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餓又累又困。
我可以從遠處看到妳窗前的燈光,
它吸引著我——我生命中的燈。
我輕輕地敲,像是心跳。
妳給我開門。
妳靜靜地凝視著我,
那些淚水在閃耀嗎?
妳給我指路,點亮明燈。
我焦慮地走進妳幹凈的小屋,
我光著腳,慢慢地,輕輕地走著,
但每壹步/還是會留下灰塵和血痕。
妳讓我坐在舒適的扶手椅上,
妳慌慌張張的給我倒茶送水。
我瞇著眼睛——因為我不習慣光線,
妳看不慣媽媽溫暖的眼神。
我的包很小,
但是我帶的東西很重,很重,
妳看,我頭發花白,背也彎了。
雖然我還年輕。
壹把水可以解渴,
壹小口酒就讓我醉了,
壹點點溫暖讓我全身燃燒,
那麽,我有沒有力量承受妳的善良和溫暖?
當妳輕輕握住我的手時,我全身顫抖,
當妳的眼淚滴在我的手背上時,我忍不住哭泣。
妳願意這樣牽著我的手,走到人生的遠方嗎?
妳敢這樣牽著我的手走過輕蔑的人群嗎?
瞬間閃過我的生活,
這個神聖的時刻是結束也是開始,
過去的都過去了,終於過去了,
妳給了我力量、勇氣和信心。
妳含淚微笑的眼睛是煉獄,
妳晶瑩的淚珠灼傷了我的靈魂,
我會像彩雲壹樣在火焰中飛翔,
痛並快樂著的歌聲從口中湧出——作者簡介:,湖北武漢人,1922,原名曾,七月詩派重要詩人。著有詩集《門》、《懸崖上的樹》、《曾卓抒情詩選》。他在四十年代成名。建國後受胡風反黨集團案牽連,失去演唱權。1979年,詩人從歷史的痛苦中走出來,他的作品《懸崖上的樹》因其對苦難時代的深刻反思而引起人們的思考和感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出版了《懸崖上的樹》、《老水手之歌》和《曾卓抒情詩選》等詩歌。曾卓的詩語言簡單,感情真摯。愛情和理想是他壹直追求的主題。他善於用獨特的詩性意象揭示人生波折中的復雜感情,用細膩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刻畫這壹過程中抒情主人公充滿悔恨與矛盾的內心世界,從而將個人憂患上升為民族普遍憂患,促使讀者對歷史進行深入思考。說曾卓是壹個感性的、抒情的“歌手”應該是恰當的。創作背景:曾卓是七月詩派的詩人。他在監獄和勞改所呆了20年才被平反。當他穿過孤獨的沙漠,終於回到家時,他看到他心愛的妻子還在等著他。這壹刻的重逢讓他終生難忘,難以忘懷。於是,就有了這份真摯而強烈的“禮物”。
欣賞:禮物是給女人的詩。這首詩以激昂的筆調,生動地表達了苦難之後人間溫暖的真情,歌頌了寬容的理解和善良的同情給受害者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安慰和勇氣,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生活災難中真摯愛情的由衷感激和贊美。詩表達了壹種既是愛又超越愛的崇高情感,壹種建立在深刻理解和信任基礎上的博大的愛,壹種人間親情;同時也體現了對歷史不公和現實不公的控訴。
淺析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的復雜內涵及其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意義。
這首詩表達了壹種復雜的情感,既有重獲自由的快樂,也有難以磨滅的創傷;其中既有光明的預兆,也有難言的隱憂,它們交織在壹起,壹時難以理清,但作者卻以平靜的態度表達出來,溫柔中帶著跳躍,委婉中帶著犀利,從而給讀者多重審美感受。
