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部分
兩種語言類型:口語和書面語。
兩種論證方式:論證和反駁。
兩種解釋語言:平實生動。
說明文有兩種類型:關於事物的說明文和關於事物的說明文。
兩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情緒,渲染氣氛。社會環境描述-解釋時代背景。
兩種論證形式:事實論證和理性論證。
主要包括:語序不當
1.不正確的詞序
語序不當的原因有:沒有遵循時間和邏輯順序;介詞位置不當;關聯詞位置不當等。
學生、領導和老師都參加了昨天的開幕式。
如果主語語序不當,應改為“領導、老師、學生”或“學生、老師、領導”,由大到小或由小變大,但不能亂。
如果我們不認真讀這本書,就談不上讀別的書。
妳不能說“這本書不好好讀”,妳只能說“這本書不好好讀”。如果妳仔細的話,妳可以通過妳的語感來判斷。
文章主題確定後,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收集、整理、選擇素材,保證素材為主題服務。
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顯然應該先“收集”,再“挑選”,最後再談“組織”。這裏“組織”和“選擇”的位置顛倒了。註意,無論什麽情況,辨別都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和生活感悟。
2.許多定語語序混亂
壹般多定語和中心詞的正確順序是:①表示屬性或時間地點;(2)指稱或數量短語;③動詞或動詞短語;4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⑤名詞或名詞短語。
例子:國家隊優秀羽毛球教練,20年教齡。
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在國家隊有20年教齡的優秀(形容詞)羽毛球(名詞)教練(量詞)。
3.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復雜狀語的順序大致如下:(1)表示目的或原因的賓語-賓語短語;(2)表示時間的名詞或介詞短語;(3)表中的名詞或介詞短語;(4)表示範圍或頻率的副詞;⑤帶有表情或程度的詞語;⑥賓語-賓語短語。
昨天,許多老師在休息室和他熱烈交談。
正確的順序應該是:昨天(時間)很多老師在休息室(地點)和他(對象)熱情地(情態)交談。
4.句子成分順序不對
例證:中國的棉花產量不可能長期自給自足。
這裏定語和中心詞的位置明顯顛倒了。不能自給自足的是棉花,而不是產量。應該改成“中國生產的棉花不可能長期自給自足”。
《出埃及記》每個學生都希望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未來”和“壹切希望”的語序剛好顛倒,應該顛倒。成為人才是“希望”和“未來”,而不是“未來”對“希望”。
5.不正確的句子順序
句序不當壹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當、語義權重排序不當、時空順序不當、邏輯順序不當等等。語序不當的原因壹般有:造句時不遵循概念大小、表裏、遠近、深淺、高低、因果、現象到本質的排列規律,對語序的客觀規律缺乏科學認識。
如果分裂祖國的圖謀得逞,子孫後代不會答應,兩岸人民也不會答應。
“後代不承諾”應該放在後面,因為它在時間順序上是落後的,在語義上更嚴重。
水笙拿起紙盒,用壹只手拍打著水面,把它舉得高高的,以免下沈。
“壹手高高舉”明顯是和“紙盒”連在壹起的,符合語義關系和動作順序。
例子:小碩的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師,哥哥是軍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救死扶傷,站崗放哨,教書育人。
“醫生”、“教師”、“士兵”分別對應“治病救人”、“教書育人”、“站崗放哨”,應按對應關系排序。
第二部分
三種情緒色彩:積極、消極、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主要人物是根據小說主題能否表達而定)、情節(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和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議論文寫作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由提出問題(引言)、分析問題(論文)、解決問題(結論)三部分組成。
解釋的三個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語言使用的三個原則:簡潔、連貫和恰當。
