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把握詩眼欣賞古詩詞

如何把握詩眼欣賞古詩詞

首先,從準確用詞的角度把握詩的眼光

古代人努力的目的是準確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些精煉而生動的詞語,或增強生動性,或充滿趣味,或使詩歌更加準確,或使詩挖掘出新的思想。詞語的準確性可以從實詞和虛詞兩個方面來把握。

內容詞提煉得非常出色,通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因為它們往往是敘事、景物描寫、物質性和抒情性的關鍵詞。如李白《戴天訪道士》中的“野竹青煙,飛泉掛藍峰”等詞,“分”、“掛”等詞運用得很巧妙。“分”字使野竹、雲氣的靜止狀態動了起來,第壹股泉水在空中飛舞,“掛”字把這種動景變成了靜景。表現了山峰的陡峭和山泉的直墜。《望瀑懸於河前》中的“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杜甫《江邊獨尋花》中“黃絲娘家繁花滿,千花低。”“滿”和“壓”的意象準確地表現了溫暖和生機,表現了詩人無比的喜悅。蕭楚才把張怪牙“只恨太平,殺江南舊臣”的“恨”改成了“喜”。“厭惡和平”是對世界和平的不滿,“以世界和平為樂”是詩意的變化。秦觀的“山塗,天粘草”就是采取“塗”和“粘”的動作來畫出線條輪廓。孔的《傷逝江南》中有“孤暮垂柳”。“剩”字醒目被動,意為“殘”、“剩”。另外,“剩”這個詞有時間感,給人壹種無奈感。

第二,從小說話語的角度分析詩性的眼光。

古典歌詞和歌曲的運用是創新和革新的。為了使詩歌“新”和“怪”,常常使用壹些修辭手法來表達。因此,詩眼的欣賞可以通過擬人、誇張、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來突破。

杜甫《何處花瓣已如淚落,孤鳥已唱出哀思》,花鳥時感悲,花也濺淚,鳥也驚心,事已如此,人又怎能低人壹等!恨離別的感覺又多了壹層。

崔道融的“坐看黑雲雨猛,噴山未晴”“捧”“噴”既將黑雲擬人化,又將雨的強度寫下,有壹種猛烈的傾瀉感。壹旦“題”和“沫”進入詩中,“烏雲”就有了生命,像龍壹樣移動。

李白的“白發三千尺,哀愁似長”,“三千尺”極其誇張,寫出了他哀愁的長度。

此外,杜甫的“晨鐘濕雲外,度假村煙石堂中”,“濕”字表現的是鐘聲從空中過水,余音消失在遙遠的天邊,用觸覺來表現視覺,清楚地表現了詩人在“苦雨”中無法上岸的心情。“寺中多紅葉燒人眼”的感人肺腑,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正是因為對誇張、通感的巧妙運用和對“燒”字的提煉。

第三,從作者的思想感情中領悟詩的眼光。

陶淵明的《歸園》,表現了作者厭倦官場,甘願歸田的思想。“在籠子裏呆久了,就可以回歸自然了”,“回歸”二字再現了那種急切的喜悅。

王昌齡的《賣花記》中“我失望東風無處說,我無教無閑賞春花”和“我無處說”這兩句話在詩人眼裏,東風卻無言,實際上是含蓄地表達了對有錢有勢連東風都會占據的驕奢淫逸的極度不滿。

李白《致王倫》“桃花潭深於千尺,不及王倫情深”中的“深”字,流露出詩人對王倫情誼的贊美,既概括了詩的內容,又巧妙地將“池水之深”與“情誼之深”聯系起來。

柳宗元的《江雪》是壹只孤舟,壹個老人在寒江釣魚——雪是孤獨的,“孤獨”二字描寫了詩人清高孤傲的性格,也表達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

陸遊“塞上陷空,鏡中鬢已褪”的壹句話,道出了詩人多年來的失意悲憤和未能實現的抱負,準確而生動地說明了詩的主題。第四,整體欣賞詩意眼。

欣賞詩歌壹定要結合詩的內容或全詩,切忌以詞論詞,以句論句。魏“春潮帶雨遲而急,無人渡河野”。“橫”是“橫”還是有其他含義?當雨勢急、水流湍急時,無人看管的拴在岸邊的小船在河中無法“側身”,而是隨湍急的河水自由擺動,這是壹種動態之美,而不是靜態之美。《橫》表現了詩人平靜而悲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