真實地暴露內心世界,細膩地描寫情感活動,也是這首詩的壹個明顯特點。在“戰歌”盛行的20世紀60年代,個人情感普遍被詩歌忽視和拋棄,它的創作確實難能可貴。(2)《壹份禮物》的創作背景如下。20世紀60年代初,作者被“單獨看管”,與親人和世界隔絕了幾年。可以說是消息渺茫,書信斷絕。作品壹開始就給我們呈現了這樣壹個場景:在壹個蕭瑟的秋日,抒情主人公終於從流放地回到了壹個遙遠的城市。當他走上樓梯,準備輕輕地敲門時,他突然感到深深的不安。他不知道年輕的妻子會不會打開大門,接受他這個被命運打擊的所謂“罪人”。然而,對生活的期待,對親人關懷的渴望,讓他發自內心地呼喊:我是來自感情沙漠的旅人,我又餓又累又困。我能遠遠地看見妳窗前的燈光,它在吸引著我——我生命的燈。這裏需要註意“情感沙漠”的比喻,很有時代特色。它明顯地暗示了抒情主人公缺乏愛、關懷甚至喪失了人的尊嚴的生活處境。“乘客”是他的自我比喻。在絕望的情況下,他對希望和親人的愛有著強烈的渴望,於是《窗前的燈》就在他的腦海裏映出了“妳”(其實是妻子的化身)的身影。剎那間,它像“生命之燈”壹樣耀眼而溫暖,讓主角深深激動。第二到第六節講的是他老婆開門他進房間的時候發生了什麽。它們由壹系列動作組成:敲門、帶路、坐下、自言自語、喝水等等。需要註意的是,這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壹般行為,而是非常細膩地描述了壹個在壓抑的時代被無端指責的人,是如何渴望妻子的原諒,因卷入家庭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因對親人的愧疚而感到自卑,並期待真正回到家人的懷抱,在那裏安頓自己傷痕累累的心,痛哭流涕。讓我們壹起“讀”下面這首詩:妳指引著我,舉著燈。我焦慮地走進妳幹凈的小屋。我光著腳慢慢地、輕盈地走著,但每壹步還是留下了灰塵和血痕。前兩句話暗示著“我”的興奮和焦慮,後兩句話講述了他的經歷和處境,說明他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經歷了很多屈辱和痛苦。所以,當這種情緒延伸到第四、第五、第六個季度,就很容易讓人體會到他為什麽不習慣接受妻子的“倒茶送水”和“母親溫暖的眼神”;為什麽他要壹次又壹次地告訴家鄉,他的行李很少,但精神上的東西很重,頭發花白,背被禁錮在大樓裏,這些都與他的真實年齡不相稱;顯然,這位長期遠離正常世界的抒情主人公,在愛與關懷這種正常的情感領域裏,有壹種恐懼與不適的感覺,以至於他覺得哪怕壹點點關懷對他來說都是奢侈的,遠如天上的故事:“壹把水可以解渴,/壹口酒讓我沈醉,/壹點點溫暖讓我渾身發熱。”他甚至懷疑自己,“我能有力量承受妳的善良和溫暖嗎?”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在全詩的結構中,以上幾首詩是首尾之間的壹個完整的“過渡”。之所以說豐滿,是因為揭示人物心理過程的“細節”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就像是整個音樂中最細膩、曲折、委婉的中心部分,將作品的開頭引向壹個開放的審美空間,同時也為後面的抒情強度準備和醞釀情緒。在作品的最後三節,全詩達到高潮。它們以哭泣、哭泣和歌唱的形式出現。首先,作者采用先抑後揚的方法,使壹直被抑制和壓抑的情感像開閘放水壹樣突然釋放出來,傾泄到最充分的程度,將詩中的感情提升到最充分、最強烈的程度。其次,通過排比和重復的手段,由淺入深地挖掘詩的主題,從而實現與讀者思想的熱烈交流。在這三段詩句中,不僅渲染了全詩的情感,也升華了人的靈魂:我渾身顫抖,當妳的手輕輕握住我的手。當妳的眼淚滴在我手背上時,我忍不住哭了。妳願意這樣牽著我的手,走到人生的遠方嗎?妳敢這樣牽著我的手走過輕蔑的人群嗎?瞬間閃過我的生活。這個神聖的時刻是結束也是開始。這首詩從開頭到高潮,三個部分就像壹首小交響樂的三個樂章,前後相連,相互呼應。它們跌宕起伏,變化自然,其中壹股人類命運的情感洪流自始至終貫穿其中。它用感人的筆觸記錄了壹個時代的喜怒哀樂,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文/程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