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曹丕的戰爭詩與政治家素養的形成

曹丕的戰爭詩與政治家素養的形成

曹丕生於鐘平,漢武帝四年(187),卒於黃初七年(226)。在曹丕出生的那壹年,曹操從濟南辭職回到了家鄉。次年被委任為典軍校尉,取得軍權,開始了征討董卓、占領濮陽、接納黃巾軍為青州兵的生涯。可見,曹丕生於亂世,成長於隨父南征北戰的軍中。就像他在《典論·自序》裏說的:“五歲時,為世所擾,教後學射,六歲知射;我還教於騎馬。八歲時,我就知道如何騎馬和射擊。做這麽多次是很困難的,我經常跟蹤每壹個跡象。”他還說:“生於太平之季,長於軍馬之間。“可以看出,他五歲就學會了騎馬和射擊,還能舞壹手好劍;八歲後,開始外出與曹操作戰。動蕩的政局和長期的軍旅生活為他的政治家品質的最終形成創造了適宜的土壤。他從壹個喜歡唱歌、喝酒、騎馬的貴公子,經歷了軍旅生活的艱辛和軍人深深的思鄉之情,並由此激發了他作為政治家的遠大誌向。從他的戰爭詩中,我們可以梳理出他人生變遷的根源和軌跡。

第壹,貴公子的娛樂和軍人戰鬥的艱辛

建安時期是爭奪鹿死誰手,格局重組的時期,曹操作為猛將,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在父親壹手締造的基業中,曹丕不僅有貴子的習慣,還喜歡宴飲作樂。同時,他用耳朵經歷了戰爭的艱辛和苦難。

曹丕對肉欲娛樂的追求,不僅在文學上開創了壹代文學群體的興起和繁榮,引領了壹代文學,也因為對肉欲娛樂的追求,給後人留下了壹個豪奢公子形象和文學表現不夠豐富的判斷。遊國恩在《中國文學史》中說:“曹丕壹生的主要時期是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奠定三分局面之後。他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過著貴族子弟、王子、皇帝的生活。所以他的文學創作所反映的內容遠不如曹操豐富。“這個描述代表了壹個學術上的觀點:曹丕,在父親曹操打下的基業中,30歲徘徊而死,有宴紙、娛君子女的追求和愛好。曹道衡先生和沈玉成先生也講過曹丕及其部下的酒席,酒席風氣為先:“(建安)十年正月,河北安定,夏天,曹丕及其部下的文士在高南皮相會,下棋,開了葉下遊酒席紙之風。”(《中國作家大辭典: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卷》)建安十三年曹駿到江陵後,準備遠征孫權,舉行酒宴。曹丕作為宴紙的首倡者,又壹次帶領下面的人寫同題詩:曹丕寫記敘文征,寫紀征,徐幹寫序文征,王參寫序文征。緊接著,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曹駿從合淝歸來,曹丕設宴款待眾賓客,曹丕寫下《聖賢詩》,曰:清夜裏,賓客榮登,燭火通明。富食滿天星,酒香滿玉。弦歌奏新歌,風吹單良。余音繞梁到快節,慷慨激昂。賞罰交織,雅舞強勢。羅瑛風飛,長劍低。蔣木木先生們,和合同樂康。余少初先生認為,曹丕在這首詩中所寫的歌宴內容,與劉真的《四贈五感軍長,上篇》中所寫的酒席在同壹處。劉石說:昨天過了元朝,我開車去了南翔。在那裏,我和妳壹起飛翔。四季相斥,冬冬涼爽。所有的客人都會坐得又寬又亮。清歌妙音,萬五在中堂。金杯含香杯,羽杯做的不好。長夜忘歸,大談健康。四匹馬正朝著大路飛奔,愉快而真誠地嘆息著。兩首詩都表現了招待會的場景。《文選》卷23李善註此詩:“元朝以後,稱曹操。到南翔,就叫劉表。.....富者,漢高祖之家,比喻譙也。君,即五官。“在此基礎上,余先生又與《三國誌》、《舒威》、《武帝紀》中的記載作了比較:曹駿於建安十四年三月到,七月淝水送合肥,十二月返合肥,知道劉世忠所寫與軍隊返戰場時間壹致。余少初先生進壹步推斷,曹丕寫《葉宇左》也,建安二十壹年十月,曹操南征孫權,當時曹丕以太子身份駐紮在喬縣。但從他與範欽的通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熱衷於音樂、唱歌和跳舞。曹丕《許》雲:“往南,我自守,繁秦隨。薛訪車,喉轉,諧音。也感嘆於雖然言過其實,但文字卻非常優美。“壹個好的歌手,能讓範欽在給曹丕的信中贊嘆嘆息,可見範欽把曹丕引為知己。如果妳能在信中公開談論藝妓,妳也能想象出平時娛樂的盛況。從曹丕的回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曹丕對眾賓客的宴席是駕輕就熟的,他對孫女兒的容貌之美,歌喉之美都描寫得得心應手。他還說說的雪紡車還不如的女兒孫,有公子哥的傲氣和紈絝。曹丕在《與吳書·質》中更是深情回憶道:“昔行則通,停則坐。為什麽妳們會看不到對方!每次覺得受歡迎,絲竹同奏,酒香暖耳熱。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突然不知道我是幸福的。“那天公子宴會的歡樂讓他懷念,以至於人們常常在懷念那些故人的時候忘記了他細膩的情意。

