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不要孤立地分析貝瑟尼之家。

不要孤立地分析貝瑟尼之家。

當我們談到伯大尼,我們會想到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這個受人愛戴的家庭已經成為壹個美麗的象征,被稱為“伯大尼之家”。

在眾多的布道和靈修書籍中,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這個家庭:贊美或借鑒。同樣,他們都把瑪莎、瑪麗和拉撒路作為獨立的個體,分別側重於他們的長處和短處,並作出清晰的分析。

當然這種闡述也是有好處的,可以聯系自己,及時改正,讓它更完整。但我個人並不想孤立地分析貝瑟尼的房子。

如果走的是自然之路,肯定會有壹個“服”的問題。為什麽服務,在哪裏服務,如何服務,這是需要考慮的三個問題。在福音書中,伯大尼之家是壹個理想的家庭或教堂服務的想法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

在哥林多前書裏:“正如身體是壹個,卻有許多肢體;:而四肢雖多,仍是身體;基督也是。.....妳們是基督的身體,妳們每個人都是肢體。“我相信耶穌對這個家庭有全面的看法。

原文中有這樣壹句話:“耶穌壹直愛著馬大和她姐姐,還有拉撒路。”請註意“和諧”和“聯合”兩個字,說明耶穌對三者沒有偏愛,高舉壹。

另壹個例子是拉撒路的記錄。他壹出現,就病了,死了,埋了,臭了。後來復活後,我和耶穌坐在壹起,看不到任何活動點。但是耶穌為他的死哭泣。新約中有三個神跡表明耶穌復活了:睚魯的女兒復活了,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了,拉撒路復活了。耶穌只在這個地方哭過。可見耶穌對拉撒路的愛,就像對這樣壹個沒有什麽亮眼戰績的人壹樣。

“伯大尼”原意是“無花果之地”。雖然很小,卻代表了教會的現實。在主的眼中,耶路撒冷代表的是壹個名存實亡的宗教,而是壹個腐敗、荒涼、死亡的組織。那麽,貝瑟尼之家有什麽特點呢?

首先,真正的服務行為——接待和待客。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很近,聖經多次記載耶穌進了伯大尼、馬大、馬利亞的家。用財產幫人容易,開房招待人不容易。馬大經常接待耶穌和他的門徒(“壹個名叫馬大的女人帶他到她家。”道路10: 38)

接受耶穌的意思是(“凡接受他的,都是信他名的人,他賜他們作神兒女的權利。”約翰福音1: 12)接受他為救主和生命的主,妳就得到了新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女。

瑪莎用食物、飲料和住宿招待了這壹行的13個人。她以女性的敏銳、細致和殷勤,在“沒有枕頭的地方”給耶穌壹個好的休息和壹個美好的宴會,在那裏耶穌可以分享神國的信息,在天上為百姓擺“筵席”。

所以,真正的教會必須以基督為主,娛樂神的兒女。耶穌在馬太福音中清楚地教導說:“妳們這蒙我父賜福的,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妳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妳給我吃的,我渴了,妳給我喝的;我是客人,妳陪我;我赤身露體,妳給我穿上;我生病了,妳照顧我;我在監獄裏,妳來看我。"

他們中的“我”是誰?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妳,這些事妳既作在我壹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第二,安靜地聆聽和傾倒-聆聽講道,並在妳的腳前塗抹主。

瑪麗似乎沒有有形的服務,只有深度的服務。她靜靜地伏在至聖者的腳下,品嘗他為饑渴慕義的人安排的天上的愛宴,從頭到尾聆聽他榮耀的真理。她的靈魂渴望上主的話,上主的靈使她嘗到了上主的愛,比美酒還要美妙。主的話就像壹瓶芳香的香膏,使主的名成為她生命的膏油。她完全不為世人所知,靜靜地燃燒,散發出天堂的芬芳,甘甜到主的心裏,讓主在她默默的敬拜和服事中找到安慰和滿足。

在伯大尼的接待會上,主從馬大那裏得到日常的服侍,從馬利亞那裏得到生命的敬拜;馬大獻上主所需要的,馬利亞獻上主所需要的。因為他不是來補身體的,而是來給人帶來天國,給人永生的。

逾越節前兩天,耶穌在伯大尼西門的家裏坐席的時候,馬利亞來了,拿著壹玉瓶真哪噠香膏,打破了,澆在耶穌的頭上。主耶穌稱贊說,我實在告訴妳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麽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作為記念。(凱爾14:9,NIV)

馬利亞把生命中聖潔的愛當作酒,澆在耶穌頭上作奠祭。她把自己所有的壹切都傾註在心愛的基督身上,表明她用壹生記住了愛人基督比死亡更強烈的塵世之愛,在基督復活的榮耀中慶祝永恒的勝利。因此,他得到了主的稱贊。

因此,真正的教會必須渴望聖言,並以主為樂。

第三,復活見證人是毫無疑問的。

前面說過,拉撒路出場的時候病了,然後就死了。拉撒路的事跡以前沒有記載,他似乎也不在這個家庭裏。然而,我們試圖在沒有文字的地方閱讀和推測。

拉撒路不同於馬大和馬利亞。聖經沒有記載他的任何善行,只記載了耶穌是如此愛他,以至於他在墳墓前哭泣。耶穌命令已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拉撒路,出來!”“他復活了。

拉撒路的見證可謂轟轟烈烈,不容置疑,可見耶穌有掌管生死的權柄。同時,這個榮耀的見證不是來自人的善行,而是來自神的愛和大能!這個家庭,因為這樣的見證,吸引了很多人跟隨耶穌。

教堂裏肯定有“登記”的缺肢,或者說我們經歷過那段時期,就像行屍走肉壹樣。直到耶穌呼求「出來」,他才有了復活的生命,做了活的見證。

伯大尼的家、馬大專心的服事、馬利亞安靜的聽聖言、她專心的受主的恩膏、她對拉撒路的見證,這三個人所反映的亮點匯集在壹起,就是耶穌服事家庭和教會的心意。以弗所書是這樣說教會的:“全身都與他相連,各部按著自己的地位和功用互相幫助,使身體漸漸成長,在愛裏得以堅立。”

當然,客觀來說,伯大尼之家存在這樣壹種服務狀態:有人在做,有人不做;有人打坐,有人心煩;有的人穿上,有的人不在。總之,它既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是壹個需要成長的教會,是壹個真正有主的教會。所以要整體看待,不能孤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