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沂水之歌》詩和《戰國策·燕策三》。荊軻為燕王刺秦王,丹在沂水送別。高見禮擊樓,荊軻和唱,曰:風蕭蕭水冷,壯士壹去不復返!後人稱為“易水格”。
詩歌內容:
風蕭蕭水寒,壯士壹去不復返。
探虎穴,入蛟宮,仰天吐氣成白虹。
詩歌的主旨:
颯颯的風聲把沂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去了,再也沒有回來。刺殺秦王就像去虎穴龍宮壹樣危險,但我們的英氣甚至可以形成壹個白洪。史書上說,高建禮擊樓,荊軻的悲歌《風吹水寒,壯士壹去不復返》悲壯得聽者怒發沖冠。
唱了壹段,只聽荊軻仰頭嘆了壹口氣,天上出現了壹道彩虹。高建禮順勢換了壹個曲子,音樂變得更加刺激。荊軻接著唱道:探虎穴,入焦宮,從天吐氣,化為白虹。太子丹終於被深深打動,跪在地上,敬了壹杯酒給荊軻。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戰國末期,秦國發動了吞並六國的戰爭。自公元前230年起,先後攻韓、征服趙、攻魏、滅楚,弱國燕國危在旦夕。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國(小國魏國早已被吞並)的荊軻,在燕國做太子丹的座上賓。為了阻止秦國的進攻,燕太子丹讓荊軻刺殺秦王以奪得政權。
荊軻為了報國之仇,也為了感謝太子丹接見他的好意,慷慨地答應刺死秦王,理由是有範、義軍的首級和燕杜康的地圖呈上。出發時,燕太子丹等賓客送荊軻到沂水河畔,荊軻的好友高建禮擊鼓(形似的古代樂器),荊軻大聲唱著這首短歌。
百度百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