畫都是贊美的,雖然都是用平行的對偶句,但是沒有雕琢的精神,只靠感人的想象和優雅的歌詞,畫中的東西形神兼備。
有些人贊美畫和畫中的東西。在李白的作品裏,他們看起來很酷。如壁畫《蒼鷹頌》:枯樹“無枝”,其形“若憂胡眉”,卻有“凝之殺氣”。幾招,境界全出。
李白並沒有直接認可這幅畫的形神兼備,而是從觀者的驚奇中,表現出畫中雄鷹展翅的姿態。詩人用筆墨塑造了丹青的意境。在形式和精神上以類似的方式再創造這壹藝術創作是非常困難的,但作者完美地表演了它。
還有壹篇值得註意的文章《為宋忠誠祭九江》,極為華麗,等於壹張色彩斑斕的誓師表。文章雖然是代表宋忠誠,但實際上包含了作者殺敵報國的思想。
寫的是兵權之盛“依標上海之色,兵權在元野”。但在大軍被大風大浪阻擋的情況下,他命令申江“令楊候揮,令xi賀,船先渡,使馬平安”,以達到“掃幽燕中邪魔,殺河洛鯨”的目的。文章中每兩句話就概括壹個重要內容,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生動地向讀者展示了壹個正義之師。
總之,李白的散文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既表現了李白生活和思想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也表現了李白政治理想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