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所有關於大陸和海洋的信息

所有關於大陸和海洋的信息

七大洲:

1,亞洲

2.非洲

3.歐洲

4.南美}由大到小

5.北美洲

6.大洋洲

7.南極洲

四大洋:

1,太平洋

2、大西洋}由大到小

3.印度洋

4.北冰洋

亞洲

概況

亞洲,簡稱亞洲。

地理位置:位於舊半球東北部,東、北、南三面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瀕地中海和黑海。

面積:4400萬平方公裏(包括附近島嶼),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統稱為歐亞大陸,總面積5071000平方公裏,亞洲大陸約占4/5。

範圍:大陸東至耶日涅夫點(西經169° 40′,北緯60° 05′,南至皮艾點(東經103° 30′,北緯1° 17′,西至巴巴點(東經26° 05′)。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西北與歐洲接壤,蘇伊士運河和紅海西南與非洲接壤,壹系列靠近大洋洲的島嶼東南環繞大陸,東北與北美隔白令海峽相望。

居民

人口351.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60.5%。中國人口最多,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人口超過1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是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和恒河流域。

種族:黃種人占整個大陸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人,黑人很少。

語言:亞洲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語系和印歐語系。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6.99萬公裏。許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公裏,僅次於北美,居世界第二。加裏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

地形:亞洲的地形總的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外圍低,隆起和凹陷相間,東部是壹條長長的彩色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之外世界上最高的洲。火山和地震: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大陸,東緣周圍的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向北經尼科巴群島、安達曼群島、北德幹高原、北伊朗高原至小亞細亞半島,是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的壹部分。亞洲也是地震頻繁和強烈的大陸之壹。

水系: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部分發源於中部高山,呈放射狀流向四面八方。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印度河、恒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入印度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北冰洋。內陸河主要分布在中亞和西亞的幹旱地區,包括錫爾河、阿姆河,以及橫跨亞洲大陸寒、暖、熱區的氣候。氣候的主要特點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典型的季風氣候和顯著的大陸性。東亞的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是幹旱區。介於上述濕潤季風區和內陸幹旱區之間,而北亞大部分地區是半濕潤半幹旱區。

非洲

概況

非洲,簡稱非洲。

地理位置:位於舊半球西南部,橫跨赤道南北,西北部分地區延伸至西半球。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接壤,東北角以狹長的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與亞洲接壤。

範圍:大陸東至哈豐角(51° 24 ' E,10° 27 ' N),南至阿古斯角(20 02 ' E,34° 51 ' S),西至佛得角(17° 33 W)。

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裏(包括附近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地理區域:目前非洲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上把非洲分為五個區域: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居民

人口7.48億。占世界人口的12.9%,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非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沿尼羅河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公裏約65,438+0,000人。

種族:非洲是世界上種族構成最復雜的地區。非洲大部分民族屬於黑人,其余屬於白人和黃種人。

語言:大約有800種非洲語言。壹般分為四個語系。

宗教:非洲居民多信仰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達30500公裏。海岸相對平坦,缺少海灣和半島。

島嶼:非洲是世界上島嶼最少的大陸。除了馬達加斯加(世界第四大島),大部分都是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裏,占整個大陸總面積不到3%。

地形: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等邊三角形。南北最長約8000公裏,東西最寬約7500公裏。非洲是高原大陸,地勢相對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整個大陸的平均海拔是750米。海拔500 1 000米的高原占整個大陸的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占整個大陸的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地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河河口到埃塞俄比亞高原北緣的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稱為高非洲,海拔1000米以上,包括埃塞俄比亞高原(海拔2000多米,被稱為“非洲屋脊”)、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上的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叫低非洲,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是低高原和盆地,包括尼羅河上遊盆地、剛果盆地和乍得盆地。非洲較高的山脈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區,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東南沿海有德拉肯山脈;東部有肯尼亞山和乞力馬紮羅山。乞力馬紮羅山是壹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東非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席勒河口,經馬拉維湖,北經中東非高原和中埃塞俄比亞高原,經紅海至死海以北,長約6400公裏。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到達艾伯特的尼羅河谷,長約1,700 km,裂谷帶壹般深達1,000?000米,寬幾十公裏到300公裏,形成了壹系列窄而深的山谷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海拔156米,是非洲的最低點。

