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元宵節散文

元宵節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和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壹種體裁形式。下面,我想分享壹下我關於元宵節的隨筆,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元宵節散文壹:元宵節那天,陽光明媚,我帶著兒子去潮汕遊玩。十幾年沒去了,發現“十裏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實的名字。幽香浮動,遊人如織。我們登高望遠,玩得很開心,在路上遇到了幾個多年不見的好朋友。只是下山的時候腿在抖,心裏忍不住感慨。時間不等人。

晚上和父母出去吃飯後,我累壞了,我要回家休息壹下。兒子吵著要去過元宵節。“去年元宵節,花市燈光亮如白晝。月亮升到柳樹上,黃昏時他和我幽會。今年壹月夜,月燈依舊。”歐陽修描述的宵夜和今天的沒有太大區別。今年的元宵節和往年差不多。“東風夜有千樹。更是吹,星辰如雨。”活潑是孩子們的事,不是我的事。剛睡醒,雨討厭雲,天空已經完全失去了白天的光彩。或許歐陽修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所以他覺得“去年不見人,淚灑滿春衫袖”。

元宵節壹過,年味就沒了,生活又回到原來的軌道。我正常上班,上學的也開始上學,但我還是會壹如既往的晚出晚歸。忙的時候會覺得更充實,無聊的時候還是會去想,日子單調重復。然而生活還在繼續,幸運的是,妳可以在這裏放飛妳的思緒。

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多少往事“只皺眉頭卻往心裏去”?元宵節後的日子就在細雨中開始了...

元宵節散文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昏黃的燈光裏。”

元宵節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嘉軒的壹句話。這些話就像是我心裏的壹扇雕花木門。當煙花閃爍的時候,它們會被我的手輕輕推開,享受節日帶來的美好心情。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不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直到我認出了賈萱的《玉案元Xi》。

元宵節的夜晚,風已經不冷了,微軟的東風輕輕地、輕輕地吹著。光芒四射的煙花像夜空中被風吹開的花朵,像不期而至的流星雨壹樣美麗。珍貴的寶馬,雕琢的中國汽車,載著美麗的人走過,留下壹路的芬芳。優美的笛聲和皎潔的玉月,讓整個夜晚在花燈(魚燈、龍燈)勝美的場景中靜靜地度過。美人如花,淑女如雲。壹路上,他們帶著淡淡的香味微笑著交談著。而我的“他”從來沒見過。深夜,我找了壹遍又壹遍,但仍然沒有出現。心裏充滿了疲憊和失落。不經意間回頭,發現她靜靜地站在那個燈光稀疏的地方。

很多年前,我無數次夢想,我的愛會建立在壹句話的基礎上,隨著煙花綻放。這將是多麽浪漫的愛情啊!但是,啊,它已經在春雨中帶著淡淡的塵埃在綠色的校園裏蔓延。那壹年,在那排白楊樹下,我牽著她的手,看著華陽輕盈地起舞。

又是壹年,又是正月十五。廣場上的煙花將在夜晚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但是元宵節的燈籠和我無字的戀愛背景壹樣遺憾。那些不壹樣的燈和燈謎,還有燈前喜慶的面孔,只在星星點點的煙火裏溫暖著記憶。

我真的有些年沒見過元宵節的燈了。放煙花會寂寞!樹上掛的那串紅燈籠總感覺沒以前那麽單調了。現在的孩子們真的需要在記憶中留下壹些空白的燈籠。以後他們讀賈萱的文字,會不會有壹種與他們感同身受的美好想象?