這就是流連於詩情畫意的曹丕,還好他沒有壹味的沈迷其中。在隨父外出的歲月裏,他看到了作為“軍中萬裏客”外出的艱辛:棄家離鄉,萬裏從軍。披荊斬棘,尋樓而行。公路局。虎豹嗥叫,雞驚鳥失,群情相悅。爬南山,不能跳巖,樹木叢生,陰沈沈的。沈睡的蒿草,成蔭的松柏,枕墊上的垂雨。與妳單身旅行,有點天散,惆悵偷自憐,遺憾。這篇文章是軍旅生活的真實寫照。隨父出家的曹丕,以軍人的筆調寫出了離家出走的心酸。旅途本來就異常艱辛,再加上自然環境惡劣,道路崎嶇,虎豹嚎叫,壹句“哭雨臉碰枕席”道出了戰士的艱難處境和淒涼心境。曹丕不僅通過士兵的眼睛看到了戰爭給社會帶來的災難,也用自己的經歷感受到了旅行的痛苦。這首詩拓展了境界和真摯的感情,既蒼涼又細膩。難怪陳若明評價說:“很像孟德,蒼涼淒涼,感情淒慘。”(《蔡繼堂古詩選》卷五)李陽和他的詩。其次,也是感同身受行軍之難的細膩而富有同情心的筆法:談雷談雨。我只是我的車,這點困難我也有份。跟著他,輕松地說話。課中間,亂塗亂畫是皇家的。手推車是壹種低負載的手推車。哦,仆人,仆人僵硬了。淋雨,沾衣。也是因為行軍的親身經歷,讓他少了很多公子的氣息。行軍的艱辛磨煉了未來政治家的堅強意誌和頑強品質,為他後來步入政壇奠定了基礎。

