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教學規範是教師形成教學人格的前提和基礎吧?

教學規範是教師形成教學人格的前提和基礎吧?

教育的作用在於根據社會的需要,把人的自然屬性逐漸轉變為社會屬性的過程。教育是壹種生產,壹種創造,是關於“人”的生產和創造。因此,尊重人的精神和個人價值的多樣性是現代教育的基本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關註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了這壹點:語文課程也要註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既然語文承擔著培養具有良好人格和健全人格的人的任務,那麽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語文教師的首選。沒有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沒有學生成長的個性化可言。

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是將獨創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形成符合教師個性實際的教學風格,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個性教育產生最大的效果。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個性化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有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重組,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毋庸置疑,語文教材選用的範文“具有示範性,文學品質優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適合學生學習”。但教師要能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教學對象,突破選文和教材行文的局限,合理、有針對性地選擇課時的教學內容並進行重組。從而打開課內與課外、學科與學科、作品與生活的界限,隨時打開寫作與閱讀的通道,最終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目標:“語文課程要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註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融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第壹單元的主題是:長征之歌。按照常規教學的要求,簡要介紹長征的歷史背景是教師的普遍選擇。作者摒棄常規,將語文課改為歷史課。第壹節課要求學生打開八年級歷史課本,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歷史課本中的長征部分,總結長征發生的原因、過程和重大戰役、歷史事件。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種方法有點偏離教學目標,但對於本單元來說,在每節課中零零碎碎地介紹相關的歷史背景,會更好地專註於學習。歷史教材和語文教材不壹樣,但兩種教材對同壹個學科的視角不同。通過自學歷史教科書,讓學生客觀、系統地了解這壹重要歷史事件,無疑是壹種有益的補充。

語文是壹門基礎學科,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但語文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其他學科的支撐。因此,跨學科選擇和組織語文學習內容也是個性化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死海離不開物理課本上的浮力和化學課本上的鹽度。學習花為什麽這麽紅,離不開生物學知識;華的統籌方法是數學知識的語言和文化。甚至學習古詩詞也需要語文老師隨時引導學生了解相關學科知識。比如學習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要求學生知道高度差引起的溫度變化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允許學生掌握相關地理知識,而是死記硬背這首詩。於是乎,他們只能像大詩人白居易壹樣,提出無奈的問題。

不能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而要以教學參考書的要求為依據,這與個性化教學相去甚遠,更談不上培養有個性的學生。

其次,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也要求語文教師在全面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元化學習文學作品的習慣和能力。

把學習經驗還給學生,讓思維的火花與生活的積累緊密相連,幫助學生學會構建自己的思維空間。正如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有著深刻的影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樣的。"

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帶有時代的痕跡和烙印。今天,學生學習這些作品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使他們認識到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最終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自己正確的認識問題的標準。這首先要求教師有足夠的認識和認知辨別力。如果壹個語文老師只是遵循別人提供的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甚至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恰當的解釋,那麽這個老師最終會成為壹個“傳聲筒”,學生會被這樣的老師訓練成壹個徹頭徹尾的“容器”。“個性化”對學生和課堂教學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了。

莫泊桑的代表作《我的叔叔尤爾》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教材的編輯和作者主要是想讓學生知道公認的主題: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作者在引導學生欣賞唯利是圖、否認金錢的菲利普斯夫婦文學形象的同時,結合現實生活,向學生發出以下關於母親形象的問題:這真的是壹個可惡的母親嗎?作者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討論,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答案在意料之中,沒有多少人覺得這個媽媽可惡。結合同學們的討論,筆者最後做了如下總結:誰會用錢買打折商品,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好?然而,這是壹個沒錢的媽媽。面對貧窮,生活總是要繼續。作為家庭生活的組織者,沒有媽媽會大手大腳花錢。於是作者讓學生們再欣賞壹遍下面的情節和對話:“我母親因為那壹點點開銷而猶豫,但我的姐妹們立刻接受了。”我媽媽用故意刁難的語氣說:“我怕我肚子疼。”請只請孩子們吃飯,但不要吃得太多,否則妳會讓他們生病。”然後她轉向我說,“至於約瑟,他不需要吃飯;男孩子,我們不應該寵壞他們。“讓學生們感受到壹個母親面對貧困時的無助和悲傷。最後,大家壹致認為,該受責備的不是母親,而是食人社會。