我很慶幸元宵節的花燈記憶能留存在我的記憶裏。我永遠不會忘記89,90,91的高中三年,永遠不會忘記記憶中的關鍵詞。邯鄲,四中,中華街,元宵節。

那時候,我會穿過整條中華街,在魚龍共舞的人群中驀然回首,卻沒有那個人在昏黃的燈光下心碎的時刻。幾年後,我等待的是另壹種心痛。她將演唱張艾嘉的《還記得我年輕時的夢想嗎元宵節過後的元宵節。就像壹朵永不雕謝的花...“然後,牽著我的手去看漫天綻放的煙花。

今天,她會再唱壹遍那首熟悉的歌,陪我去看生命中絢爛的煙花。

元宵節散文三:在我很小的時候,元宵節對我的全部意義就是躺在溫暖的火爐邊,看著鍋裏湯圓的沈浮艱難的咽下;再大壹點,元宵節會變成我心中的紅色,穿著紅色的外套和褲子,追著紅燈籠和鞭炮滿大街跑;小小年紀,元宵節悄悄變成“柳上壹點月,人約黃昏後”的歌詩,朦朧,自戀,自得;而今年的元宵節,我是暈了,才從手機短信裏體會到的。

那天晚上,剛過黃昏,清脆的鞭炮聲由遠及近,此起彼伏,讓人有些心慌,我就出去走了壹圈。最終還是人們的傳統習俗占了上風。街上到處都是燃放煙花爆竹的人。不僅孩子們歡呼雀躍,大人們也興奮不已。三五成群,甚至全家出動,有說有笑,彩珠扶搖直上,在半空中爆炸,發出耀眼的光芒,紛紛落下,轉瞬即逝。

我壹個人漫無目的的走在嘈雜的街上,看著如夢似幻的煙花,聽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想這應該算是元,元樹火銀花,元星吹雨打,元童年無憂無慮吧!但是,很長壹段時間,我失去了童年的元熙,我不再貪戀那壹點點鞭炮,我不再著迷於那雷鳴般的轟炸。我靜靜的住在高樓裏,看著四角灰蒙蒙的天空,看著眾多的星星在熱鬧的晚會上跳來跳去,壹邊吃著瓜子,小時候壹直期待的元西,也常常在我有節奏的嘴巴開合中溜走。還好,今年初壹晚上我已經在老家了。我沒有把自己撲到電視機前,也沒有把自己沈入書海,所以我沒有把自己置身於網海。我貪婪地嗅著空氣中煙火的味道,眼前是濕漉漉的霧氣,籠罩著我還能感到溫暖的過去。我想這個不見了。是想念那裏的人的時候,還是小時候?

黃昏太早,夜色正濃,街上人們的目光只在地面和半空中交替徘徊,眼裏只有絢爛煙花發出的光,完全忽略了天上的滿月。難怪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下了好幾天的雨。今天的楚青,再完美,也永遠是壹輪冷月,洋溢著青春的光彩,冷冷的看著它!這樣的月光往往被快樂的人遺忘,大多是詩人詩人,或者是思念妻子,離開人。我沒有當時那種“月稍晚,人暮後相逢”的細膩情懷。我失落的心已經隨世界消失,平時不敢翻也不敢想。我只想用時間開好遺忘的藥方。但今夜,月色如水,銀裝素裹,連著團圓、相思、悲傷,還有淚水浸濕的春日衫袖,彰顯著生死之愛、恩怨之愛、早就想放棄的哀愁,如煙花燃盡後的白霧,纏繞前後,讓人天地間無處可逃!

夜已深,人們又喜又累,各自回家睡覺。熱鬧的壹月黃昏開始沈寂,空氣中的煙火味太濃,讓人昏昏沈沈。我在寒冷的夜風中徘徊,仿佛置身於世界末日,仿佛置身於千古。我本想粘在月亮斑駁的影子上,積攢壹個飛過的靈魂。認真讀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登高樓望天涯》,我熱切地憧憬著“人海尋她”的最高境界,夢見有壹天我驀然回首,夢裏的人卻在那裏,微笑著深深地看著我!只是我壹直想念它!我已經沈迷這個夢兩年了,好像壹覺醒來,人生就毀了!然而終究是註定的,就像雪地上的腳印,要麽被新雪覆蓋,要麽融化。走過雪後,沒有痕跡,絢爛的也會趨於平淡。燈火輝煌的時候,總會回到家!

