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壹篇關於詩歌鑒賞的論文

壹篇關於詩歌鑒賞的論文

我第壹次在中國欣賞古代唐宋詩詞認識蘇東坡,是從他的《水調》這首歌開始的。“什麽時候會有明月?”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也不知道幾月幾時。我想乘著風回家,怕在樓頂太冷。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麽樣子!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願人長久,千裏美不勝收。“好像是初中課本上的。感覺這個詞有壹種很高的境界,淡淡的憂傷透露著人生的從容。尤其是最後壹句話影響最深。我記得當時很多流行歌曲裏都有唱。後來,我越來越了解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散文,我越來越了解他的生活,我的愛與日俱增。

初中很喜歡小說,高中開始看散文。就是受了史鐵生《我和地壇》的影響,我才覺得散文可以寫得這麽好。還記得高二暑假借了壹本余散文集,晚上壹個人在燈下看。窗外夜色如水,蟲子唧唧喳喳,晚上開著窗燈看書,在農村的環境裏很愜意。現在想想都是人生難得的享受。讀到蘇東坡的《突圍》,我熱淚盈眶,為他的命運感到悲哀,為他的曠達感到激動。我記得當時的最後壹段。我讀了壹遍又壹遍,現在還記得:成熟是壹種明亮但不耀眼的光彩,是壹種醇厚但不油膩的聲音,是壹種不再需要觀察別人臉色和色彩的從容,是壹種最終不再吸引周圍的氛圍,是壹種無視喧囂的微笑,是壹種洗去極端的冷漠,是壹種厚重而不張揚的高度。這樣評價他壹點都不為過。他以無人能比的氣場看待周圍的壹切,在顛沛流離中不失生活的從容。

林語堂曾說:蘇東坡的性格有著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度、廣度和幽默,有著高度的聰明,還有壹顆童心——正如耶穌所說,有著巨蟒的智慧,鴿子的溫良和溫柔。如果從蘇東坡的人生經歷來看他的成就,我們會對他有更深的了解。他年輕時是高中秀才,才華橫溢。他進入仕途後,寫了《思政論》,體現了他的文學功底。但由於政治分歧,他多次要求釋放。在密州(應該是後來被貶至此地),他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狩獵記》:

老人講少年狂,左拉黃,右捧蒼,頭戴金帽,貂皮裘,騎千軍平驛。為了報答全城人民追隨我慷慨的狩獵提議,我將像孫權壹樣親自射殺這只老虎。

酒喝了胸口還開著,太陽穴微微結霜也沒關系。什麽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像漢文帝派馮唐上雲赦免尚維?我會讓我的力量像滿月壹樣飽滿,像滿月壹樣飽滿,向著西北,射向西夏軍的隊伍。

當我讀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充滿了熱情。尤其是最後壹句:我能弓得像滿月,望西北,射天狼星。讓我深深感受到那種驕傲和野心。蘇東坡的才華無與倫比,令他嫉妒,最後因“五臺私案”被貶黃州。就是在那裏,他嘆了口氣說:人生從識字開始。但也是從那裏開始,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轉而向老子、莊子、佛教尋求解脫。也正是在那裏,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紅墻前後》、《念奴嬌》、《赤壁懷古》:

不歸之河,歷史悠久的浪漫人物。老基地的西面,人文就是三國周郎的赤壁。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如畫如山,壹時有多少英雄!回想周瑜的春風時代,年輕貌美的喬剛剛嫁給他,他英氣十足。手拿羽扇的壹個白色人影迎面而來,談笑間,敵人的戰船燒成了灰燼。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人生如夢,壹瓶歸月。

我清楚的記得這是當時高二學生寫的詩。當時李漁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妳對過去了解多少?”。小樓昨夜又偏東風,國不忍回首月明年中。”以及秦觀的“兩情若久,早晚在。”和其他壹些話,但相比之下,氣勢和境界就大不相同了。他被貶後再也沒有起來,離開了朝廷。他壹次又壹次被貶,越來越遠,先是揚州、定州,最後到了當時蠻荒之地廣西嶺南,甚至海南島。然而,他的心胸越來越寬廣了。他結合老莊哲學,站在無限時空的立場上看待人生的苦樂和世間的是非,並與禪宗的態度相結合,以壹顆“平常心”對待壹切變化,順其自然,以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他沒有像很多文人壹樣患抑郁癥,而是隨遇而安,很快就能融入當地生活,自得其樂。在與弟子遊的壹次對話中,他說:“我可以陪玉皇大帝上,我可以陪乞丐下。我眼前的世界沒有壞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哲學和他的精神狀態。甚至在被貶嶺南後,他還寫道:壹日三百顆荔枝,他毫不猶豫地成長為嶺南人。

從21歲考上進士至今,他回過兩次家,壹次喪妻,壹次喪母。他壹生都在四處漂泊,但他說過:人生如壹場旅行,我也是行人,這份心安就是我的故鄉。我想知道如果我被允許離開家三年,我會有什麽感覺。我不禁想念我的親人和朋友。我是壹個懷舊的人。那些老朋友在我心裏永遠是最好的。到了壹個地方,我會有很多新朋友,但我沒有那份“不要受辱,只看庭前花開;我無心停留,滿身雲煙。”豁達豁達。我還是我,所以我會佩服他壹次次被降職後的從容,和他野心難酬後的豁達。

其實讓我感觸最深的作品是他的《丁奉》:

不要去註意那在森林裏跳動的雨聲,梅壹邊唱著長口哨,壹邊悠閑地走著。竹竿草鞋比馬輕,誰怕,壹場煙雨就壹輩子。

春風的涼爽,將我的酒喚醒,寒冷開始寒冷,太陽的山峰的太陽,但在時間滿足。回望遇見風雨的地方,回去,對我來說,沒有風雨,還是晴好天氣。

淡淡的憂傷中飽含豁達與大度,“煙雨壹生”的境界是無數人向往的,這與他另壹首詩的意境十分相似:人生如何處處,應如飛雪。如果妳不小心把手指和爪子留在泥上,洪飛就不會數數了。他把老莊的博大和禪宗的淡定滲透到他的詩歌裏。我有幾本日記的扉頁上都有這個詞,也是用來在悲傷和無聊中激勵自己的。其實這是壹種難得的境界,是我力所不及的。壹次見壹個qq好友的簽名文件是:回望蕭瑟處,回家,風雨無阻。又忍不住感慨。

蘇軾終於在宋徽宗獲得大赦回到了北方,但長期流放的折磨和長途跋涉的艱辛使他病倒了,在歸途中悄然離去。他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尤其是他在生活中的從容,壹直為後人所仰望。蘇軾是壹位偉大的詩人,千百年來被歷代所喜愛,值得大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