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知道怎麽背也能背出來。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有許多輝煌的篇章,尤其是李白杜甫的唐詩和蘇軾辛棄疾的宋詞,備受後人推崇,壹直尊崇至今。
應該說,唐宋詩詞在我國民間有著堅實的基礎和肥沃的土壤,壹些文學愛好者也以寫正詩、宋詞為己任,常年不懈努力,壹如既往。
雖然我自己也喜歡,但對詩歌我是外行,不敢稍有觸碰,生怕褻瀆了聖賢的聖物。
也許我個人的想法和大多數不敢寫詩的人的心理活動差不多。感覺白話文更容易表達,沒有束縛。我完全可以讓我的馬去任何地方。而格律詩則大不相同,不僅有嚴格的節奏和節拍限制,還有詞義、語境、本質等規範。妳壹聽就會驚恐萬狀,只能遠離它。
但是,仍然有許多堅定的民間詩人,他們堅持不懈,富有創造性。我參加筆會的時候,很多詩人讓我們拿著稿子去改他們的詩,讓我們覺得很慚愧。
海南曾經有壹位老人,他是壹名教師。從教幾年,堅持寫格律詩。之後,他甚至寫了滿滿壹大本信紙,去編輯部問能不能出版,還打地板明確表示,即使是自費,也要把這些詩印出來給後人看。其執著的態度,不懈的努力,令人肅然起敬,莫名其妙。
再深入壹點,會發現很多堅持寫作的創作者,埋頭於案中,紮根於窮鄉僻壤,安心寫詩,不求回報。這樣的作者,這樣的態度,無論如何都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