沙漠:非洲的沙漠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1/3,是大陸上最大的沙漠面積。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達777萬平方公裏。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

火山和地震:東非大裂谷及其附近有壹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的火山海拔超過5000米。非洲中部和西部也有許多高大的火山。東非大裂谷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水系:非洲流出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68.2%。大西洋的流出水系多為歷史悠久的河流,包括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6,5438+0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二。印度洋的出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非洲東海岸的短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非洲內部水系和無流區面積958萬平方公裏,約占整個大陸總面積的31.8%。其中,只有乍得湖流域擁有完善的水系。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非常幹燥,沙漠中有許多斷斷續續的河流和許多幹燥的山谷。流入區還包括東非大裂谷的湖區,河流從周圍的高地流入湖中。湖區雨量充沛,河網密布,不同於其他幹旱入流地區。非洲湖泊集中在東非高原,少數分散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水深狹長的斷層湖,呈串珠狀排列在東非大裂谷,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第壹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第二深的湖。塔納湖,位於埃塞俄比亞高原,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是內陸盆地最大的湖泊,面積經常變化。氣候: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幹燥,氣候帶分布從北到南對稱。赤道穿過中心,隨著緯度的增加,氣候壹般從赤道開始變小。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區約占整個大陸的95%,其中超過壹半的地區全年炎熱,近壹半的地區有熱暖季和暖涼季。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的達羅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上最高的氣溫之壹。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以南的阿齊齊亞,9月1922日的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最高氣溫。乞力馬紮羅山位於赤道附近。由於海拔高,乞力馬紮羅山山頂終年積雪。

非洲降水從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降水分布極不均勻。有的地區幾乎全年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量高達10000mm以上。全大陸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迎風坡、幾內亞灣沿岸和山區降水較多。

歐洲

概況

簡稱歐洲。

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西北部和亞洲西部。北瀕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跨地中海與非洲接壤,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東瀕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西北隔格陵蘭海和丹麥海峽與北美接壤。

範圍:大陸東至烏拉爾山脈(66° 10′E,67° 46′N),南至馬羅奇點(5° 36′W,36° 00′N),西至羅卡點(9° 31′W,38° 47′N)。

面積:65,438+0,065,438+0.6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為世界第六大洲。地理區域: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從地理上來說,習慣上分為五個區域: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南歐指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阿爾卑斯山以南的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意大利、梵蒂岡、聖馬力諾、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狹義的西歐是指大西洋和西歐附近的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是指歐洲中部,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以北。包括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歐是指北歐的日德蘭半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麥)、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人口7.28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陸。人口分布比較均勻。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裏50人,只有北歐比較稀疏。

民族構成:歐洲大部分居民是白人(歐羅巴),各大洲民族構成都比較單壹。整個大陸大約有70個民族,大部分民族的人口都達到了壹定的數量,小的民族和部落比較少見。大多數國家的民族構成也比較單壹。民族成分復雜的國家有俄羅斯和瑞士。

語言:歐洲有多種語言。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達3.79億公裏,是世界上最曲折的大陸。許多半島、島嶼和港口。半島和島嶼總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1/3(其中半島面積約240萬平方公裏,約占整個大陸的24%;島嶼面積約75萬平方公裏,約占整個大陸總面積的7%)。此外,還有許多深入大陸的內海和海灣。

地形:歐洲的地形總的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廣泛。山與山在南方匯合。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整個大陸的40%,其中海拔500?海拔1000米以上的只有15%,海拔2000米以上的只有2%左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整個大陸的60%。全大陸平均海拔300米,最低。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海岸,東至烏拉爾山脈,綿延數千英裏,形成了橫跨歐洲的大平原。橫貫南部的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大高加索山脈東南部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相對平坦,海岸深入內陸,兩岸是陡峭的峽灣。裏海北部沿岸的低地低於海平面28米,是整個大陸的最低點。

