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有什麽關於世代相傳的贊美中國的詩詞嗎?~?
現在寫詩和讀詩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經常有人問“詩會死嗎?”。任何有這種疑惑的人,我敢說,壹定是對詩歌的前世今生,甚至對詩歌本身沒有真正的了解。真正的詩歌之火,哪怕像風中的蠟燭,也足以照亮整個大地。如果人類在塵埃中流浪,他們會帶著留在內心某個角落的渴望回到故鄉,而詩歌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家園。也可以說,詩就是永恒的欲望本身。這壹夜,聽著孩子們以詩歌的形式歌唱,我的心像春天的小草壹樣快樂——詩歌真的是代代相傳啊!孩子有這樣壹個簡單的夢——“在壹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我要搭建壹座夢想的橋梁/坦然地沖過去/擁抱/工作後的快樂/成功後的喜悅/回想起來的甜蜜”(王婭《夢》)。孩子有這樣單純的善良——“同學/妳媽媽已經遠去/讓天上的明月/陪妳走在少年的路上/當妳孤獨的時候/月亮/是妳媽媽甜蜜的微笑”(針對留守少年,王雪漫)。孩子還有這樣單純的憂郁——“玻璃夢篡改了悲傷/孤獨的叢林/醒了幾次/醉了幾次”(《玻璃夢》趙·)。大人們習慣於貶低孩子的天真無邪,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夢想太容易折斷翅膀,善良太容易收獲悲傷,而在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的希望中,憂郁是壹種必須抹去的不健康的心理現象。但詩歌呼喚真實,人的成長更需要真實的品質。不要嘲笑孩子真正的單純,因為沒有單純,人類就會失去所有的情感,包括快樂和痛苦。當我們努力獲取知識時,我們絕不能拋棄我們的感知。孩子們的想象力讓我感嘆——“我要,/把我的小手接到樹枝上,/長大。”//我想,/把腳放在雲腳下,/隨風飛翔。(“我想”是為了錢慧)。想象是詩歌最重要的翅膀,它與創造力密切相關,決定了壹個人的寫作生涯能否持久。在生活中,豐富的想象力完全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指數”。讓我們打開那扇窗,讓翅膀回到天空的故鄉。方青雲的《我是……》是壹首思想、情感、語言、技巧都比較成熟完整的詩。修辭手法,如象征和比喻,在詩歌中使用,這樣的技巧不是壹朝壹夕就能掌握的。想必作者讀詩寫詩也不是壹天兩天了。看,“我是壹條單尾巴的魚/經過壹番掙紮/美麗的雙弧線出現在海裏”和“流星劃過的地方/是天空的記憶”。這個年紀能寫出這麽精彩的詩真的很少見。其他同學的詩都各有特色。李雨思在《如果》中的堅定和楊順凡筆下的夕陽之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限於篇幅,這裏就不壹壹評論了。當我合上筆的時候,我真誠地感謝孩子們和指導老師,是他們讓我看到了詩歌的希望和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