元宵節散文四:每年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喜歡回老家,因為元宵節是家鄉正月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燈結彩,紅燈籠從頂樓掛到了壹樓。門外的走廊掛滿了大型雕花木雕燈(妳知道,我的家鄉是著名的木雕之鄉),到了晚上這些燈都被小偷點著了。

以上都不算什麽。在我們家鄉,最熱鬧、最令人愉快的元宵節是龍燈。在我的家鄉,龍燈意味著神聖、節日和吉祥,會給每個人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要迎龍燈的人都窩成壹團點燃,要跨火驅邪的人用自己神聖幹凈的身體迎龍燈。龍燈的頭尾都是用鄙視之類的原料紮起來,再用白紙糊上,畫上龍的圖案,龍頭龍尾都打扮得非常高大威猛,栩栩如生,就像傳說中的龍壹樣。龍身由家家戶戶的板凳燈組成,每個橋板板凳燈上綁著兩個非常漂亮的燈籠,上面還裝飾著漂亮的插花;當然,臺燈也很簡單,簡單的只是由兩個顏色統壹的燈籠組成,但即使是由顏色統壹的燈籠組成,在那個夜晚點亮臺燈的時候也是非常醒目的。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在煙花爆竹聲中,在大人小孩的歡聲笑語中,龍燈緩緩起舞...龍燈所到之處,人們蜂擁而至迎接它,滿眼都是煙花閃爍的美麗,飛起的煙花把夜空裝扮得異常絢麗妖嬈;鞭炮聲、鑼鼓聲、人們的笑聲,在我耳邊無處不在;鼻子裏的味道是煙味,空氣中到處都是人的快樂、激動和幸福...

龍燈在人們的期待中開始表演,在筆直的大街上開始拉燈。“拉燈籠”的意思是龍威想當“老大”,不想跟著領導,就掉頭往回跑,逼著領導往後退。當領導反思是怎麽回事的時候,當然不想放棄當老板的機會,於是拉鋸戰開始了。在哪邊?龍將遊向何方?當龍燈來回遊動時,鑼、鼓和鞭炮不停地加入進來。龍燈拉得越多,鞭炮放得越多。鑼鼓敲得越急,人越笑越哄...有時候由於人的力量不平衡,龍燈中間可能會被拉斷,而兩邊的人還在分道揚鑣。龍頭才放下架子,在鑼鼓聲中回頭找尾巴歸隊。這時的龍尾就像壹只打了勝仗的公雞,驕傲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道歉...直到迎龍燈的人跑累了,龍燈才慢慢前行。從遠處看,蜿蜒的龍燈真的像壹條遊泳的龍,準備在空中跳舞。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是“拉燈”,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來到相對寬闊的操場時,龍尾悄悄包圍了操場中央的龍頭,但龍頭發現自己被包圍了,當然想突圍,於是試圖沖出包圍圈,這就是“偷燈”。就在這個龍燈從這裏突破的時候,又縫了壹個燈籠。此時“內戰”暫時擱置,壹場“美女爭奪戰”在兩條龍之間展開。兩條龍的龍首正面相遇時,迎接龍首的人都試圖把自己的燈高高舉起,看誰的龍姿更高,這就是“競高”。因為我們在鎮上,元宵節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幾條龍在同壹個操場上“肉搏”。記憶最深的壹次是九條龍在壹個地盤上轉圈打架。高高的水龍頭壹個接壹個,讓人目不暇接。這麽多華麗的燈光幾乎把黑夜變成了白天,整個操場只看到壹個旋轉的燈光...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山上也張燈結彩。是晚輩在親人墳前點亮的燈。是燈邀請已故的親人壹起過元宵節。思念親人的是燈...

這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