第二,文人的細膩觀察和政治家的無情理性戰爭

雖然曹丕堅韌的意誌被隨父多次遠征所錘煉,逐漸展現出理性堅強的壹面,但其性格中文人的敏感本質也同時存在。所以,即使是戰爭詩,也還是有細膩深情的壹面。競選期間,他深深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比如《鄉愁》的作品有:《山中采玫瑰》、《黃昏忍饑》。山谷多風,霜沾衣。野雞成群,猿猴互相追逐。還在看老家,好賤啊!高山有崖,樹有枝。沒有人知道什麽時候沒有辦法去擔心。人生如寄,何愁?今天不開心,歲月飛逝。湯在流,裏面有船。細隨波浪,似客遊。給我壹匹好馬,我就對妳從輕發落。提氣開車,談心忘憂。部隊生活太苦了,因為補給不足,我們需要在山裏采摘野菜。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忍受大風吹在山谷中被霜露打濕的衣服上帶來的寒冷。在這樣惡劣的荒野裏,沒有親人的呼喚,沒有溫暖的飯菜,只有野雞的鳴叫和猿猴悲傷的哭泣。這種情況怎麽能不想念家鄉呢?惆悵壹襲來,便流自深橋:壹個遙遠的故鄉,如被送走的生命,如飛逝的時光...傍晚各種不愉快的時刻襲擊著敏感的詩人,詩歌細膩溫柔。難怪王符評論說:“清風遠,映人心於悲與喜,又是哪個?”(《船山古詩精選》第壹冊)

還有就是:辭罰罪征,晨過驪山。東至黃河金營,北至老宅。有高樓,有亭臺樓閣,荊棘叢中繁花似錦。向南望去,果園壹片翠綠,霜降淒淒慘慘,寂寞難耐,讓他心痛。(《李陽詩集》四)這是行軍經過故鄉,面對荒涼景象的感覺。陳若明曾高度評價:“寥寥數語,景物情愫盡,可傳神悲,知用筆妙。”(《蔡繼堂古詩精選》第五卷)

曹丕對卞娟的委婉表達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他重要的藝術風格。因此,我壹看到他用樂府體寫的英雄詩,就會有壹種耳目壹新的感覺:堂堂正正地過河,請他來侵略盧靜。武將合力披甲,招人斬金鼓。十萬戟十萬弩。發動機打雷的話,連續四五次。(《長城窯洞飲馬》)詩中以寫生的方式寫出了軍姿的壯闊,戰爭的激烈,熱鬧之外還有細膩的感情流淌,正如朱幹評論:“此以大江為長城,以馬飲之正氣,謂兵危,而家眷之思,不言而喻。”(《樂府正義》卷八)這些故鄉親人的表情雖各不相同,但無壹例外都在詩的表層之下,有著豐富如骨的感情。

從故鄉到親人,曹丕的深情還體現在他對父親的懷念上:擡頭望簾,低頭數宴。事物不變,但人不存在。諸神突然拋棄了我,搬走了。我害怕它,我哭了。呦呦,小鹿,嘴裏有草。飛鳥,載著孩子去築巢。我壹個人,懷了這個。擔心和內疚,我能知道。人也有話,煩惱使人老。我有白頭發,也沒有跳蚤。吟誦嘆息,懷我聖考。都說仁者長壽,胡不是保證。(《短歌》)見物思人,物是人非,多愁善感,悠悠嘆息。這種深情細膩的表達,被前人評價為:“思念親人,我心酸。”唱鹿飛鳥,比身體更精辟。壹心壹意去承接,和孟德不壹樣。”(《蔡繼堂古詩選》卷五)不僅如此,他還看重友情,懷著對兒子的敬意,不惜模仿驢叫,只因王燦生前喜歡聽驢叫:“王下葬,文帝居喪。谷雨說:‘王浩的驢叫,妳可以發出聲音來送它。’去做客的都是驢。”(《世說新語》)