氣候:歐洲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大陸的南北緯度是35度,包括附屬島嶼在內只有47度。除了北部沿海和北冰洋的島嶼屬於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外,幾乎都在溫帶。它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大陸。西歐各地距離海洋不到700公裏,而東部最遠的地方可達1600公裏,所以歐洲自西向東有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的過渡。由於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可以暢通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溫度,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和北歐沿海地區變暖。冷月最遼闊的區域在0?16℃;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大多在8?4℃之間。由於離大西洋的距離和盛行風向的不同,降雨量和降雨量的分布也不同。大西洋附近的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超過65,438+0,000 mm,廣闊的低山、丘陵、高原、平原年平均降水量500?000 mm,南歐三大半島南部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占30?0%。水系:歐洲的河網比較密集,短而豐富,很多河流都有運河相連。流出面積約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包括地中海、黑海和波羅的海)的河流流域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68%;約12.5%流入北冰洋;流入面積約占19.5%,大部分註入裏海。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多瑙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泰晤士河。歐洲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奧爾梅裏瀑布,落差達563米。歐洲湖泊眾多,是壹個小湖眾多的大陸,但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在北方和阿爾卑斯山。歐洲的大多數湖泊都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阿爾卑斯山山麓有許多大型冰磧湖和構造湖,大部分山區河流流經其中。

概況

名字是北美。

亞洲北部和美洲壹些地貌名稱的解釋:美洲和南美洲。全稱是阿米莉婭,意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探險的地方。

國家:有23個獨立國家和十幾個地區。

人口:4.62億。

民族:居民多為歐洲移民後裔,其中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多。

語言:通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其次是法語、荷蘭語和印度語。

宗教:主要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地理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北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靠巴拿馬運河,南接南美洲。(1914年劃分)

範圍: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55° 40′W,52° 13′N),南至馬裏亞托角(81° 05′W,7° 12′N),西至威爾士親王角(168 W)。北美不僅包括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島。

面積:2422.8萬平方公裏(含附近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為世界第三大洲。

地理區域分為九個區域:東部區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區域)、中部區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和落基山脈之間)、西部區域(美洲科迪勒拉山脈北部,落基山脈是這壹區域的骨架)、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

北美包括國家:巴哈馬伯利茲美國巴巴多斯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古巴薩爾瓦多格林納達危地馬拉洪都拉斯海地牙買加聖盧西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多米尼克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波多黎各荷屬安的列斯群島(世界上最大的洲居民)

人口4.62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整個大陸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勻,絕大多數人口分布在東南部,其中紐約附近和伊利湖周圍的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裏200多人;而美國西部廣大的北部地區和內陸地區人煙稀少,每平方公裏不到1人。

民族構成:居民多為歐洲移民後裔,其中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兒。此外,還有因紐特人、波多黎各人、猶太人、日本人和中國人。語言有英語和西班牙語,其次是法語、荷蘭語和印度語。

宗教: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公裏。西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曲折,島嶼和峽灣眾多;海岸的南半部相對平坦。

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265438+萬平方公裏。島嶼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裏,居各大洲之首,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20%,海拔200-500米以上的平原和丘陵約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占58%,全大陸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山脈平行於海岸分布在東西兩側,大平原分布在中間。地形被清晰地分為三個區域。東部的山脈和高原:聖勞倫斯河北部的拉布拉多高原和南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壹般在300-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壹片狹長的沿海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央平原相接。中央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和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貫穿大陸中部。在平原的北半部有許多湖泊和急流,在南半部有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平原是世界聞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屬於科迪勒拉山脈北段,從阿拉斯加延伸至墨西哥南部,主要包括三座平行的山脈。東部的落基山脈海拔2000-3000多米,南北延伸5000公裏,是北美氣候的重要分界線。西部帶南起美國沿海山脈,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海拔1 000-500米。中央地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沿海山脈、內華達山脈和美國的喀斯喀特山脈。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 194米,是北美最高峰。東部帶和中部帶之間有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 300-800米,盆地南部死谷海拔86米,是西半球陸地最低點。

火山和地震北美西海岸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帶的壹部分。北美有90多座活火山,其中阿留申群島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強烈的地區。