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主要表現為謂語不能陳述主語,有時主語或謂語充當聯合短語,有的不匹配。
《出埃及記》:強風暴雨在地下狂奔。
句子的主語是“大風暴雨”,謂語是“雨”,可以說是“雨”,但不可能說是“順風”。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紮克壹生寫了90多部小說。
很明顯,寫小說的是巴爾紮克,而不是“壹生”。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動詞和賓語在意義和語法上應該搭配。壹個常見的錯誤是,當壹個動詞有兩個以上的賓語時,後面的賓語與動詞不匹配。
幾聲鳥鳴打破了寂靜。
這裏的謂語是“破”,賓語是“環境”,顯然不能說“破環境”。可以改成“幾聲鳥鳴打破了環境的寂靜”,有道理。
例:超帥統壹安排了會議的內容、時間、參加人員,以及會議中應該註意的問題。
“內容、時間、參會人員”安排得通,但“會議中的問題”安排不了。像這樣結構復雜的句子,僅靠語感是無法判斷正確的,然後需要進行語法分析。語法分析最重要的是區分樹幹和枝葉。只有正確分析主幹和分支,才能正確分析搭配。另外,要註意邏輯思維,即思考句子在道理上是否可以自圓其說。
3.主客體搭配不當
北京的秋天是壹個美麗的季節。/我們堅信,總有壹天,中國的工農業終將成為發達國家。
去掉修飾語後,這兩句話就變成了“北京是季節”和“工農業成國家”,顯然是不合理的。判斷這種病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掉修飾語,提取主幹,看是否有意義。
4.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
據科學家統計,每斤蜂蜜,蜜蜂需要采集約50萬個花粉。
“50萬朵花”裝飾“花粉”,顯然是不合理的。妳可以說“壹朵花”,但不可能說“壹朵花粉”。大約需要收集50萬朵花。
會上,海濱漢語老師就如何提高秋寒的教學質量廣泛交換了意見。
這裏我想表達的顯然不是廣泛的意見,而是廣泛的交流。可以改成“廣泛交換意見”。
5.關聯詞搭配不當
在復合句中,關聯詞壹般用來連接從句,準確表達意思。關聯詞之間有相對穩定的組合,不同的關聯詞表達不同的意思。隨意組合相關詞語,就會產生成語病。
只有恪守學術道德,才能消除學術腐敗,凈化學術圈。如果我們中學生缺乏創新精神,我們就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這裏的“只有如果”和“如果”屬於關聯詞的錯誤搭配,應改為“只有如果”和“如果”。
03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和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例證論證、真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法: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的情節由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組成。
四種敘述順序:直接敘述、倒敘、插入、補充敘述。更多內容可以從DYLapp下載。現在妳可以註冊並獲得裝滿現金的紅包。
引號的四種用途:①引用;②表示諷刺或否定;③表達特定的稱謂;④強調或突出。
04第四部分
五種表現方式:敘述、描寫、解釋、抒情、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註釋、②插值、③聲音的中斷、④話題的轉換、⑤意義的遞進表達。
第五部分
六種解釋方法:舉例、類比、比較、列數、分類、定義。
六個邏輯順序:①總分②現象本質③因果④結論⑤具體部分⑤整體⑤主次。
敘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
六種人物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表情描寫。
六類病句:①成分不全;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使用不當;④不壹致;⑤語序不當;⑤虛詞(介詞)的誤用和濫用。
省略的六種用法:①省略表格內容;②間歇性表語;③因搶白話文而表不全;④情緒的矛盾;⑤思維跳躍;⑤進行中的思考。
六種常用的寫作技巧:象征、對比、襯托(鋪墊)、關懷(呼應)、直接(間接)描寫、促進和抑制。
02第六部分
七類短語:並列短語、偏旁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補語短語、去字短語、賓賓短語。
復句的七種類型:①並列復句;②轉折復句;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⑤選擇復句⑤因果復句⑤假設復句。