在行軍途中看到船夫的婚禮和妻子的離別,也觸動了曹丕的文人情懷:嫁給妳的丈夫,離別過去。涼風拂動秋草,蟋蟀也跟著唱。寒蟬鳴,蟬鳴抱枯枝。枯枝飛舞時,身體突然遷移。不要因為遷徙而難過,要珍惜時間。時間是無限的,遇到妳會知道嗎?我願意為壹對黃鸝清池。曹丕就是這麽細膩深情,對家鄉,對父親,對朋友,甚至對路邊相遇的船夫,都有儒家的關懷和親情。但關於曹丕還有很多其他的史書記載,把他描述成壹個無情無義的殺手:他包庇了色衰失寵的甄宓,用殘酷的方式處死了他,迫害了嫉妒弟弟為城王的弟弟魏文帝。因為在卞太後的亭子裏下圍棋,吐棗子,文帝把棗子毒死了。選擇食用者並進入,王,然後雜入其中。因為她中毒了,王太後要水來救她。皇帝打算把瓶瓶罐罐都毀了,太後趕到井邊,也沒什麽可畫的。壹瞬間,他死了。又想害東阿後,太後說:“妳殺了我為城,不能再殺東阿了。”(《世說新語·有悔》)劉克莊在《後村先生全集》卷173中說:“安之,可植才,可益倉,甚至可奪府,謂之憂。“而借著韓禪,妳可以與世人同樂。皇帝猜想這是對新鮮快樂的阻礙,但王子們封了它。都是聖旨所迫,見多了砍多了。他們的命運被托付給了狼,是皇帝至死的牽掛。什麽時候才好玩?”《世說新語·文學》記載了著名的七步詩的故事:“文帝曾試圖讓董的寫七步詩,失敗了就做大法。答案是壹首詩:‘煮豆當湯,發酵豆當汁。泡在水壺裏,豆子在水壺裏哭。我們同根生,急什麽?皇上深感慚愧。《三國誌》中的記載進壹步論證了曹丕的權謀和理智,他能夠籠絡群臣為己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曹操暗中要求群臣立太子,崔琰等人主張“子宜長...而且應該繼承正統”;賈詡告誡曹丕“要尊重道德,向普通人的事業低頭,日夜努力,不要違背道德準則,僅此而已”;曹操出征時,曹植送給他壹份有漢文字樣的禮物,曹丕卻無法抗衡。武陟給曹丕的忠告是:“王在事,可以哭。”結果曹丕“哭拜”,用真誠和孝順感動了曹操和他的大臣們,贏得了太子的主動。

曹丕的詩飽含深情,尤其是在他的戰爭詩中,曹丕少了曹操的豪情滄桑,多了對家鄉親友和普通百姓的深情細膩。然而在史記中,曹丕缺少曹操的真性情,對於政治家來說更為無情和理性。歷史學家形容他冷酷無情,詭計多端。文學作品中的曹丕與史書中的記載是矛盾的,但也是合理的。畢竟,在詩歌中,曹丕展現的是作家內心世界的豐富細膩,而在歷史中,曹丕展現的是身著制服的政治家的理性與堅硬。這是壹個復雜而真實的歷史人物的形象。

