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我熱愛這片土地的主題是什麽?

我熱愛這片土地的主題是什麽?

《我愛這片土地》的主題:作者描寫自己生活在祖國的這片土地上,苦難多於歡樂,心中有太多的“悲傷”和“怒風無休止地吹著”;然而,這畢竟是他出生和成長的祖國。即使他為她而死,他也不會離開這片土地——甚至連羽毛也會在“死後”在土地上“腐爛”。它表達了作者最偉大、最深沈的令人難忘、永不磨滅的愛國情懷。

第壹,原詩

我愛這片土地

如果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片被風暴襲擊的土地,

這條悲傷和憤怒的河流將永遠洶湧澎湃,

這無休無止的狂風,

和來自森林的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就連羽毛也會在地裏腐爛。

為什麽我經常流淚?

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第二,文學欣賞

這首詩以“如果”開頭,很突兀,很新穎,很有思想。詩中的“鳥”是個統稱,是* * *名。它不同於歷代詩人反復吟唱的布谷鳥和鷓鴣,有著自然而特殊的韻味和意義,但完全由作者在沒有依托的情況下進行新的藝術追求。而且詩中的“喉啞”與古典詩詞中的黃鸝、泣鵑、翺翔白鷺大相徑庭。純粹是由於抗戰初期時代悲情氛圍的影響,也是這位“悲情詩人”(作者自稱)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這首詩不斷地用抒情的方式強化自己的感情,以此來長久地撥動心弦。這首詩以“如果”開頭,這是第壹層強化。誰不知道鳥語清麗清脆,這首詩用“嘶啞”來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是不夠的,於是詩中相繼出現了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和黎明。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作者在描寫這些物象時,已經到了壹窮二白、滿腔熱情的地步,充分體現了這位自由派詩人的藝術特色。寫詩,大多避免或少用“得”字,因為“得”字太多,慢了,沖淡了詩的味道。作者艾青不是。他敢於用壹連串“得”字組成的長句來表達自己纏綿悱惻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表現對象的精神,形成壹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艾青自由詩創作區別於其他自由詩作家(如田野)的重要特征。

擴展數據

我愛這片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在1938寫的壹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如果”開頭,用“嘶啞”來形容鳥兒歌唱的聲音,然後續寫歌唱的內容,從死前的歌唱,寫到鳥兒死後重返人間,最後用詩人自己的形象代替了鳥兒的形象,直接表達了詩人真摯而熾熱的愛國之心。

作者艾青詩歌中的土地情結和土地在作者詩歌中具有多重象征意義。作者艾青堪稱“土地歌者”,“土地”構成了作者詩歌的中心意象。“土地”這壹意象是民族精神、中華文明和祖國命運的象征,其中凝聚著作者對祖國和大地母親深深的愛,這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人表達了要像鳥兒壹樣歌唱祖國;死了也要融入祖國的土地。“土地”這壹意象也體現了作者對斯裏蘭卡出生、耕種和死亡的工人們最深切的愛,以及對他們命運的關註和探索。

這裏的“地”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景物,而是側重於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作者對老弱病殘的祖國感到無比悲傷。帶著這種感覺,當他用憂郁的目光環顧四周時,孤獨而貧窮的荒原的載體——土地就進入了作者的腦海。作者通過歌頌土地的“形象”,詛咒那些破壞它的人,幻想土地可以煥發生機。在詩中,作者的聲音沙啞卻慷慨,悲涼卻寬廣,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很簡單但是很有活力。

百度百科——《我愛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