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突出了壹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古典詩歌為什麽要經過現代化改造,變成壹種秩序自由而又相對混亂的新詩(現代詩)形態?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觸及中國詩歌從“不變”到“變”的內在機制。我認為,古典詩歌現代轉化為新詩(現代詩)的形式和特征的內在根源和動力,是人們審美感受的現代訴求。因此,原有的詩歌語言、表達方式和審美方式已經滯後,遠遠落後於時代變遷過程中人們內心情感和價值觀的相應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變”是中國詩歌的“常態”(中國幾千年的詩歌發展史已經證明了這壹點)。就新詩本身而言,“變”是壹種詩歌創新的現代焦慮,“不變”是對詩歌傳統價值的認同和堅守。理性把握二者的關系,無論對新詩理論研究還是新詩創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古典詩歌是表達古代中國人思想感情的恰當藝術載體,而新詩是有效傳達現代中國人思想感情的合理藝術載體。因此,它們之間的“裂變”有其不可抗拒的內在規律性。由於現代人以自由為特征的思想情感狀態,新詩在外在形式和內在形式上也呈現出自由與無序的特征。此外,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思想、情感、價值觀的快速演變,許多現代詩人在追求詩歌新形式、新風格的過程中盲目求新求變,導致詩歌質量大面積流失,詩歌品位不斷下降。當前新詩創作中“失範”現象嚴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新詩創作“失範”現象的背後,是新詩評價標準的相對混亂,是人們只重“變”而輕“常態”的偏頗思維和詩歌價值取向的體現。剛才講了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的“變”與“不變”的關系,也就是說古典詩歌對於新詩來說是壹種傳統規範。其實對於新詩來說,其內部也存在著“變”與“不變”的關系,因為新詩在迄今為止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這是很多評論者都認可的)。比如,對於新世紀(21世紀)的現代詩人來說,20世紀的重要詩歌流派和群體(如“新月派”、“九葉派”、“朦朧詩派”、“第三代詩歌”、“知識分子寫作”、“民間寫作”)乃至個體詩人,都構成了他們的創作方法和審美原則。由此看來,新詩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求“變”和守“不變”。新詩不求“變”,不守“不變”,反而會日益僵化,陷入困境,甚至自我毀滅(文學史意義上的);但是,壹味求“變”求創新,而完全否定“常態”,拋棄傳統規範,新詩可能會淺薄混亂,這也極大地不利於新詩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