第三,成功人士的理想和當權者的霸氣暴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蓋國家大業,是不朽之大事。生命的歲月有時會終結,榮耀止於其身。兩者都會到壹個正常的時期,而不是文章沒完沒了。”曹丕在這裏強調,文章的意義可與治國大業相提並論。其實,曹丕的重要文章,比起他的政治理想和治國大業,都略顯次要。建安時期,曹魏在曹操的治理下走向穩定,曹操廣納天下英才,形成了諸子雲集的良好局面。這些文士也有建功立業的血性和決心。處於開朗向上氛圍中的曹丕,年輕時躊躇滿誌,朝氣蓬勃。他在《與王朗的壹封信》中表達了這樣的政治理想:“生為七尺形,死為唯壹棺。只有立德才是有名的,才能永垂不朽。其次,無非是壹本書。”因此,我們可以從他的戰爭詩中看到他崇高的政治理想,他堅定地以治亂救民為己任。比如這首《東逃》:清晨,我背著河南的壹條大河,遠行。師徒鬧萬,矛若成山林,旗若遮天。這首詩雖然殘缺不全,但仍能表現出軍事力量的恢弘和優雅,顯示出高昂的氣勢。同樣的作品還有《李陽詩》(三):“千乘皆風行,千乘如龍。金鼓上下震動,哀樂縱橫。若白如霓,丹旗散發朱光。想起泰王德,余旭知道自己的腳。穿過萬歲林,前往溧陽。”此時的曹丕既是詩人,又是領袖。他描述了軍事力量的宏偉和優雅,表達了對泰王的欽佩。看兵臨江邊,水就流了。長矛變成山林,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位驍勇的戰士勇猛無比。誰有浩瀚的河流,蘆葦就能揚帆。不戰而屈人之兵,兵者謂之賢。齊壹的古代宮殿開始切割商朝。孟憲英是虎牢關,鄭人怕收。填國修,先零自毀。興農槐泗,樓間皆許坊。量宜運,六軍為憲嶽康。多悲如東山詩。(《詩·馬上廣陵》)《詩經·馮偉·和光》雲:“誰是和光,壹葦懸其上。”杭,通過“航海”,在意大利渡河。詩人把《詩經》的這兩段變成了五言句,還是用了原意:誰說長江浩浩蕩蕩,壹葉扁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渡過!豪放堅毅,比《詩經》裏的那句話有過之而無不及。詩人作為六軍總司令,親赴前線,不僅寫出了他出征時目睹的雄壯軍姿,也表達了他個人的擁戴。他鼓勵士兵,同時屯田養兵,伺機征服韃靼人,並豪邁地說,他不僅能像《詩經·東山》這首詩那樣寫出出征的悲哀。曹丕寫得更多的是男女離別,傷春悲秋。手法委婉纏綿,女性美十足。但這首詩完全是大氣磅礴,超凡脫俗,充滿了偉大的精神,這在曹丕的詩中確實是絕無僅有的。也能讓讀者看到曹丕作為政治家的自信和力量,以及他勇敢的壹面。

在他高高在上的政治理想之上,是他作為政治大亨的遠大抱負:在鄴城發大財,晚歸寒陵。雨在蔓延,人們被困住了,很窮。攜馳而驅,風雨兼程。泥裏是什麽而不是我的高廟?過去在吳州,他是壹位公爵。挾主而征,救民。有壹段時間,只有上天誇對方。我壹個人,靜不下來。(李陽詩歌)詩歌描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和行軍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更重要的是掩蓋不住的崇高理想主義旗幟。之所以是“泥中之物”,正是因為要“救民救亂”,充分展現壹個政治大亨的遠大抱負。尤其是在《石林》中,他明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哀莫大於心死,屍骨交錯萬裏。哀民頹喪,我會在適當的時候整理,我會恢復我兒子的官職。”雖然不是正面的戰爭詩,但卻是對當時戰亂頻仍的社會現實的描寫,同時用詩歌表達了為了天下而登上王位的決心。從歷史的角度看,曹丕有政治家的決心,他甚至有比曹操更大的勇氣。他掌權後,以退位的方式迫使漢獻帝把皇位傳給自己,結束了劉氏家族在漢朝的四百年。他在策書上批示:“漢室陵遲,天下亂,向我俯首稱臣,致亂亂,群雄猛逆,家破家亡。”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下,需要有壹個賢明的主來拯救百姓,所以曹丕接受皇位有天命的自信,也有文武大業的需要:“今秦望承前啟後,唯賢,文武大業壯麗。”這種戰爭決心早已成為皇帝的霸氣。

曹丕的戰爭詩給了我們壹個特殊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壹個復雜、矛盾、真實的曹丕:他有與君子同遊的快感,也有艱苦行軍的生活;他有文人的細膩觀察力,也有政治家的無情理智戰;他有成功人士銳意進取的理想,也有掌權者的霸氣外露。他結合了這些看似矛盾的品質和性格。他有著壹個浪漫文人天生的追求,也有著復雜政治環境下不得不做的“外誠內奸”的性格。不管關於曹丕的評論有多少,至少在他的戰爭詩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和成熟,看到了他登上權力巔峰的決心和堅定的腳步。

(作者單位: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