應該說,通過以上的論述,文章的主題更加明確,但更大的收獲是,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父母在生活中的艱辛和節儉,知道生活的不易。

或許老師有偏離文章主題的嫌疑,但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學生。要讓學生知道做母親的不容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愛自己的母親。

我們不提倡每個語文老師都離經叛道,但是個性化的語文學習離不開壹個有自己個性思維的語文老師。語文畢竟是生活的凝結,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讓語文課白紙黑字地出現在學生面前。積極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敢於表達不同意見,發展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應該是個性化語文教學的追求目標。

再次,個性化的語文教學也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新穎、巧妙、不拘壹格。

不拘泥於教工,不被名言所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詮釋作品的個性,可以用自己的個性去組織教學,再造課堂教學。如果說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這種突破的關鍵無疑是問題設計。簡潔的問題設計不僅能使教學內容壹目了然,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思路豁然開朗,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都德的《最後壹課》時,作者在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連貫的問題作為第壹節課的討論問題:最後壹課怎麽了,學期結束了嗎?是什麽讓這壹課成為最後壹課?上壹課和平時期有什麽區別?上節課老師教了什麽?作者除了介紹老師的教學內容,還寫了什麽?以上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壹下子掌握了大部分的長課文。並且基本理清了文章的寫作思路。

筆者在學習《魯提哈拳鎮關西》時,也在第壹節課設計了以下問題:誰和誰幹的?打電話的原因是什麽?妳在哪裏打的?打架前打人的人做了什麽?打架的結果是什麽?課文如何描述被打的人的感受?不需要分割。幾個簡單有趣的問題就足以打開學生的思路,他們的學習興趣壹下子被調動起來,也獲得了更多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對於看似枯燥的古詩詞學習,如果能改變教學方法,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被譽為樂府二寶之壹的北朝民歌《木蘭詩》,壹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根據班裏同學的具體情況,在要求同學們認真完成背誦任務的基礎上,結合剛剛結束的新聞單元的知識,筆者做了如下安排:壹、根據對詩歌的理解,要求同學們將這篇文章改編成報道花木蘭回鄉的即時消息。新聞需要兩個標題,主導標題:“木蘭笑,父母喜,夥伴驚”,主標題:“女主角木蘭凱旋,左鄰右舍去祝賀”,然後進行分組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強調了對原文關鍵詞的理解。然後老師讓學生繼續完成下面的作業:分別把課文改成壹篇題為《花木蘭,壹個戰鬥英雄》的通訊;壹個專題故事,題目是《戰鬥中的木蘭》,最後是壹部以同桌為單位的歷史小說,題目是《花木蘭》整體。

壹首只能逐字逐句講解的古詩詞,通過靈活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在深層次的興趣中,根據所學,運用智慧,最終全部掌握。而且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實現了壹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最後,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個性化語言的選擇和使用。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語言學習自然成為語文課的主要內容。語文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語言特點,培養語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及習慣。

教學生學習普通話是漢語教師的重要職責。但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口語和書面語相結合;以方言為註解的普通話;白話文和文言文詞語的搭配;多媒體演示與情景語言的互動;甚至母語和外來語壹起表演,這些都是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必備要素。只有調動壹切可以利用的語言表達方式,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為語言學習的課堂,中國人才能真正找到“於”姓的血脈。不註重語言訓練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算是語文教學中的“異端”。能否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語言的豐富性、語言表達的多彩性和語言運用的多樣性,應該是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最佳標準之壹。壹個語文老師的嘴,應該是隨身攜帶的最好的多媒體!

“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鏡頭為導向,生動地實現,發展自己的個性”。語文教學的個性來源於教師的個性。教師的個性意識越強,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就越能創造性地運用到語文教學藝術中。獨立、智慧的教師人格是實施個性化語文教學的前提。

如果要培養壹個具有鮮明個性的“人”,那麽就應該呼喚個性化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