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長恨歌》的主題是什麽?

《長恨歌》的主題是什麽?

《長恨歌》的主題是什麽?壹直都有不同的訴訟。有以下三種代表性觀點:1 .寓言。認為這首詩取材於李與楊的風流韻事,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諷刺了好色誤國,導致了“安史之亂”。警告最高統治者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至於詩後半段對千古恨的描寫,不是對李、楊的同情,更不是褒揚,而是通過晚年傾家蕩產的尷尬場景,對荒淫無道的國家進行微妙而曲折的諷刺。第二,愛情的理論。認為這首詩前半段有對李、楊奢淫棄世的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兩人的戀愛經歷,歌頌了兩人之間的愛情。評論者也認為,詩中描寫的李與楊的愛情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歷史事實,具有壹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部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忠貞和專壹,反映了人們對幸福愛情的追求和向往。李和楊雖然是後妃,但她們的愛情與人們的生活和感情是壹致的。第三,雙重主題理論。這首詩壹方面諷刺了李、楊的荒淫無度、禍水橫生,另壹方面又對他們的愛情悲劇和真摯的愛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並對後者給予了更多的關註。全詩自始至終貫穿著二元對立,貫穿著李和楊這兩個愛情悲劇的制造者和承擔者之間的矛盾沖突。沖突的體現主要是兩個人物本身,沖突的必然結果是人物的長恨。三種理論中,我們認為“雙主位理論”更加客觀中肯,符合作品實際。本文對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簡要的闡述或補充。分析《長恨歌》的主題,首先要註意:這是壹首敘事詩,講述了壹個完整的故事。李和楊的前期快意和後期的長恨,都是這個故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早先的快意是導致貴妃之死、互為根源的明顯原因,而長久的仇恨則是李、楊兩人縱欲放蕩、誤解國家,最終傷害自己的必然結果。因此,任意突出或忽略其中任何壹個,都將損害故事的整體性,切斷前後情節的內在邏輯和因果聯系,使故事失去原有的特殊意義,其評論當然也就難以符合作品實際和作者本意。其次,需要註意的是,這是壹部經過作者藝術化處理的愛情悲劇。李和楊作為悲劇中的兩位主人公,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壹方面,他們的放蕩享樂引發了安史之亂,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另壹方面,安史之亂使他們異地而居,相見恨晚,自食其果,所以他們是這個悲劇的傳承者。在評論《長恨歌》的主題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這壹點,因為這是我們分析和理解作者對這壹悲劇的態度和情感傾向的必要前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註意作者對這個悲劇的是非態度和情感傾向。《長恨歌》是壹首敘事詩,但有很強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與楊愛情的始末過程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並通過情感媒介表達了自己對悲劇的判斷。很明顯,作者有意批評和諷刺李、楊的娛樂失誤,從"中國皇帝,欲美而撼帝國","皇帝,從此放棄了他的早期聽證會","和浪費他所有的時間與盛宴和狂歡,他的情婦的春天,他的暴君的夜晚,"軟歌慢舞,弦和竹的音樂,皇帝的眼睛永遠不夠看她"。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和悲劇的發生,作者對李和楊的態度也由批評和諷刺轉變為同情和憐憫。這是皇帝救不了她的,他只能遮住他的臉,直到他們的馬蹄踐踏那些蛾眉,陛下的愛是如此永恒,比天還深。皇帝緊緊抓住這個地方不放,不願移開那個記憶,那個痛苦。她潔白如玉的臉在哪裏?、容英、劉如梅,每當他看到他們時,除了哭還能做什麽呢?,在王座上飛蒼蠅,而他在黃昏沈思。,他會延長燈芯到它的盡頭,仍然永遠無法入睡。,等等,可以得到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誠然,作為悲劇的傳承者,作者對李和楊有著深切的同情。作為悲劇的制造者,作者也譴責了李和楊。但作者的譴責有自己的立足點,即李、楊的恣意放縱不僅貽誤了朝政,危害了國家,而且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而不是為了揭露批判統治者的頹廢(雖然詩歌客觀上有這種認知作用)。否則,作者為什麽要花那麽多筆墨去寫和渲染李與楊之間的宿怨呢?即使按照“諷喻家”的說法,這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壹切的尷尬場景進行諷刺”,那麽至少第四部分的整個描述是不必要的;而且作者也沒必要在字裏行間傾註如此明顯而深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