不完全合成
壹個句子要表達完整的意思,就要有完整的結構。如果結構不完整,意思就不明確,就會出現成分不完整的問題。
1.缺少主題
主語缺失壹般有兩種情況:①由於介詞和介詞結構的濫用,使主語陷入介詞短語中,導致主語不完整。
這部電影描繪了壹個當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在中”這種介詞結構使得整個句子沒有主語。顯然,只有“電影”才能刻畫知識分子的形象,而“在這部電影裏”卻不行。
通過暑假的學習,我家的語文成績得到了提高。
中考中普遍存在“過”的錯配。總的來說,改法有兩種方式:去掉“及格”,讓“暑假學習”成為主體;或者可以去掉“師”,用“我家的中國成就”作為主語。
比如通過漢字書寫大賽,人們會重拾漢字之美,會越來越珍惜紙時代的美好。
如果沒有“更加珍惜紙時代的美好”,那麽去掉“傳”或者“使”都無所謂。而“我越來越珍惜紙時代的美好”這個主語顯然只能是“人”而不能是“漢字寫作大賽”,所以只能把“石”刪掉,讓“人”成為整句的主語。
(2)偷偷改題目導致題目不完整。
例句:江南才子周文斌,在《虎王搶父母》中扮成女人,被虎王搶回家,送到妹妹汪秀英的房間。
《女扮男裝》和《被王老虎帶回家》前兩句的主語是“周文斌”,但第三句“把他送到姐姐的房間”的寄件人明顯是“王老虎”,且該句並未表示主語的切換。這就是偷偷改題目導致的題目不完整。如果修改,必須寫明“王老虎把他送到他姐姐汪秀英的房間”。
2.缺少謂詞
中國人民正在努力建設壹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介詞結構,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建設壹個強大的國家”怎麽樣我還沒說完。在“強國”後面加上“努力奮鬥”,句子就有謂語了。
試驗通信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中國已具備自主建造、研制、發射、跟蹤、測量和試驗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工程系統的能力。
這個又長又復雜的句子,乍壹看沒什麽毛病,但抽出主幹後就變成了“表明中國有能力”,明顯缺乏謂語。在“已經”後面加壹個“有”,作文就完整了。
3.缺乏目標
當妳看到壹個帶長定語的句子時,妳要註意檢查這個句子是否有賓語。
如天津為大部分農民工辦理了銀行卡,建立了工資“月發季結”,維護了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建立”後沒有對應的對象,應加上“的系統”。
目前這個集團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現有固定資產8500萬元。
什麽“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我還沒說完。在“三個生產廠”後面加上“大型企業”,對象頭就有了。
4.缺少介詞
星期天,賈成先生和他最好的朋友洪濤先生去購物。
乍壹看,似乎沒有問題。如果妳分析壹下句子成分,妳會發現“和他關系最好”是修飾“洪濤先生”的定語成分,但這裏妳要表達的是“賈成先生和洪濤先生”去逛街了。如果要修改的話,在“用”字前加個“和”就行了。
第七部分
八種常見的修辭方法:
(1)比喻——使語言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2擬人——把事物寫成人,使語言生動。
3誇張——突出某物或強調壹種感覺。
4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增強表達效果。
⑤雙重性——讓語言簡潔利落。
⑥引用——增強語言的說服力。
⑦提出問題——引起讀者的關註和思考。
⑧反問句——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第八部分
掌握講解方法。用了哪些解釋方法?有什麽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色
"所用的解釋方法顯示了(描述對象的)特征."
1分類:分別解釋,使其清晰。
2引用:引用既突出說服力,又突出趣味性。
3類比:形象生動,說明文章比較有意思。
解讀:進壹步解釋,讓讀者有進壹步的了解。
5舉例:具體說明講解的特點,使講解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
6定義:準確、簡明地揭示了“the”的本質特征,使解釋更加嚴謹。
比較:比較並突出…的特點。
八列數字:用具體數據解釋,使解釋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9.列出圖表:詳細說明特點,使解釋更加簡潔直觀。
10.模仿:生動地說明了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