水系北美流出面積約占整個大陸的88%,其中48%屬於大西洋海盆,20%屬於太平洋海盆。除了聖勞倫斯河,所有主要的河流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流入太平洋。流入區(包括非流入區)約占整個大陸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的大盆地和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大河流。其次是麥肯齊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北美的河流上有許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國西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約塞米蒂瀑布,落差達700米。尼亞加拉瀑布,落差51m,寬1.240m。北美是壹個湖泊眾多的大陸,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裏,居各大洲之首。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北半部。中部高原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245273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被譽為“北美的地中海”。其中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氣候北美橫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它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方在北極圈內,是壹個冰天雪地的世界。南加勒比受益於赤道暖流,但受到了熱帶颶風的襲擊。大陸中部的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因為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走向或接近南北走向,所以來自太平洋的潮濕空氣只到達西部沿海地區;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可以穿過中央平原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潮濕空氣還可以通過中央平原深入北方,所以北美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天有時冷有時解凍,而在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天也會寒冷多雪。北美最冷月地區(65438+10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約占整個大陸的3/4。整個北極群島(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多個島嶼的統稱)和格陵蘭島大部分地區都在-32℃以下,格陵蘭島中部低至-50℃,是西半球寒冷的極地地區。夏季整個大陸普遍變暖,最熱月份(7月,沿海多為8月)平均氣溫0~3℃,是北半球夏季最涼爽的地區。其余廣大地區在0-32℃之間,其中20℃以上的面積占整個大陸的壹半以上,30℃以上的面積較小。美國西南部的死亡谷,極端最高氣溫56.7℃,是整個大陸最熱的地區。北美東部降水較多。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太平洋沿岸、美國東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年降水量約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海岸高2000多毫米,是北美雨水最多的地區。佛羅裏達半島、落基山脈東部山麓、大平原和育空高原的年降水量為250~100毫米;加勒比海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區是大盆地的西南部、科羅拉多河的下遊以及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5,438+000毫米,每年5月,北美東南部經常遭受颶風襲擊,經常造成嚴重災害。北美中部和北部的冬天經常會刮起寒冷、強烈的風暴和龍卷風。穿過落基山脈後,西風在東麓形成欽諾克焚風。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 *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壹。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 *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面積約2400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 *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654.38+08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54.38+02%,為世界第四大洲。* * *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占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654.38+04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只有壹些來自其他大陸的科研人員和捕鯨隊,沒有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654.38+00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 *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陸。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洲。* * *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5%,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人口最少的洲。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廣、深度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海洋。據更多資料顯示,最早由西班牙探險家帕斯卡爾發現並命名,“太平”壹詞意為“和平”。16世紀,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菲律賓。在他的航行中,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所以他也不約而同地將這片海域命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與大西洋和印度洋相連進入南極大陸周邊海域。太平洋南北最大長度約15900 km,東西最大寬度約109900 km。總面積654.38+078.68萬平方公裏,占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壹,占世界海洋面積的壹半。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世界上萬米以上的海溝有6條,都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的海水容量為70765438+百萬立方千米,居世界海洋之首。太平洋資源豐富,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它的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在世界海洋中名列第壹。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海洋。它位於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是壹個南北走向的S形海洋帶。南北長約1.5萬公裏,東西窄,最大寬度2800公裏。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公裏,略超過太平洋的壹半。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點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漁獲量約占世界的五分之壹。大西洋的航運特別發達。東西方分別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與印度洋和太平洋溝通,其貨運量占世界總貨運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761.7萬平方公裏,平均深度3397米,爪哇海溝最大深度7450米。在海底的中部,有壹個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海脊。它們大部分位於熱帶,平均水溫為20℃-27℃。它的邊緣海紅海的含鹽量是世界上最高的。

石油是最豐富的海洋資源,波斯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石油產地。印度洋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發現和開發最早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占全球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部,大致以這個北極為中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北岸之間。它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海洋。面積約654.38+04.79萬平方公裏,僅占世界海洋面積的3.6%;體積為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海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為1300m,僅為世界海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壹,最大深度僅為5449m。北冰洋也是四大洋中最冷的海洋,終年積雪,冰厚千裏,覆蓋海洋表面的固體冰層厚達3 ~ 4米。每當這裏的海水向南流入大西洋時,隨處可見壹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逐流,漸行漸遠,就像壹些可怕的怪物,對人類的航運業構成壹定的威脅。此外,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壹奇:壹年差不多有壹半的時間,連續的黑暗,就像漫漫長夜難見陽光;壹天的另壹半時間,大部分是晴天,只有白天,沒有夜晚。正因為如此,北冰洋上的壹天壹夜似乎是壹天而不是壹年。此外,在海洋中,經常可以看到北極天空中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化多端,色彩斑斕,非常絢麗。這是北冰洋的第二大奇觀。